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涌 彭荷玲 劉志剛 潘志偉*
佛山市婦幼保健院(1兒科,2重癥監護病房),廣東省佛山市 528000
急性感染性喉炎是指機體喉部黏膜的急性彌漫性炎癥,多見于嬰幼兒,患兒以犬吠樣咳嗽、聲嘶、喉鳴、吸氣性呼吸困難為主要臨床表現。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中約3%的患兒會發生急性感染性喉炎[1]。急性感染性喉炎起病急,病情重,患兒一般白天癥狀輕,夜間入睡后加重,易發生喉梗阻,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能會導致呼吸衰竭甚至窒息死亡。急性喉梗阻的發生可能與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兒的免疫功能紊亂有關,但具體發病機制尚未明了[2]。白介素17(IL-17)是源于Th17細胞的一個重要促炎因子, 在多種疾病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4]。為探討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兒的血清IL-17水平及其與喉梗阻的關系,本研究選取116例患兒和25例健康兒童進行了治療及檢測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醫科大學附屬佛山市婦幼保健兒科就診的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兒116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兒科學》(第9版)中急性感染性喉炎的診斷標準;(2)接受規范化治療至癥狀、體征完全消失[5]。排除標準:(1)Ⅲ度、Ⅳ度喉梗阻患兒(病例少,病情危重,部分病例未能及時留取樣本);(2)罹患其他免疫疾病患兒;(3)罹患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4)有嚴重器質性疾病患兒。納入研究的患兒中男61例、女55例;年齡0.5~6歲。參照文獻[5],根據患兒喉梗阻情況將患兒分為3組,即無喉梗阻組、Ⅰ度喉梗阻組、Ⅱ度喉梗阻組。選取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正常兒童25例作為對照組。本研究經佛山市婦幼保健院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1.2 治療 患兒均接受規范化治療至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治療原則:(1)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缺氧加重,必要時給予吸氧治療;(2)無喉梗阻及Ⅰ度喉梗阻患兒口服甲潑尼龍片治療,同時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療。Ⅱ度及以上喉梗阻患兒靜脈滴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治療,同時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療。(3)根據病情合理選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1.3 血清IL-17檢測 采集四組研究對象的外周靜脈血3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并保存于-20℃冰箱中待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盒檢測白介素IL-17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多個獨立樣本均數比較采用F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四組研究對象的血清IL-17水平比較 治療前,無喉梗阻組、Ⅰ度喉梗阻組、Ⅱ度喉梗阻組患兒的血清IL-17水平依次增高,其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三組患兒的血清IL-17水平均顯著降低,但仍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Ⅱ度喉梗阻組患兒的IL-17水平與Ⅰ度喉梗阻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四組研究對象的血清IL-17水平比較 [pg/mL,n,x±s]
急性感染性喉炎起病急,進展快,約50%~75%的急性感染性喉炎由副流感病毒感染所致,會導致喉部黏膜發生強烈的水腫反應和氣道高反應性,嚴重時可引起喉梗阻。此外,引起兒童發生急性感染性喉炎的常見病原體還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以及支原體等[6-7]。
IL-17主要由Th17細胞分泌,是T細胞誘導早期炎癥反應的啟動因子[8-9]。IL-17可以通過誘導趨化因子1、趨化因子2及IL-6等的產生,招募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進入感染發生的部位;IL-17是一種強抗菌肽誘導劑,能通過誘導β-防御素等抗菌肽的產生保護機體免受微生物的入侵[10-11]。文獻[12-13]報道,不同嚴重程度的急性發作期哮喘患者的血清IL-17水平明顯不同,隨著哮喘嚴重程度的增加,患者外周血清IL-17水平逐漸上升。Valeri等[14]報道,IL-17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氣道高反應性密切相關,在防御微生物感染和慢性炎癥中發揮關鍵作用。Wilson等[15]報道,使用抗IL-17中和抗體的哮喘小鼠的氣道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明顯減輕。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無喉梗阻組、Ⅰ度喉梗阻組、Ⅱ度喉梗阻組患兒的血清IL-17水平依次增高,其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三組患兒的血清IL-17水平均顯著降低,但仍顯著高于對照組,Ⅱ度喉梗阻組患兒的水平與Ⅰ度喉梗阻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果提示,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兒的血清IL-17水平異常,顯著高于健康兒童,而且隨著患兒喉梗阻狀況的加重,患兒的血清IL-17水平增高。IL-17水平可作為評估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兒病情嚴重程度的一項指標。
王朝暉[16]報道,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能降低甲狀腺相關眼病患者外周血中IL-17的表達水平。在本研究中,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兒在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后病情緩解,其血清IL-17水平明顯降低,提示糖皮質激素可能會通過降低患兒外周血中IL-17的表達水平發揮治療作用,緩解癥狀、體征。
胡斯明等[17]報道,5%的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兒會復發,有感染性喉炎家族史的患兒復發的風險是普通患兒的3~4倍[18]。在本研究中,治療后患兒血清IL-17水平均顯著降低,但仍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病情緩解后患兒血清IL-17高水平可能仍在持續作用,而血清IL-17高水平是否與患兒的復發有關仍需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兒的血清IL-17水平顯著升高,而且隨患兒喉梗阻狀況的加重增高,可作為評估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兒病情嚴重程度的一項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