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州
【摘要】人類社會已經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與生活模式呈現出百花爭艷的欣欣向榮景象,為人類生活提供了各種眼花繚亂的的體驗與享受。“智能+”“共享+”“大數據+”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新,突破了人們早已習慣了的思維模式和生活狀態,讓人類得以享受著無與倫比的、驚艷舒適的創新成果。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教師在課堂中運用的新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使用新的教育理念,基于傳統教育模式的優勢,結合新穎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堂教學;突破傳統 ;激活創新
面對人類社會日益壯大的日新月異的革新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的地方強調了“變革創新”對深化中國全面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和重要作用。“誰排斥變革者,誰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后于時代 ,誰就會被歷史淘汰?!彼羁趟伎剂恕叭绾胃镄?、用什么革新”的問題,用“革新的智慧”引導中國,穩定遠行,實現了人類社會長河中難以再現的發展奇跡。習近平總書記還說,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的民族素質。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教育的創新很重要。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革新意識不僅關系到數學教育的質量,也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復興和中國的夢想的實現。中國發展與前進的引領者們,一次又一次強調了創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持續性。作為基礎教育中最重要的環節,小學數學教學重在培養學生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再吃老經驗老方法了,要主動突破傳統,激發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以適應教育教學發展的新形勢。
一、教師教學觀念的與時俱進引領課堂教學變革創新
要讓革新真正走進教室,就要為學生營造一種生動的教育氛圍,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民主、尊重、關心、贊揚的人際關系。只有讓學生身心愉悅,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學生的思維才能活躍起來,才能噴射出創新的火花,才會大膽思考。要營造這樣的氛圍,建立這樣民主和諧的教師和學生的關系,首先,教師要正確認識自己的位置,在學生之間是平等的教育合作者,而不是凌駕于學生之上的“領導者”。其次,要鼓勵學生“敢于”轉變作為學習被動者到學習主動者,成為課堂學習的主角。開拓思路,發展創造性思維,體會到知識是無窮的,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成就感,體驗到創新的快樂,這樣才能激起他們的不滿足,激發學習興趣,人人勤于創新。例如,組成學習創新小組、質疑小組等學習合作小組,鼓勵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甚至在課堂上,老師講課時,隨時舉手質疑我,挑戰我,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想法。
二、傳統的教師教育和學生的教學模式改為開放式教學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學習者在學習中保持愉快的狀態,有利于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身心愉悅,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樣學生的思考變得活躍,創新的火花爆發。學生可以大膽思考,大膽說話,大膽反駁。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的,即教師在臺上說,學生在下面聽課,然后練習作業。我非常鼓勵學生要勇敢地“挑戰”我的“權威”,讓課堂成為開放式的,甚至充滿“火藥味”的,師生各抒己見,自由質疑的辯論舞臺。例如,在教學估算時:31×58可以估計為30×60。一個特別愛疑問的學生提出了問題:“58被視為60后,也可以口算31×60了,為什么要把兩個數都看作十數呢?”問題的提出引起了學生的討論,最后從提問中得到了估算的訣竅,方法合理的話,可以口算,簡單的就行。
三、勇于擯棄部分既有的傳統教學講解法,大膽嘗試新穎實用的教法
數學是一門實踐的科學,讓學生把從課本上學到的知識,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實踐運用,這能及時發現學習該知識的漏洞。合作學習,在課堂中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教師在小組進行學習探索之前,為學生設立了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小組內發揮自主的力量,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體會知識的樂趣。
課堂的教學活動是師生情感思想交流的場所,教師要啟發表揚學生理解知識,提出疑問,發表自己的見解思想,大膽地猜疑等。教師要努力在教室里打破傳統教育的弊端,如灌輸式教學等,吸收傳統教學中的精華,如教師在課堂中發揮積極的指導和評價的作用,在新的核心素養理念的改革下,倡導教師引導學生發揮他們的創造力,這在很大程度上要創建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只有開放式的課堂,學生可以充分展示個性與才華,才不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從教學內容上看,在三維目標中,過于重視知識的簡單傳授,而忽略知識的生成過程,忽略對學生問題意識,創新思維的培養。重分數而輕研究,重記憶而輕自主拓展的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長遠的學習和全面發展,也無法適應當今及未來社會對人才全面發展的需求。
在課堂教學中,行之多年的傳統的講解方法,對于中下層學生來說,可能會比較難于聽懂理解。教師可以大膽嘗試新穎實用的講解方法,讓學習困難者感覺到數學也這樣學習的:例如在講解 “已知甲數是乙數的,則甲數與乙數的比是( ):( )”時,我沒有采用傳統的設標準量乙數為“1”,而是設乙數為分母7,那么甲數=7× =5,這樣甲數與乙數的比是5:7。然后,引導學生歸納解答這類題目的方法,就是不要設標準量為“1”,而是要設為題目中分母。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涉及諸多要素,在具體實踐中,教師一定要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不斷反省總結,實現創新,從而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不斷優化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奇賢.再談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新課程·小學,2014(9).
[2]張莉莉.深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新課程·上旬,2015(10).
[3]杜海燕.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初探[J].關愛明天,2016.
[4]丁建輝.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