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海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進程的深入,教師逐漸認識到素質教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向性、邏輯性以及活躍性,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加強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素質,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學生思維能力的增強,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智力的發展,從而實現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數學;教學運用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識內容,還需要學會創新、學會學習,最重要的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不斷地探索新的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學生能力的形成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緊密相關,因此教師應當充分明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課程知識。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將素質教育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起來,最關鍵的就是教師的教學觀念,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同時各學校及教育機構應當從現代教學觀念入手,組織教師進行統一的訓練,幫助教師能更好地掌握新型的教學理念,以全新的教學模式對小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并且教師在充分掌握現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的過程中,也能讓教師明白新型教育的目標所在,從而積極對當前的教學模式進行整改,使得教學目標更為明確。另外,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在健康輕松的學習環境中展開學習交流,促使學生對校園產生一定的歸屬感。除此之外,教師應當從自身找原因,在日常學習活動中,學會尊重學生,并及時給予學生表揚和贊賞,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促進學生人格素養的形成。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構建起良好的溝通橋梁,時常與學生進行交心,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在溝通的過程中,能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促使學生更喜歡這個教師的指導,從而促使學生能大膽地向教師傾訴自己的想法和困擾。例如,在講解《認識人民幣》這一課程時,人民幣作為人們日常接觸最多的物品,學生對其肯定是不陌生的,教師需要做的就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以全新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目光,同時提出話題:我們去商場購買東西需要什么呢?學生則會回答:需要用錢。同時,教師可以利用課件讓學生進行模擬購買,并向學生提問:“若是購買一本書需要多少人民幣?”“購買一本練習冊呢?”隨后,教師可以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學習。同時,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討論時間,讓學生能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尋找正確的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活躍了數學課堂教學氛圍,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各個行業和領域當中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改善,而教育教學中的硬件設施也隨之逐漸優化,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跟上時代的發展,將現代化教育理念融入到實際教學當中,并且有效結合信息技術,進一步優化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使得其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時、分、秒》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輔助教學,將課件以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能更直觀地理解知識內容。隨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在體育課上跑50米需要多久呢?”“跑800米又需要多久呢?”在問題的引導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隨著信息傳播速度的增長,先進的教育思想層出不窮,而教學模式也逐漸多樣化,這就要求教師應當適時轉變教學理念,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求,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措施,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以豐富的教學活動開展實踐活動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除了一些基本的基礎知識外,實踐性的課程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當充分利用好教學資源,積極安排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能一邊動手,一邊學習數學知識,以此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講解《位置與方向》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基礎知識,隨后利用剩下的課時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例如安排學生在教室的不同位置上對教室結構進行觀察,同時以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聽從教師的指令對方向進行確認。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能使得學生將所學知識充分運用的實踐當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除此之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他們發現生活的數學,并在遇到問題時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
每一位學生都有屬于其自身的性格特點,而小學生正處于發展的重要階段,其身上的差異性是極為明顯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學會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情況,積極與學生展開有效的溝通,以此充分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接受能力以及家庭環境等因素。而這些都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因素,為了素質教育得以順利進行,教師應當充分掌握學生的這些重要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針對性的素質教育。例如,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這一知識點時,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所取得的教學效果也各不相同。理解能力強的學生,通常都是一點就通,而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常常都是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若是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的是無差別的教學方式,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以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做到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數學知識。并且,教師應當給予學習較差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在進步時給予表揚,在退步時給予鼓勵,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通過這樣的方式,能使得每一位學生都得到良好的發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教師應當在充分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下,以針對性的教學方式督促學生進行學習。另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不論學生的能力如何,教師都應該一視同仁。對待學習認真的學生,教師應當積極表揚學生,并肯定學生的付出;對到學生不認真的學生,教師應當采取創新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更認真地看待數學學習。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當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對于學生之間的不同也應當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并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出學生學習能力不足的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適當調整教學模式,以針對性的方式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在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各個學科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而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素質教育理念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素質教育理念,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及實際需求,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孔琴梅.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東西南北:教育,2017:113.
[2]周志英.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女報:家庭素質教育,202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