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霞,張靜文,孫 越,劉曉寧
(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產科,山東 青島 266000)
無乳鏈球菌又稱B族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主要寄生于人體泌尿生殖道及消化道,屬條件致病菌[1]。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機體免疫功能逐漸低下,導致孕婦生殖微生態平衡下降,從而增加了孕晚期孕婦生殖道感染GBS的概率,加之該病菌可上行傳播引起宮內感染,甚至可傳播至胎兒,引起新生兒感染及死亡等,嚴重影響了孕婦及新生兒的生命健康[2]。因此,探討孕晚期生殖道GBS感染的可能危險因素及不良影響,可協助臨床中對其進行早期預防和治療,保證母嬰的安全。此外,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作為與感染性疾病相關的炎癥因子,在發生宮內感染時,孕婦羊水和陰道分泌物中的IL-6水平異常升高[3]。但目前少有研究探討孕晚期生殖道GBS感染與陰道分泌物中lL-6水平的關系。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孕晚期生殖道GBS感染的影響因素、感染者陰道分泌物中IL-6水平及妊娠結局,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產檢時發現GBS感染并接受治療的80例孕晚期孕婦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在我院產檢并分娩的70例未感染GBS的孕晚期孕婦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①所有孕婦均為單胎妊娠;②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伴有尿路感染、外陰和陰道瘙癢者;②存在其他泌尿生殖道感染者;③嚴重心、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全者;④伴有精神障礙及認知障礙者。觀察組年齡為22~38歲,平均年齡為(27.56±2.35)歲,孕周為36~38周,平均孕周為(37.12±1.65)周。對照組年齡為22~40歲,平均年齡為(27.95±2.40)歲,孕周36~38周,平均孕周為(37.23±1.68)周。兩組孕婦的上述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均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研究對象均于孕36~28周進行生殖道GBS檢測,具體檢測方法為:取截石位后,擦去外陰過多的分泌物,選用兩根統一規格無菌棉拭子在陰道下1/3處旋轉一周提取陰道分泌物,放入無菌干燥試管中,立即送檢,用于細菌培養。將送檢標本接種到5%的羊血脂平板培養基,置5% CO2中培養24~48h。挑取β溶血的可疑菌落進行純培養后,做涂片進行革蘭染色鏡檢,鏡下形態為革蘭陽性菌,呈鏈狀排列,酶試驗陰性確定為鏈球菌屬,為GBS陽性,表示合并GBS感染。
1.3.1 GBS相關危險因素調查
①采用自制調查問卷表對兩組的一般資料進行收集,包括懷孕年齡、孕周、產次、是否有生殖道感染史等;②陰道清潔度檢測:以陰道沖洗10h后陰道分泌物細菌、細胞的多少將患者陰道清潔度分為四度。Ⅰ度:含大量陰道桿菌和上皮細胞,白細胞0~5/HPF,雜菌無或很少;Ⅱ度:中等量陰道桿菌和上皮細胞,白細胞10~15/HPF,雜菌量少;Ⅲ度:少量陰道桿菌和上皮細胞,白細胞15~50/HPF,雜菌較多,提示有炎癥;Ⅳ度:無陰道桿菌,有少量上皮細胞,白細胞>30/HPF,含大量雜菌。清潔度為Ⅰ度或Ⅱ度視為正常,Ⅲ度或Ⅳ度為異常。
1.3.2陰道分泌物中IL-6水平的檢測
患者取截石位后,擦去外陰過多的分泌物,選用一根無菌棉拭子在陰道下1/3處旋轉一周提取陰道分泌物,放入無菌干燥試管中,加入0.5mL生理鹽水,經震蕩、離心分析上清,置于-20℃冰箱待檢。采用定量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陰道分泌物中IL-6的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執行各項操作。
1.3.3母兒妊娠結局隨訪
所有孕婦均追蹤至分娩,統計宮內感染、羊水污染、胎膜早破、產后出血、早產、胎兒窘迫及新生兒感染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情況,上述診斷標準均參考《婦產科學》第8版[4]。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有生殖道感染史(OR=2.787,95%CI:1.417~5.481)、異常陰道清潔度(OR=3.065,95%CI:1.346~6.981)是生殖道GBS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1。

