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輝 阮娟娟 魏霞
駐馬店市中醫院神經內科,河南省駐馬店 463000
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指患者腦卒中后突然出現的患側肩手部水腫、疼痛以及運動受限,其發病率比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腦卒中后SHS患者早期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會導致終身殘疾[2]。乙哌立松是一種肌肉松弛藥,一般用于治療腦卒中后SHS患者,但臨床效果不太理想。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卒中后SHS患者的效果明顯[3]。肩寧湯(自擬方)具有活血通絡、祛風解凝等功效。為探討乙哌立松聯合肩寧湯治療腦卒中后SHS Ⅰ期患者的臨床療效,本研究選取100例患者進行了治療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腦卒中后SHS Ⅰ期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腦卒中的診斷標準[4],經CT或MRI檢查確診;(2)符合SHS Ⅰ期的診斷標準[5];(3)中醫辨證為氣虛痰凝血瘀證,患側肩部疼痛,手部腫脹,活動受限;或伴有腹脹、痰多、面色蒼白、暴躁等癥狀;舌質暗淡,脈沉滑;(4)對本研究所用藥物不過敏;(5)了解本研究基本情況,自愿參加研究。排除標準:(1)曾服用止痛藥治療;(2)罹患嚴重心血管疾??;(3)罹患精神疾病,溝通障礙,無法配合治療;(4)肝腎功能異常;(5)由頸椎病、肩周炎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對照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齡41~74歲,平均(57.21±7.88)歲;病程13~58 d,平均(31.34±6.02)d;其中腦出血患者31例、腦梗死患者19例。觀察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齡43~75歲,平均(58.63±6.91)歲;病程12~56 d,平均(30.77±5.89)d;其中腦出血29例、腦梗死患者21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給予抗凝、降壓、康復訓練等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口服鹽酸乙哌立松片(國藥集團宜賓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40106)治療,50 mg/次,3次/d;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聯合肩寧湯治療。肩寧湯方藥組成:黃芪45 g,葛根、赤芍、白芍、桑枝、元胡、雞血藤以及菖蒲各30 g,麻黃10 g,桂枝、大棗和甘草各15 g,生姜20 g。湯藥由本院煎藥室代煎,每劑濃縮為兩袋,每袋150 mL,分早晚2次服用。治療14 d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停藥2 d再進行第2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療效 治療2個療程后參照文獻[6]評定。治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能夠正常活動,無肌肉萎縮;顯效:患側疼痛減輕、手部水腫基本消失,活動輕度受限,肌肉萎縮不明顯;有效:患側的疼痛稍好轉,手部水腫仍較明顯,活動明顯受限,肌肉萎縮不明顯;無效:患者癥狀、體征均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2 水腫積分 治療前后,參照文獻[7]對患者的手部水腫情況進行評分。0分為無水腫,患部無水腫;2分為輕度水腫,指關節周圍軟組織凹陷消失;4分為中度水腫,指關節腫脹與骨突持平;6分為重度水腫,指關節腫脹或積液高出臨近骨突部。
1.3.3 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 治療前后,用VAS[8]對兩組患者患側肩部疼痛的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分值范圍0~1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疼痛越劇烈。
1.3.4 Barthel指數量表評分 治療前后,采用Barthel指數量表(BI)[9]評價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包括穿衣、洗澡、行走等10個指標,分值0~100分,患者評分越低表示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差;采用Fugl-Meyer量表(FMA)[10]評估兩組患者患側上肢運動功能,共33個項目,分值0~66分,患者評分越低表示其運動功能越差。
1.3.5 不良反應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2個療程后,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4.0%)顯著高于對照組(80.0%),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手部水腫積分、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患側的手部水腫積分、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療程后,兩組患者患側的手部水腫積分、VAS評分均顯著降低,研究組患者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手部水腫積分、VAS評分比較 (n,x±s)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I、FMA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BI、F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療程后,兩組患者的BI、FMA評分均顯著升高,研究組患者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I、FMA評分比較 (n,x±s)
2.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對照組患者出現皮疹2例、頭痛和惡心各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研究組患者出現皮疹、頭痛以及惡心各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0%。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1.000)。
中醫把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SHS)歸于“中風”“痹癥”范疇,通常認為其病機是本虛標實?!饵S帝內經》曰:“津血同源”;《素問·通評虛實論》曰:“仆擊、偏枯……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丹溪心法·論中風》曰:“按內經已下,皆謂外中風邪……東南之人,多是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臨證指南醫案·中風》曰:“平昔酒肉,助熱動風為病”,認為腦卒中后SHS由痰阻氣血瘀滯、脈絡閉阻等引起,治療以活血化瘀、益氣溫經、化痰通絡消腫為主[11]。肩寧湯具有活血通絡、祛風解凝等功效,用于治療腦卒中后SHS有較好的效果。乙哌立松是一種肌肉松弛藥,臨床用于治療腦卒中后SHS患者。
為觀察乙哌立松聯合肩寧湯治療腦卒中后SHS Ⅰ期患者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取100例患者進行了治療觀察,對照組患者給予乙哌立松治療,研究組患者給予乙哌立松聯合肩寧湯治療。結果顯示,治療2個療程后,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4.0%)顯著高于對照組(80.0%),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乙哌立松聯合肩寧湯治療可顯著提高腦卒中后SHS Ⅰ期患者的臨床效果。肩寧湯方中的黃芪具有補氣活血、利水消腫等功效,可舒張血管、改善循環;白芍、桑枝可鎮靜、鎮痛,有抗炎的作用;桂枝可溫經通絡、化氣利水,與黃芪合用發揮益氣溫陽、和血通經之效,與白芍配伍起到調和營衛和表里的作用;甘草可益氣止痛、化痰止咳[12-13]。諸藥合用發揮活血、止痛、消腫、溫經通絡的作用,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治療2個療程后,研究組患者患側的手部水腫積分、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BI、FMA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乙哌立松聯合肩寧湯治療腦卒中后SHS Ⅰ期患者,可有效減輕患者的水腫、疼痛程度,改善上肢運動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葛根具有生津止渴,升陽止瀉等功效,主治項背強痛、陰虛消渴[14];赤芍可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麻黃具有化痰止咳、運水祛濕之功;元胡可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具有鎮靜鎮痛作用;雞血藤具有舒筋通絡、活血補血作用;生姜可活血舒筋。諸藥共用可通血脈、疏經絡、利關節,除痹痛,明顯改善患者的肩手部疼痛、腫脹及運動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