李現木 王偉超


我國每年有大量的作物秸稈、皮殼、藤蔓、林木枝椏等白白燒掉或爛掉,再加上城鄉工業丟棄的副產品如酒糟、糖渣等,沒有得到有效利用,不但浪費驚人,而且污染環境。食用菌能直接利用和降解工農業副產品中的主要成分——纖維素、木質素、半纖維素,在自然界生物學降解和物質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應大力提倡利用工農業副產品栽培食用菌,進而推動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食用菌生產是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在農村進行個體生產。食用菌生產是安排農村閑散勞動力的好門路。
在我國,食用菌產業已經成為“創匯農業”“富民工程”“菜籃子工程”的首選項目。食用菌產業與種植業和養殖業并列為農業的三大支柱產業。食用菌產業的崛起,為我國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闖出了一條新路子。食用菌具有生產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的特點,具有廣闊的國內國外市場。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食用菌產業將保持著旺盛的發展勢頭。
常規的平菇栽培技術產量較低,影響菇農效益。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平菇的產量?本試驗通過在相同的外界環境條件下,按照對照培養的原則,對部分平菇栽培袋插入保水劑,研究其對栽培的影響,以找到提高平菇產量的新途徑。
一、材料
(一)菌種
菌種有平菇50596、農友1號。
(二)儀器
儀器有不銹鋼鍋、紗布、無菌操作臺、噴壺、移液器、酒精燈、棉球、高壓滅菌鍋、溫度計、玻璃棒、試管、折疊袋、量筒等。
(三)試劑原料
原料有棉籽殼、石膏、石灰、水。
二、方法
(一)母種培養基的制備
1.母種培養基配方。磷酸二氫鉀3.0 g,硫酸鎂1.5 g,維生素B15~10 mg,瓊脂20 g,土豆200 g,蔗糖20 g,水1000 mL。
2.母種培養基制備。選質量好的土豆洗凈去皮(已發芽的要挖去芽眼及周圍的一小塊),將其切成片,稱取200 g放入鋁鍋中,加入清水1000 mL,加熱煮沸,維持20 min(煮透為度)。用四層紗布過濾,取其汁液。另將稱好的20 g瓊脂在水中浸泡洗凈后加入土豆汁液中,繼續加熱使瓊脂完全融化(加熱過程中,用玻璃棒或筷子不斷攪拌,以防溢出和焦底)。最后加入蔗糖,并用熱水補足1000 mL即成。
3.試管滅菌。將制備好的母種原液裝入18 mm×180 mm的試管中,每管裝5 mL,塞好棉塞,0.105 MPa高壓滅菌20 min,出鍋后擺成斜面。
4.母種接種與培養。在無菌接種箱內,無菌挑取原始母種菌絲轉接到斜面培養基上。接種后置于25 ℃培養箱中恒溫培養,7~10 d即可長滿斜面。
(二)原種栽培種的制備
1.原種配方。棉籽殼97%、石灰2%、石膏1%,干
料:水為1:1.1。
2.栽培種配方。棉籽殼97%,石膏粉1%,石灰2%。含水量65%。
3.原種、栽培種培養基制備。原種采用菌種瓶。將煮好的土豆撈出, 按上述配方比例添加輔料充分拌勻,裝瓶滅菌。培養基裝至瓶肩下0.5~l.0 cm 處, 將瓶口用干布擦凈, 用聚丙烯膜封口,0.137 MPa高壓滅菌2 h。栽培種選擇17 cm×35 cm×0.004 cm的低壓聚乙烯或高壓聚丙烯塑料袋裝袋。袋裝好后常壓100 ℃維持10~12 h。出鍋后, 待料溫降到30 ℃以下時即可接種培養。
4.原種、栽培種接種。選用菌絲生長良好的母種,在事先已經消好毒的無菌操作臺中進行接種。母種注意切割成大小一致的形狀。將切割好的母種用鉤子轉移到裝有原種的瓶中,密封好,放到陰涼通風處使菌絲生長。在無菌條件下取原種瓶的菌種轉接到栽培種培養基上,置于相同條件下培養。一般原種、栽培種在28 ℃培養30~35 d可以長滿瓶(袋)。
(三)栽培袋制作
1.栽培培養料配方。棉籽殼97%,石膏粉1%,石灰2%。含水量65%。
2.栽培袋制作。按照配方將培養料拌勻,裝入低壓聚乙烯筒料袋中。料袋規格為(20~25 )cm×(40~