表1 生殖道GBS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觀察組孕婦孕晚期陰道分泌物中IL-6的平均水平為(1 325.25±802.87)ng/L,顯著高于對照組(360.58±107.25)n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60,P=0.019)。
觀察組孕婦中宮內感染、羊水污染、胎盤早破及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分別為13.75%、15.00%、12.50%、10.00%。觀察組的宮內感染、羊水污染、胎盤早破及產后出血的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值分別為5.596、4.762、4.717、4.863,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發生情況的比較[n(%)]
觀察組早產、新生兒感染及胎兒窘迫發生率分別為6.25%、18.75%、25.00%,對照組分別為1.42%、5.71%、11.42%。觀察組新生兒感染及胎兒窘迫的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值分別為4.681、4.529,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出生結局發生情況的比較[n(%)]
無乳鏈球菌是一種革蘭陽性致病菌,約有30%的健康人群中攜帶此病菌,常寄生于人體下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5]。研究發現,由于孕晚期孕婦體內雌激素水平上升,機體免疫力下降,加之陰道分泌物增多及陰道黏膜充血,易使致病菌入侵[6],故孕晚期孕婦是發生GBS感染的高危人群[7]。本研究發現有生殖道感染史及異常陰道清潔度可能是誘發生殖道GBS感染的危險因素,該研究結論與此前類似研究較為一致[8-9]。除此之外,超重、妊娠糖耐量異常及合并陰道炎等因素也被認為與孕晚期生殖道GBS感染密切相關[10]。鑒于GBS是導致圍產期孕婦感染的首要原因,且對母兒健康的危害較大,故應早期識別危險因素,密切監測孕晚期GBS感染的發生風險,進而早發現、早治療,同時還應加強對相關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
IL-6來自宮腔內絨毛蛻膜、羊膜及胎盤實質,屬于炎癥細胞因子,參與人體免疫、組織損傷、細胞代謝、抗感染、胚胎發育及分娩等過程[11]。本研究表明,觀察組孕婦孕晚期陰道分泌物中IL-6的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GBS感染可能會引起陰道分泌物中IL-6的水平升高,該結論與其他研究結論一致[12]。當陰道微生物感染上行侵入宮腔時,細菌和其代謝產物刺激妊娠組織釋放出大量IL-6細胞因子,從而引起生殖道GBS感染者陰道分泌物中IL-6水平異常升高。因此,生殖道GBS感染者陰道分泌物中IL-6水平可考慮作為宮內感染的預測指標[12]。
本研究結果顯示,孕晚期生殖道GBS感染者更易發生宮內感染、羊水污染、早產、胎盤早破、產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結局,其可能與該病菌對絨毛膜吸附能力強有關。當GBS侵入絨毛膜后,細菌能產生蛋白水解酶,且在炎癥細胞的吞噬作用下可以直接侵襲胎膜局部,導致胎膜早破,繼而病原微生物可由破口進入宮腔,引起羊水污染及宮內感染[13]。此外,GBS感染還會激活磷脂酶A及IL-6細胞因子釋放,促使子宮發生收縮進而導致早產[13]。且相關研究還表明,陰道分泌物中IL-6水平升高也與宮內生長遲緩、流產、早產及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相關[14]。除此之外,本研究還發現孕晚期生殖道GBS感染者的子代更易發生胎兒窘迫及新生兒感染,其可能與GBS上行至宮腔感染或經陰道分娩導致受分泌物污染等因素相關。因此,臨床中對于孕晚期生殖道GBS感染,且陰道分泌物中IL-6水平較高的孕婦,應盡早進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療,從而避免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
綜上所述,GBS是一種嚴重危害母嬰健康的致病菌,其發生感染可能與生殖道感染史及陰道清潔度相關。孕晚期GBS感染會引起陰道分泌物中IL-6水平升高,增加宮內感染、胎膜早破以及胎兒窘迫等母兒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