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情報站
1月11日,央行上海總部召開了2021年上海貨幣信貸工作會議。
在這次會議中,央行上海總部提出,穩妥實施好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合理控制房地產貸款規模。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最近的一線城市,表現得都很“秀”。以上海為例,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12月份,上海二手房成交量達到了3.89萬套,環比上漲20.69%,同比上漲96.93%,成交量增長之明顯不用多說,身在其中的人都有切身感受。

在這種態勢下,出現“凡學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最近,樓市中就憑空冒出了一群“凡學家”,他們自稱擁有資金千萬,現正在尋覓一套心儀好房。但是挑揀來,挑揀去,好不容易看到個順眼的,只要稍作猶豫,看中的房子必定會被別的買家訂走,“凡學家”們總是找不到自己心儀的房子。
最后,他們還要加上一句感慨:上海的有錢人,比你想象的還要多!
事實上,從冰山指數來看,上海樓市回暖是從2020年4月開始的,并沒比深圳的行情晚多久。這股上漲勢頭一直維持到10月份,然后在11月、12月徹底爆發,為大眾表演了一出年終房價大跳漲的戲碼。
期間二手房市場更是混亂,房東坐地漲價百萬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
照這個架勢漲下去,上海房價突破20萬/㎡,簡直是指日可待啊!
而業界的分析也主要圍繞在剛需群體上。有分析認為,幾年前被上海限購政策“趕跑”的那一群人如今又回來了,大量需求的釋放,才是上海樓市升溫的關鍵。
這樣的理由,小編之前在針對深圳樓市的分析中也看到過類似的表述。只不過,針對深圳的說辭主要是“特區涌入了大量年輕人,他們的需求釋放,導致了深圳樓市的升溫”。但深圳房抵經營貸的案例告訴我們,剛需的確可以影響房價,而大量資金流入樓市,才是房價升溫的關鍵。
簡而言之,水灌多了,自然就會漫到房價上。
1月11日,央行上海總部召開了2021年上海貨幣信貸工作會議,傳達貫徹2021年人民銀行貨幣信貸會議精神。在部署2021年工作時,央行上海總部提出,穩妥實施好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合理控制房地產貸款規模。
若是追溯起來,央行上海總部提出“合理控制房地產貸款規模”,跟十多天前的房貸新規緊密相關。
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央行、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為各類銀行機構的房地產貸款占比畫了一條“紅線”。
按照通知中的規定,房地產貸款被分成了5檔:
中資大型銀行房地產貸款占比上限為40%,個人住房貸款占比上限為32.5%;
中資中型銀行的這兩項占比分別為27.5%、20%;
中資小型銀行的這兩項占比分別為22.5%、17.5%;
非縣域農合機構的這兩項占比分別為22.5%、17.5%;
縣域農合機構的這兩項占比分別為17.5%、12.5%;
村鎮銀行的這兩項占比分別為12.5%、7.5%。
新規定釋放的信號非常明顯,就是從金融層面上調整房地產市場,并防范相關風險。而小編要指出一個關鍵點,請大家注意:新增的房地產貸款規模,跟房價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以2015年為基準,當年的新增房地產貸款占比是30.6%。在經歷了房地產去庫存政策后,房地產貸款占比猛增至2016年的44.8%,各地房價也在此期間全面上漲,從三四線城市蔓延至一二線城市,全國房價大漲。
在此后的2017年,各地樓市開始陸續進入調控期,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紛紛陷入橫盤,房價下跌,購房者的觀望情緒日益明顯。到2019年時,當年新增房地產貸款占比又回落到了34.0%。
從這幾年的數據,我們也可以看出房貸規模與房價之間的共生關系——房價上漲,房貸規模大增;房價下跌,房貸規模下降。
2020年下半年,有媒體調查了各大銀行新增房地產貸款占比。其中,浦發銀行新增涉房貸款1036.28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49.31%;平安銀行新增涉房貸款963.25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52.01%。
如此看來,2020年樓市的蠢蠢欲動,也就有了一個金融層面的解釋。
樓市的振奮,自然也表現在居民部門的杠桿率上。前段時間,央行發布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稱2019年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30.16萬億元,同比增長16.7%,增速較2016年高位回落了約21個百分點。
而我國的杠桿率也在不斷攀升,2017年,我國居民部門的杠桿率為48.97%;2018年,這個數值增長到了52.1%;到了2019年,已經達到了55.8%。
有業內人士表示,從2015年開始到現在,我國居民部門的杠桿率每年增幅大概是3.9個百分點,這五六年跟美國次貸危機之前五六年的升幅,基本上是相當的。
房地產的本質,其實還是個金融游戲。
無論是廣受詬病的預售制,還是老百姓撬動的杠桿率,都是金融的一部分。而在眼下,居民中長期貸款中占比最大的,毫無疑問還是房貸。
過去幾十年里,房地產市場靠著金融手段越滾越大,逐漸發展出幾十億的規模,體積越來越龐大。摻和在其中的房企和老百姓,身上的債務也都跟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這樣的房地產市場,如果還想要維持規模,就必須保持一定的增量,不斷注入新的資金。
也正因如此,控制房地產貸款規模,對樓市而言,本身就是一種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