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華
測土配方施肥是實現孟州市小麥高質量生產的關鍵舉措,是保證孟州市化肥施用量負增長成為常態化的有力保證。為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農業綠色生產,根據孟州市不同區域土壤肥力狀況、產量水平和小麥需肥規律,結合生產實際,特提出孟州市不同區域小麥施肥指導意見,以供參考。
一、施肥原則
有效利用小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成果,不斷創新施肥方式方法,探索新型肥料的應用。氮肥用量以目標產量與土壤肥力水平確定。磷肥、鉀肥用量以土壤豐缺指標確定。施肥運籌根據土壤肥力水平與質地條件、自然降雨與灌溉水平和小麥需肥規律采用一次或分次施肥的方式。施肥方式上,大量元素肥料以土壤施肥為主,中微量元素肥料與防災減災以葉面噴施
為主。
二、分區施肥指導意見
(一)平原高產麥區
該區主要包括孟州市城伯鎮和河陽辦事處的全部、谷旦鎮鐵路東、河雍辦事處中東部、趙和鎮平原區、南莊鎮中北部、化工鎮北部、西虢鎮常洛路兩側。主要土壤類型為潮土。該區土壤肥力較高。一般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為17.7 g/kg,有效磷(P2O5)含量平均為16.8 mg/kg,速效鉀(K2O)含量平均為138 mg/kg。
建議在深耕的基礎上,玉米秸稈全部還田。有條件的地方可每667 m2再施農家肥2~3 m3。一般小麥每667 m2產量550~650 kg的田塊,每667 m2需施氮肥(折純)15~18 kg、磷肥(P2O5)6~8 kg、鉀肥(K2O)3~4 kg、
微肥硫酸鋅1~2 kg。小麥底肥可選用為45%含量的23-16-6、25-15-5、25-14-6、25-13-7、23-17-5配方肥,每667 m2用量50 kg。土壤有效磷含量較低的田塊每667 m2選用磷含量較高的20-20-5配方肥50 kg。翌年3月下旬至4月初結合澆水每667 m2再追施尿素10~15 kg。
(二)西部丘陵麥區
該區主要包括孟州市槐樹鄉全部、趙和鎮嶺區、西虢鎮北部、谷旦鎮西部。主要土壤類型為褐土,土壤肥力中上等。耕層有機質含量平均為16.9 g/kg,有效磷含量平均為19.8 g/kg,速效鉀(K2O)含量平均為155 mg/kg。土壤速效磷、速效鉀含量較豐富。干旱缺水是小麥生產主要限制因子。建議旱地麥田在深耕基礎上,重施有機肥,以達改良土壤的目的,增加蓄水保墑的能力。小麥每667 m2產量500~600 kg的田塊,每667 m2施農家肥3 m3以上,氮肥(折純)每667 m2用量控制在13~16 kg、磷肥(P2O5)5~6 kg、鉀肥(K2O)2~3 kg。小麥底肥可選用45%含量的25-12-8、28-12-5、25-14-6、25-13-7配方肥,每667 m2用量50~60 kg;或選用40%含量的23-12-5、25-10-5配方肥,每667 m2用量60~65 kg。土壤速效鉀大于150 mg/kg的田塊當季可少施或不施鉀肥。翌年3月下旬至4月初視墑情每667 m2追施尿素5~10 kg。
(三)南部黃河灘區
該區主要包括孟州市化工鎮、南莊鎮、大定辦事處、會昌辦事處、西虢鎮等鄉鎮的南部灘區。耕層有機質含量平均為10.5 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為12.6 mg/kg,速效鉀含量平均為120.8 mg/kg。由于灘區土壤質地為沙壤,保水保肥能力較差,小麥施肥建議在深耕基礎上,實行玉米秸稈全部還田。未秸稈還田的田塊每667 m2施農家肥3~4 m3。小麥每667 m2產量450~550 kg以上的田塊,氮肥(折純)每667 m2用量12~15 kg、磷肥(P2O5)5~7 kg、鉀肥(K2O)3~5 kg。土壤速效鉀大于120 mg/kg可少施鉀肥。小麥底肥可選用15-15-15、16-16-16、17-17-17配方肥,每667 m2用量40 kg。土壤中速效鉀含量比較高的田塊可選用20-20-5和小麥專用控釋肥20-15-7配方肥,每667 m2用量50 kg。冬前與翌年3月底至4月初每667 m2再分別追施尿素5~10 kg。
三、施肥方式和方法
單質肥料磷肥分層施用,2/3掩底、1/3撒垡頭。鉀肥一次性集中底施。有水澆條件的丘陵區和平原區氮肥70%~80%底施,20%~30%起身期至拔節期追施。旱地小麥氮肥可90%~100%底施。追肥視春季降水量由墑情而定。黃河灘區由于沙質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可用氮肥50%~60%底施,其余分別于年前和年后返青期至拔節期根據苗情分期追施。小麥中后期分別于起身期、拔節期、抽穗期、灌漿期噴施磷酸二氫鉀,每667 m2每次施400 g,以增加千粒質量,抗干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