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燕 王純武 馬海新 鮮開梅 崔金霞 王小宇



摘 要:在北疆片區對生產上主栽的5個高油酸花生品種開展不同種植模式試驗,比較單、雙粒播種方式對高油酸花生出苗率、開花比、分枝數、株高、側枝長、產量等的影響,探討適宜的栽培方式,以期改進北疆地區高油酸花生生產技術,旨在為花生品種選育中選擇多個優良目標性狀指明方向,高質高效完成目標性狀選定,加速育種進程。試驗結果表明:無論采用單粒還是雙粒播種模式,對高油酸花生開花比、主莖高、側枝長、分枝數都有顯著影響。單粒對結果枝、干重有顯著差異,雙粒對出苗率、單株結果數、鮮重有顯著差異。因此,在品種選擇中應注重延長開花期、調整株型,促進主莖發育、控制側枝長、增加分枝數量等方面的合理調控,獲得更高產量。
關鍵詞:新疆;高油酸花生;單雙粒;農藝性狀;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65.203.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6-0039-05
Effect of Single and Double Seed Sowing Pattern on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Peanut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High Oleic Acid in Northern Xinjiang
XIAO Chunyan1 et al.
(1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Urumqi 830049, China)
Abstract: In the Northern Xinjiang region, the production of the main plant of 5 high lysate peanut varieties to carry out different planting mode tests, compared single, double-grain seeding method on the high lyetic acid peanut seeding rate, flowering ratio, branch number, plant height, side branches The influence of long, yield and so on, to explore suitable cultivation methods,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high lyetic acid peanuts in northern Xinjiang, aims to select a number of good target traits for peanut varieties selection and breeding direction, high qua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to complete the selection of target traits, accelerate the breeding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no matter whether single-grain or double-grain seeding mode is used, i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lowering ratio of high lyic acid peanuts, the height of the main stem, the length of the side branches and the number of branch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ingle grain and result branching and dry weight,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ouble grain and seedling rate, single plant results and fresh weight. Therefore, in the selection of varie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xtend the flowering period, adjust the strain typ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stem, control the length of side branches, increase the number of branches and other aspects of reasonable regulation, to obtain a higher yield.
Key words: Xinjiang; High lysate peanuts; Single double grains; Agronomics; Yield
高油酸花生的油酸含量一般高于70%,而普通花生的油酸含量占總脂肪酸含量的40%~50%,因其比普通花生含有較高的不飽和脂肪酸且更有益于人體健康,貨架期長而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3-6]。新疆高油酸花生種植起步晚,其栽培技術也處于探索階段[1-2]。為了探索適合新疆氣候、栽培條件的高油酸花生栽培模式,筆者選取新疆種植面積較大的5個主栽品種[7],采取單粒、雙粒播種2種模式進行對比試驗,分析不同播種模式對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種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以期為高油酸花生推廣應用提供技術支撐[8]。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選擇新疆北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蘭州灣鎮二道樹窩子村。試驗地地勢平坦、沙壤土,地力均勻、肥力中等,排灌條件良好。
