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小菊 劉瑞娜 曹倩 惠學志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開封市 475000
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癥均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病,好發于60歲以上人群[1-2]。糖尿病、高脂血癥均是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可能會導致冠心病患者出現PCI術后冠脈狹窄、術后無復流等嚴重并發癥,影響治療效果[3-4]。牛磺酸是一種含硫的非蛋白氨基酸,可調節機體糖代謝和脂代謝,有效降低機體三酰甘油、總膽固醇水平,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5-6]。為探討小劑量牛磺酸治療對穩定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內皮功能的影響,本研究選取120例患者進行了治療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穩定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2016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7]、《2013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心血管疾病診療指南》[8]中冠心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的診斷標準;對本研究使用的藥物不過敏;入組前已停止使用調脂藥或影響脂質代謝藥物4周;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心肌炎、心功能不全、類風濕性心臟病、心內膜炎、血液病、尿毒癥、免疫缺陷疾病、嚴重肝腎功能損傷患者。采用隨機數字法將納入研究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n,x±s)

續表1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口服阿托伐他汀[山德士(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172],20 mg/次,1次/d;口服阿卡波糖(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05),15~20 mg/次,3次/d;口服硫酸氯吡格雷(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5),75 mg/次,1次/d;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北京太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050),10 mg/次,3次/d。上述藥物劑量可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適時調整,連續治療6周。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加服牛磺酸(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942)治療,400 mg/次,1次/d。連續治療6周。
1.3 觀察指標
1.3.1 血脂水平 治療前及治療6周后,分別采兩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上清液,采用德國ADVIA Centaur CP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三酰甘油、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
1.3.2 內皮功能 治療前及治療6周后,分別采兩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硝酸還原酶比色法檢測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內皮素-1水平。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進行檢測操作。
1.3.3 不良反應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口干、心悸、肝腎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三酰甘油、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周后,觀察組患者的三酰甘油、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較 (mmol/L,n,x±s)

續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內皮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NO、內皮素-1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周后,觀察組患者的血清NO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內皮素-1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內皮功能比較 (n,x±s)
2.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用藥期間,觀察組患者出現輕微惡心2例、頭暈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對照組患者出現輕微惡心2例、頭暈2例、心悸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χ2=0.134,P=0.714)。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人群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慢性代謝性疾病的發病風險逐年增高。研究表明,高血糖、高脂血癥可導致冠心病患者的冠脈直徑逐漸縮窄,加重心肌缺血,增加患者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的發生風險[9]。牛磺酸是一種自由氨基酸,人體主要通過食物攝取,其可以調節機體糖脂代謝、改善內分泌狀況、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同時還具有保護視網膜、心肌細胞和抗氧化的作用。臨床上牛磺酸被廣泛應用于脂肪性肝炎、結膜炎、白內障等患者的治療,可獲得良好的療效[10-11]。
為探討小劑量牛磺酸治療對穩定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內皮功能的影響,本研究選取120例患者進行了治療觀察。結果顯示,治療6周后,觀察組患者的三酰甘油、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服小劑量牛磺酸治療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患者的血脂水平。研究表明,牛磺酸可以促進脂類物質溶解,減少機體脂類的吸收;促進糖酵解,進而調節機體糖脂代謝水平[12]。牛磺酸還可以競爭性抑制羥甲基戊二酸輔酶A還原酶的活性,增強脂蛋白脂肪酶、乙酰輔酶A合成酶等mRNA的表達,增加能量消耗、減少膽固醇合成、清除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其前體,進而降低機體三酰甘油、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13]。此外,牛磺酸還可以上調機體內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和解偶聯蛋白2的基因表達,促進脂肪酸β的氧化,增加機體能量消耗,降低機體血脂水平[14]。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6周后,觀察組患者的血清NO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內皮素-1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服小劑量牛磺酸治療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患者的內皮功能,具有良好的心臟保護作用。正常機體內血清NO與內皮素-1水平處于動態平衡當中,但高血糖、高脂血癥患者NO合成減少、內皮功能受損,平衡遭受破壞[15]。牛磺酸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能減少氧自由基對NO的滅活、提高機體NO水平,可以調節細胞內鈣離子水平,而內皮素-1的合成與釋放與細胞鈣離子調節有關。
綜上所述,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服小劑量牛磺酸治療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內皮功能,對緩解疾病進展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