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輝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和數學思維的關鍵階段。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發展學生的學習技能,而忽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明確自主學習的概念,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
自主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課本上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提升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僅僅將課本上的知識復刻下來。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并不是孤獨的,這一過程需要師生共同完成,教師作為領航員,在學習的過程中為學生引領方向。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合適的條件,創造合適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自主獨立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在課堂上要學會聽課、思考、交流和討論,并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教師應根據學生對自主學習概念的理解,幫助學生將學習觀念從“被動學習”轉變為“自覺學習”,再轉變為“自主學習”,并在此過程中逐漸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適當提出問題,增加學習興趣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許多新事物感到好奇,但是當要他們提出問題時,往往不知道要問什么內容。有些學生提的問題本身并不符合邏輯,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引導學生提問,并給予學生建議,提高他們提問的能力。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熟悉知識點,并在運用知識時提出問題。將問題和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結合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與新知識有關的幾個知識點中學習新知識和提出新問題。其次,教師應幫助學生在知識的層面上猜測結論并提出問題。猜測基于主觀意愿和知識,可以大膽猜測,它調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并允許學生猜測知識的整合點。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在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為了獲得新知識,教師應該讓學生持懷疑態度,不斷探索問題的本質。解決問題后,教師應讓學生判斷該方法是否正確以及是否可以用于解決其他問題等,以提升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有助于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體會到探索的樂趣。
三、分組討論,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組教學輔導是一種將整個班級分為幾個學習小組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獨立學習,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提示、指導和評估。課堂教學從學生的自學開始,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首先保留問題,然后將問題帶到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和交流。教師應深入每個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并提供必要的啟示和建議,引導學生在解決重點和難點的過程中要以課本的知識為依據。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可以增加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在此過程中不應使用標準化的要求來限制學生的思維。在分組討論中學生之間可以自由交流,教師和學生之間也可以創建多維的交流空間,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討論式學習不是放任自流,必須有一個特定的探索方向,讓學生真正發揮協作學習的作用,真正調動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簡而言之,要在數學的課堂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思想的轉變。
四、層層推進,有效展現,提升學習動能
現行使用的教材通常簡單明了,有些問題只要求學生得到最終結果。同時,課本中的習題也不乏深刻的數學意義。例如在學生了解小數的含義和性質后,讓他們回答教材圖片中的問題,加深理解數字軸上的小數點后一位的含義。如果采用傳統方法,學生將無法從問題中得出深刻的數學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改進教學設計,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逐步解決問題,逐步優化過程,幫助學生體驗和理解,加深理解并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效溝通。在這種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在知識層次結構顯示信息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數字線上整數和小數的基本特征和方法,并將他們對小數的理解從直觀的水平提高到半抽象的水平,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