50 )cm×(0.002~0.003) cm,常規裝袋、封口,然后常壓100 ℃保持12 h以上,冷卻后常規兩端接種。接種后控制溫度25 ℃左右,空氣相對濕度70%以下,良好的通風和較適宜的光照下進行培養,使菌絲健壯生長。
(四)栽培袋中保水劑的插入
分別從基本恒溫的地下室內取出菌絲生長良好且無雜菌的平菇50596菌袋70袋和農友1號菌袋80袋,其中從每種試驗菌種中拿出40袋加入保水劑作對比
試驗。
按照兩端出菇的出菇方式,在每個需要加入保水劑的圓柱狀的栽培袋的兩端各打個孔,直徑1.0~
1.5 cm,深4~5 cm,每端的2個孔對稱分布。然后把保水劑插入孔中,每孔1粒。插入保水劑過程中注意把容易開口的一端朝下。
(五)畦床擺袋覆土
將培養好的菌袋移入菇棚,擺放于事先整理消毒的畦床上,解開袋口,去掉套環并反卷,緊靠排袋成菌床。在菌床上面覆蓋2~3 cm的菜園土,有利于刺激原基產生。
(六)出菇管理
1.環境條件管理。子實體形成和生長期間,控制溫度在8~22 ℃,拉大晝夜溫差,最低8 ℃。晚上打開通風設備,白天增加散射光照,同時使空間相對濕度為85%~90%,進行人為刺激,促其分化現蕾。
2.平菇出菇管理。菌絲長滿料袋后即進行調堆。一般堆高0.8~1.2 m,作業道0.8 m。調堆時根據生長情況分別堆放。現蕾的打開菌袋兩頭的封口,轉入出菇期管理,未現蕾的根據情況分批解開袋口,分批管理。
菌袋出菇需要較低的溫度、較高的空氣濕度、充足的氧氣、一定的光照強度和變溫刺激。菌袋敞開兩頭增加通氣,向地面、墻壁、空間噴水,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85%~90%。切忌直接向幼蕾噴水。隨著菇體的長大,應增加菇房的濕度,每天都要輕噴、勤噴,由每天的1~2次增加到2~3次,并打開門窗,給予散射光和新鮮空氣,低溫時還需加溫。若條件適宜,10天左右可見到子實體分化。袋栽優點是易搬動,栽培時可以采用室內發菌,室外出菇。考慮到試驗條件,我們采用在室內出菇。
(七)平菇的采收
當子實體成熟時適時采收。平菇以鮮銷為主,適時采收才能保持色澤美觀、鮮嫩可口、商品性好、經濟價值高。一般來說,平菇在菌蓋基本展開,邊緣平伸稍內卷,菇柄處下凹,顏色由深逐漸變淺,孢子即將彈射之時及時采收。采收過遲菇蓋開裂、菇柄變硬、菇肉老化、鮮味減退、質量減輕、商品性差,且孢子大量彈射,污染環境,引起一些栽培者的過敏反應。
采收時一手按著培養料,一手握住菌柄輕輕旋扭提下,或以利刀從基部整叢割下。一茬菇采完后,應及時清理出床面,將碎菇、死菇及殘根雜質撿凈。
三、結果與分析
不插入保水劑的平菇50596和插入保水劑的平菇50596菌袋產量結果見圖1。
從圖1可以看出,沒有插入保水劑的栽培袋的平菇產量要小于插入保水劑的栽培袋的平菇產量。
不插入保水劑的農友1號菌袋40袋與插入保水劑的農友1號菌袋40袋采收結果見圖2。
從圖2可以看出來,沒有插入保水劑的菌袋的產量要低于插入保水劑的菌袋的產量。
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培養條件下對平菇50596和農友1號插入保水劑的栽培袋的產量明顯高于不插入保水劑的栽培袋,并能起到穩產的作用。所以,在平菇的栽培中,插入保水劑是提高平菇產量的有效方法。
四、討論
常規的栽培技術使平菇的產量一直徘徊不前。由于營養與水分的缺失等原因,在生產中平菇一般只出一茬菇。這樣就導致了營養的浪費和產量的下降。有關平菇溫度、濕度、pH等方面的研究很多,但關于增產保濕方面的研究卻很少。在本試驗中,我們通過給平菇50596和農友1號2個品種加入保水劑的方法,(保水劑的主要成分為增產劑和保濕劑),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避免營養和水分的缺失,可以提高出菇量。
插入保水劑后,由于保水劑能夠有效地保持營養和水分,使得菌株能夠更充分地吸收營養和水分,大大提高了培養料的利用率。故在對比試驗中加入保水劑的菌袋產量有了顯著提高。
試驗結果表明,在平菇栽培中,采用打孔插入保水劑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平菇的產量。
因為不同食用菌對水分和營養的要求不同,所以保水劑對不同食用菌的增產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