1.2 試驗方法
1.2.1 參試品種 本試驗收集了5個高油酸花生品種,分別是MA:花育917(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提供);MB:冀花11(由河北省農業科學院提供);MC:冀花18(由河北省農業科學院提供);MD:中花24(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提供);CK:魯花19(由山東省花生研究所提供),作為對照品種。
1.2.2 試驗方法 5月15日對試驗地進行整地施肥,施磷酸二銨300kg/hm、過磷酸鈣90kg/hm,旋耕待播。5月20日覆膜(農膜厚0.01mm、寬1.25m),5月21日膜上人工精量穴播,播深3~4cm、穴距15cm,4行播種(30+50+30+50)cm×15cm,平均行距40cm。每個品種設置每穴播單粒或雙粒2種播種模式。小區采用隨機區組排列,面積15m2,每個品種單粒、雙粒播種各重復3次,總種植面積90m2,試驗總面積450m2。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播種模式對花生品種始花期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單粒播種模式下,不同品種花生始花期比較分散,在6月17—20日,相隔4d,冀花11始花期比其他品種早,魯花19、中花24始花期最晚;雙粒播種模式下,各品種花生始花期相對集中。
2.2 單粒播種模式對不同花生品種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花育917、冀花11、冀花18、中花24與對照魯花19之間的出苗率差異不顯著(見圖1A)。冀花11、冀花18與對照魯花19之間開花比差異顯著,但與花育917、中花24之間差異不顯著;花育917、中花24與對照魯花19之間差異不顯著(圖1B)。各品種主莖葉片數與對照之間差異不顯著,彼此之間差異也不顯著(圖1C)。通過分析,單粒模式對植株開花存在顯著影響。
從圖2(A)可看出,對照魯花19的主莖高顯著高于花育917、冀花11、冀花18,但與中花24差異不顯著。對照魯花19的側枝長顯著高于花育917、冀花11、中花24,但與冀花18的差異不顯著,冀花18顯著高于冀花11(圖2B)。各品種花生之間的主根長差異不顯著(圖2C)。可見,花育917、冀花11主莖不高,側枝較短,低矮緊湊。通過分析可知,單粒播種模式對植株主莖、側枝長有顯著影響。
從圖3可以看出,單粒播種模式下,花育917、中花24與對照魯花19的分枝數之間差異不顯著;冀花11分枝數顯著低于對照魯花19、花育917,但與冀花18之間差異不顯著(圖3A)。冀花11的結果枝顯著低于對照魯花19。花育917、冀花18、中花24之間的結果枝差異不顯著(圖3B)。各品種之間的單株結果數差異不顯著(圖3C)。由此可見,在收獲階段,單粒播種模式下,冀花11結果枝少,但單株結果數與其他品種差異不顯著。通過分析可知,單粒播種模式對植株分支數、結果枝性狀有顯著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單粒播種模式下,花育917、冀花11、冀花18、中花24與對照魯花19的單株干重、鮮重差異不顯著。花育917的小區干重顯著高于對照魯花19,冀花11、冀花18、中花24與對照魯花19的小區干重差異不顯著;花育917、冀花11、冀花18、中花24之間的小區干重差異不顯著;花育917、冀花11、冀花18、中花24與對照魯花19之間的小區鮮重差異不顯著,彼此之間差異不顯著。花育917折合干重顯著高于對照魯花19,冀花11、冀花18、中花24折合干重與對照魯花19差異不顯著;花育917、冀花11、冀花18、中花24之間的折合干重差異不顯著;花育917、冀花11、冀花18、中花24與對照魯花19之間的折合鮮重差異不顯著,彼此之間差異不顯著。由此看出,單粒播種模式下,花育917小區干重產量高于對照,但與其他品種之間差異不顯著。通過分析可知,單粒播種模式對花生小區干重有顯著影響。
2.3 雙粒播種模式對不同花生品種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分析 從圖4可以看出,雙粒穴播模式下,花育917、冀花11、冀花18、中花24的與對照魯花19之間的出苗率差異不顯著,花育917、冀花18、中花24出苗率顯著高于冀花11,但彼此之間差異不顯著(圖4A)。冀花18開花比顯著高于對照魯花19,但與花育917、冀花11、中花24之間差異不顯著;花育917、冀花11、中花24與對照魯花19之間的開花比差異不顯著(圖4B)。花育917、冀花11、冀花18、中花24與魯花19之間的主莖葉片數差異不顯著,彼此之間差異也不顯著(圖4C)。通過分析,雙粒播種模式對植株出苗率、開花性狀有顯著影響。
從圖5A中可以看出,雙粒播種模式下,花育917、冀花11、冀花18的主莖高顯著低于對照魯花19,且彼此之間差異不顯著;中花24與對照魯花19之間的主莖高差異不顯著,與花育917、冀花18之間差異也不顯著,但顯著高于冀花11。花育917、冀花11的側枝長顯著低于對照魯花19,但彼此之間差異不顯著;冀花18、中花24與對照魯花19之間差異不顯著,但顯著高于冀花11(圖5B)。各品種花生之間的主根長差異不顯著(圖5C)。通過分析可知,雙粒播種模式對花生植株主莖高、側枝長性狀有顯著影響。
雙粒播種模式下,花育917、中花24與對照魯花19之間的分枝數差異不顯著;花育917的分枝數顯著高于冀花11、冀花18,冀花11、冀花18、中花24之間的分枝數差異不顯著(圖6A)。各品種的結果枝差異不顯著(圖6B)。各品種之間的單株結果數差異不顯著(圖6C)。花育917、冀花11單株的結果數顯著高于對照魯花19,冀花11的單株結果數顯著高于冀花18、中花24。冀花18、中花24與對照魯花19之間的單株結果數差異不顯著。通過分析可知,雙粒播種模式對植株分枝數、單株結果數有顯著影響。
