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嬌
藝術市場冷暖交替,熱點模糊不明,這無疑對每一家拍賣行的挑戰都是巨大的,2020年巨變格局下更是如此。
或許每家拍行都有解決之道,但正如中國嘉德拍賣董事總裁胡妍妍所說,揆情度勢,擇良品,重組合,經由專業梳理,穩步攀登,才能應萬變。
比如中國書畫板塊,成交額貢獻最大、價格懸殊大、收藏家群體廣泛、話題熱度高,在不甚明晰的書畫市場格局中,2020年度呈現出什么樣的特點?2021年會走向何方?
總體來看,中國書畫拍賣最高峰值依然是10年前。彼時,書畫的成交率和成交額都是20年來最好的,而后的5年進入到了一種奇怪的快速提量的階段,但成交總額卻始終沒有超越。一直到2015年,進入到一個相對全新的時期。
這一階段各家拍行大幅縮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與此同時“增質”,最終在2017年度持續攀升,達到了市場平臺期的一個高峰。此后一直到2020年,中國書畫板塊的成交額雖然并無大幅度的變化,但在上拍量銳減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成交。

2020年度,在雅昌藝術網所采集的20個市場權重最大的書畫樣本指標專場中,有4家拍賣行尚未舉行秋拍或是僅舉辦了一季拍賣會,這也直接造成書畫板塊的上拍數量降低,但成交額同比2019年度僅減少了5.3%,基本持平。
聚焦2020年度指標拍賣行的書畫板塊成交額,14家拍行共計取得了123.84億元的成交總額。新生軍力量是最為直接的助推,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依然維持著市場前列,占據了近一半的成交總額。永樂拍賣、華藝國際北京、北京十竹齋等在2020年度舉行了首拍,取得了近30億的書畫成交額。
在整體并不清晰的交易氛圍中,反而是在2020年度涌入進來的這些實力頗強的新生軍,直接給中國書畫板塊的市場格局帶來了變化,優勝劣汰之下,未免令人唏噓。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藝術交易市場停擺近乎半年,高度“內循環”成為行業和媒體高呼的熱點, 但從成交結果來看,根源上的優勢依然是對于收藏和交易市場的敏感捕捉。
如郭彤所言:“化機似轂,生意如荄。市場冷暖交替,熱點模糊不明,尋求更精準的拍品結構,成為衡量業務審斷的試金石。”另一方面藏家成熟堅定,拍賣行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給市場帶來驚喜,也給下一季的征集提出新的挑戰。
作為市場交易份額中最令人關注的高價拍品,在2020年度拍賣中有了一些變化。首先是億元級別的拍品數量較之往年變少,與此同時,中國傳統書畫出現了超高價。


2020年度成交價過5000萬元的作品有26件,其中包括14件億元以上的拍品,單件價格最貴突破了5億元,來自明代吳彬所作《十面靈璧圖卷》,在北京保利以5.129億元的價格成交。
細分高價板塊,其中古代書畫有14件,并且占據成交榜單的前三甲。近現代書畫11件,以傅抱石領銜,當代書畫則占據了4件。
另外一個2020年度特別突出的現象則是重復上拍,有些上述超高價的作品甚至不及3年的時間就再度上拍。高價榜單中超過一半的作品在近10年內有2次甚至是3次的上拍歷史,多數作品的再次成交其實是超過了原成交價,但未必跑得過通貨膨脹的速度。更有甚者,甚至2次交易的價格不及上次交易價格,或是持平。

這也不免令人猜測,什么樣的原因使得這些作品重復交易,是征集困境?未能順利交割?資產配置處理?或是急需變現,等等。
然而,不論情況如何,超高價拍品重復上拍雖然早已經成為一個常態,但卻在2020年度格外凸顯。對于拍賣行而言,如何講好故事,再深度挖掘美術史價值,從而得到更好的交易價格,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
但郭彤也在拍賣后的總結中說到,藏家的出價顯示出了一種更加審慎謹嚴的態度,明珠但非璀璨感動之作也是難以取得更高的成交價。例如,在中國嘉德2020年春拍中,書畫板塊的生貨率達到85%,并尋找了一些能為收藏市場增加亮點和樂趣的點睛之作,比如大創紀錄的張充和《桃花魚》原作等。
再如本身留存于世就極為罕見的南宋名家朱敦儒之作,何時出來市場都會有創紀錄的成交。永樂拍賣新聞發布會前才確定上拍的王文公文集及宋人信札也是同樣的情況。
同樣的,對于北京保利拍賣而言,5.129億的吳彬《十面靈璧圖卷》雖然是在拍賣市場的二次交易,但原藏家收藏20余年之后再次拿出,拍賣行再度策劃專題、學術展覽、研討會等等,最終取得這一天價。
北京保利拍賣古代書畫部總經理范長江在接受采訪時坦言,這件藝術品的唯一性、創造性以及其藝術價值、思想價值均符合這樣的價位。“未來如果其再次現身拍場,說不定還會創造新的紀錄。”
另外一個書畫指標拍賣行,北京榮寶則是在春拍的時候“出庫舊藏”,拿出齊白石的冊頁,這樣新鮮的作品一露面,依然會創造好價格。

書畫名家輪流坐莊,最能代表藏家趣味和市場選擇,尤其是頭部拍品,如果說齊白石是藝術市場常青樹,那么傅抱石則維持了2020年度的大排面。
2017-2020秋季拍賣中,6位活躍的近現代書畫名家中,潘天壽和傅抱石是兩位雅昌指數呈現上揚趨勢的畫家,尤其是傅抱石在2020年度的表現堪稱是優秀。
書畫行家、同時也是寶瑞盈拍賣創始人的楊武認為,傅抱石藝術市場經久不衰,并且只要是有佳作出來,就能創造高價。
在樣本指標拍賣行中,近10年來每一季出現在拍賣市場中的傅抱石作品平均在47件,總成交額在2020年甚至創造了近3年來的一個小高峰,達到5.2億元,這也是得益于傅抱石家舊藏的作品釋出。
其中之一是嘉德拍賣呈現的傅抱石早年力作《大滌草堂圖》,1.38億元的成交價也是本年度最貴的傅抱石作品。除此之外,嘉德春拍中不到4平尺的《虎跑深秋》以2645萬元的高價成交,也是一個難得的高價。
如果說這3件都是新鮮面孔的釋出創造高價,幾經易手的傅抱石作品也有價格保證。比如北京華藝拍賣中,傅抱石《芙蓉國里盡朝暉》以5117萬元成交,超出2019年拍賣成交價格的1100萬元之多。
去世得早,傅抱石留下來的畫作數量遠不如齊白石和張大千,并且多數捐贈給了南京博物院。1979年,傅抱石夫人羅時慧向南京博物院捐贈365幅傅抱石精品繪畫,而后在2007年傅抱石子女再度捐贈290余幅寫生畫稿等,這也使得市場上能夠流通和交易的傅抱石作品很少。
總之,以傅抱石等為代表的書畫藝術家作品的堅挺,是2020年度藝術品交易市場得以繼續的重要支撐。
但挑戰無疑還在繼續,市場競爭激烈、重復交易、新鮮佳作難尋等,但機遇也有,尤其是在藏家方面。胡妍妍在年度總結中就曾直言,個人收藏家、企業、美術館、藝術基金多方共進,完美呈現新的市場版圖,未來可期。
對于中國書畫板塊而言,2021這個新世代的開局之年,何去何從,依然要保持敏銳的判斷和專業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