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峰
柘城縣是農業大縣,連續多次被國家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近年,柘城縣委、縣政府認真響應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南要扛穩糧食生產責任”的號召,充分利用柘城縣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地理優勢,積極挖掘糧食生產潛能,主動發揮技術力量優勢,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自2005年以來,全縣糧食生產面積一直穩定在12萬hm2左右,其中,小麥面積6.5萬hm2。近年,由于受氣候環境變化的影響,柘城縣冬小麥幾乎每年遭受干旱、病蟲害、雜草、倒春寒等危害,對小麥產量及品質產生較大影響。筆者就柘城縣冬小麥早春管理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春管目標
隨著氣溫逐步回暖,冬小麥即將進入返青期。針對各類麥田越冬苗情和存在問題,早春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促弱、防凍、控病蟲”,促進麥苗返青期盡快恢復生長,按照“因苗制宜,分類管理”的原則,做好控旺、轉壯、病蟲草害防治和預防凍害等工作。
二、基本苗情
當前,柘城縣小麥一二三類麥田比例為6:3:1。由于播種前期墑情較為適宜,一類麥田播種期早,播種量大,分蘗多,群體偏大,葉片普遍受凍,干葉較多,不利于返青生長。二類麥田播種期稍晚,群體適宜,根系發達,葉色肥綠。三類麥田由于播種期晚,越冬雨雪少,表現為苗弱,分蘗少,群體不足。
三、春管措施
(一)澆水和施肥
按照“區分苗情,分類管理”的原則,合理應對不同麥田。針對頭數足、生長旺盛的一類麥田,要適時氮肥后移,延緩澆水和施肥時間。待小麥進入拔節期,根據“看天、看地、看苗情”的原則,合理確定澆水時間和施肥時間。為防止氮肥過多,小麥后期貪青晚熟,每667 m2應追施氮肥4.6~6.9 kg。二三類麥田要提前進行淺鋤保墑,提高地溫,促苗早發。小麥進入返青期后根據情況及時合理進行澆水追肥,力爭早分蘗、發大蘗,提高群體數量,促弱轉壯。一般每667 m2追施氮肥9.8~11.5 kg。
(二)鎮壓劃鋤
根據“控制旺長,促弱轉壯”的要求,一類麥田要及時進行鎮壓。小麥返青前,麥田應用小石磙碾壓1次,然后深鋤斷根,控制小麥旺長,形成健壯群體。其他麥田要及時進行淺鋤提墑,增加地溫,加速小麥返青。同時,可以采取行人倒走法鎮壓麥苗,增加土壤與麥苗根部緊實度,提高地溫,防止漏風懸空。
(三)防治病蟲草害
近年,伴隨農業機械化和農作物秸稈還田技術的普及推廣,小麥整地普遍粗放,表現為秸稈還田攜帶大量蟲卵和病原體,土壤旋耕耕層淺,秸稈腐熟不充分,存在著病蟲害發生流行的潛在威脅。此時應密切關注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動態,搞好有害生物預測預報,重點防控小麥條銹病、紋枯病、紅蜘蛛、麥蚜等,抓住關鍵環節,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科學選用殺蟲劑、殺菌劑。同時,加入植物生長調節劑或化控劑,達到“一噴多效”的效果。具體來說,預防小麥條銹病、紋枯病,選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三唑類殺菌劑(25%戊唑醇可濕性粉劑、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10%苯醚甲環唑可濕性粉劑),或每667 m2用12.5%特譜唑可濕性粉劑20~35 g兌水50~80 L噴施。防治紅蜘蛛和蚜蟲選用15%噠螨靈乳油+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或18%阿維菌素乳油+10%吡蟲啉,按使用說明劑量科學施用。為提高防效,節約人力和時間,防治病蟲害的同時應加入葉面肥、微量元素等,按登記使用劑量科學混配葉面噴施,達到促壯多抗的效果。防治麥田闊葉科雜草和禾本科雜草,每667 m2用40%唑草酮干懸浮劑2~3 g+6.9%精惡唑禾草靈水乳劑,或3%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25 mL按劑量混合施用。
(四)預防凍害
近年,倒春寒在柘城縣時有發生。此時冬小麥進入拔節期,幼穗離開地面,如遇0 ℃以下低溫,容易受凍,造成減產。因此,應及時關注天氣變化,發生霜凍前1 d及時澆水,或在霜凍發生前連片熏煙。凍害發生后造成危害的,每667 m2及時追施氮肥4.6 kg和補施葉面肥,促進小麥蘗迅速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