由表3可知,雙粒播種模式下,各品種之間的單株干重、鮮重差異不顯著。各品種之間的小區干重差異不顯著,花育917、冀花18、中花24與對照魯花19之間的小區鮮重差異不顯著,但顯著高于冀花11。各品種之間的干重差異不顯著,花育917、冀花18、中花24與對照魯花19之間的鮮重差異不顯著,但顯著高于冀花11。通過分析可知,雙粒播種模式對花生小區鮮重有著顯著影響。
3 討論
以往對適合新疆種植的花生品種尤其是高油酸花生品種的農藝學特性缺乏研究。本試驗開展了不同播種模式對不同花生品種農藝性狀的影響研究,一方面為適合全疆其他地區種植高油酸花生品種提供選擇依據和理論指導;另一方面為研究單雙粒播種、合理密植、適期早播等配套高產栽培技術做了基礎工作,對全區高油酸花生生產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9]。
綜合產量、農藝性狀分析,花育917、冀花18、中花24的出苗率顯著高于冀花11,冀花18的開花比顯著高于對照魯花19,花育917、魯花19的主莖高顯著高于冀花11。花育917、冀花11的側枝長顯著低于對照魯花19。花育917分枝數顯著高于冀花11、冀花18,花育917、冀花11的單株結果數顯著高于對照魯花19,冀花11的單株結果數顯著高于冀花18、中花24。花育917、冀花11、冀花18、魯花19品種更適合單粒播種模式,進一步發揮其單株重優勢,且有利于節約成本,提高產量[10]。中花24單粒播種模式與雙粒播種模式對其農藝性狀、產量的影響不大,單從節約播種成本方面考慮,宜選擇單粒播種模式[11]。
本試驗中,冀花11號的雙粒播種模式出苗率低于其他品種,雖然單株結果數高于其他品種,但是小區鮮重顯著低于其他品種。但其他品種單雙粒播種模式對農藝性狀關聯性的影響研究,尚需進一步試驗[12]。
4 結論
(1)單粒播種模式下,參試品種花生始花期比較分散,對植株開花、分枝、主莖高、側枝長、結果枝性狀存在顯著性影響。因此,今后應注重花生的開花期、分枝數、主莖高度、側枝長度和結果枝數量性狀的研究[13]。冀花11、冀花18的開花比顯著高于魯花19,冀花11的分枝數顯著低于對照魯花19、花育917,結果枝顯著低于對照魯花19。雙粒播種模式下,各品種花生始花期相對集中,對植株出苗率、開花比、主莖高、側枝長、分枝數、單株結果數性狀有顯著影響。因此,今后應注重花生出苗率、開花時期、主莖高度、側枝長度、分枝數量和單株結果數等性狀指標的研究[14]。
(2)單粒播種模式下,不同品種花生干重有著顯著差異,花育917的小區干重顯著高于對照魯花19,但與其他品種之間的差異不顯著。雙粒播種模式下,不同品種花生鮮重有顯著差異,花育917、冀花18、中花24的小區鮮重顯著高于冀花11。從本試驗結果看,單粒對結果枝的影響存在顯著性;雙粒對出苗率、單株結果數性狀有顯著影響。單粒播種模式下,新引進的花生品種干重顯著高于本地品種,雙粒播種模式下新引進的花生品種鮮重顯著高于本地品種。無論采用單粒播種模式,還是雙粒播種模式,對花生開花比、主莖高、側枝長、分枝數都有顯著影響。在品種選擇中應注重從延長開花期、調整株型、促進主莖發育、控制側枝長、增加分枝數量等方面合理調控,以獲得更高的產量[7,15]。
參考文獻
[1]王純武,鮮開梅,劉芳,等.新疆北疆地區高油酸花生新品種引進對比試驗[J].花生學報,2019,48(4):72-74.
[2]遲曉元,陳明娜,潘麗娟,等.花生高油酸育種研究進展[J].花生學報,2014,43(4):32-38.
[3]趙志浩,石愛民,王強.高油酸花生的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J].糧食與油脂,2019,32(9):1-4.
[4]NGUYEN T T H,SAKURAI H,MIYAHARA M,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allergenic properties of high-oleic and conventional peanuts[J]. Polish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2003,12(S2):88-95.
[5]BARBOUR J A,HOWE P R C,BUCKLEY J D,et al. Cerebrovascular and cognitive benefits of high-oleic peanut consumption in healthy overweight middle-aged adults[J]. Nutritional neuroscience,2017,20(10):555-562.
[6]DAVIS J P,DEAN L O,FAIRCLOTH W H,et al.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gs of normal and high-oleic oils from nine commercial cultivars of pea-nut[J].J Amer Oil ChemSoci,2008,85:235-243.
[7]潘麗娟,王通,韓鵬,等.高油酸新品種花育917在花生主產區的展示試驗[J].花生學報,2019,48(1):1-4.
[8]王傳堂,唐月異,王秀貞,等.7個高油酸花生新品種的豐產性和脂肪酸成分評價[J].山東農業科學,2016,48(5):31-34.
[9]苗華榮,崔鳳高,胡曉輝,等.高油酸系列花生新品種的選育及特性[J].花生學報,2015,44(1):64-65.
[10]陳四龍,李玉榮,程增書,等.高油酸花生新品種冀花11號選育及其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13,35(增刊):266-270.
[11]李拴柱,宋江春,王建玉,等.高油酸花生遺傳育種研究進展[J].作物雜志,2017(3):6-12.
[12]劉芳,王積軍,湯松.我國高油酸花生品種選育與推廣應用[J].中國農技推廣,2017(1):14-15.
[13]李強,賈東海,顧元國,等.高油酸花生DF05種植表現及栽培技術要點[J].農村科技,2017(9):50-51.
[14]王志偉,王秀貞,唐月異,等.31個花生品種(系)的生、熟花生感官品質評價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18,50(6):52-56.
[15]王傳堂,張建成,唐月異,等.中國高油酸花生育種現狀與展望[J].山東農業科學,2018,50(6):171-17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