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彬
河南宏力醫院影像科,長垣市 453400
腮腺腺淋巴瘤多發于男性,多數患者以局部有圓形或橢圓形腫塊(無痛或壓痛)為主要特征,好發于腮腺與腮腺淋巴結內。腮腺腺淋巴瘤約占全部腮腺腫瘤的10%,僅次于多形性腺癌,目前手術是主要治療手段,術前準確評估病變性質對手術方式選擇及手術能否順利進行十分重要[1-3]。CT檢查是臨床診斷疾病的常用手段,具有分辨率高、圖像質量好等優勢,在各種疾病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4]。為探討CT檢查診斷腮腺腺淋巴瘤的臨床應用效果,本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80例腮腺腺淋巴瘤高度疑似患者,對其進行了CT檢查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腮腺腺淋巴瘤高度疑似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CT檢查腮腺局部有腫塊;手術指征明確;以實質性結節為主;CT檢查前未對腮腺病變采取任何治療措施;患者簽署手術治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發其他部位腫瘤;有手術治療禁忌證;凝血功能障礙;合并嚴重基礎代謝性疾??;認知功能障礙,無法配合檢查和治療。納入研究的患者中男63例、女17例;年齡46~68歲,平均(57.84±3.06)歲;體質量指數18~25 kg/m2,平均(22.51±1.96)kg/m2。
1.2 CT檢查 使用64層螺旋CT掃描儀(GE公司Discovery750)對患者進行CT檢查,先平掃,然后進行動態增強掃描。掃描條件為300 mA、120 kV、層厚3 mm、FOV 320 mm;掃描范圍為上頸部至眉弓。增強掃描:采用雙筒高壓注射器向患者肘靜脈注射造影劑75 mL,注射速度3.5 mL/s,注射后30 s進行動脈期掃描,注射后65 s進行靜脈期掃描,注射后180 s進行延遲平衡期掃描。由本院2名經驗較豐富、資歷較高的放射科醫師對患者的CT檢查結果進行審讀和診斷,包括病灶部位、大小、數目、形態、結構、強化程度等情況,若2人的診斷存在意見分歧,則邀請第3位醫師共同討論決定最終的診斷結果。
1.3 手術治療及病理檢測 CT檢查后,根據患者身體的具體情況,選擇腮腺區域性切除術或腮腺淺葉切除術對患者進行治療,將切除的病變組織放入標本袋送病理科進行病理學檢查診斷。
1.4 CT診斷效果評價 以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評價根據CT表現診斷腮腺腺淋巴瘤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敏感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準確度=(真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病理診斷結果 80例腮腺腺淋巴瘤高度疑似患者中,腮腺腺淋巴瘤患者68例(85.0%)、腮腺多形性腺瘤者患者11例(13.8%)、腮腺膿腫患者1例(1.3%)。
2.2 腮腺腺淋巴瘤與非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現比較 腮腺腺淋巴瘤的CT影像學表現與非腮腺腺淋巴瘤比較,其數量多、鈣化不嚴重、強化明顯,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者的部位、形狀、大小、邊界、瘤灶囊性改變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腮腺腺淋巴瘤與非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現比較 [n(%)]
2.3 CT檢查診斷腮腺腺淋巴瘤效果評價 以病理檢查結果作為診斷的“金標準”,根據CT表現診斷腮腺腺淋巴瘤的特異度為75.0%、敏感度為89.7%、準確度為87.5%。見表2。

表2 CT檢查診斷腮腺腺淋巴瘤效果分析 (n)
腮腺腺淋巴瘤大部分為良性,但部分有惡變傾向,臨床上對患者大多給予手術切除治療,但由于腫瘤的性質不同,其位置、大小不同,手術切除范圍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而術前明確腮腺腺淋巴瘤的性質十分必要。目前,術前為了明確腮腺腺淋巴瘤的性質,一般通過穿刺進行病理檢查,但對患者創傷較大,而且當腫瘤較小或位于深葉時,穿刺效果很不理想。CT掃描技術具有操作簡便、無創的特點,同時可提供高分辨率的清晰圖像,醫生可根據腮腺腺淋巴瘤的CT影像學特征進行比較準確的診斷和鑒別診斷[5]。
腮腺腺淋巴瘤多好發于腮腺腺淋巴結,而腮腺腺淋巴結多位于腮腺淺葉后下方,很少累及腮腺深葉,可單側或多側發病;瘤體一般邊界清晰,呈圓形或呈分葉狀;病灶的大小不一,通常最大直徑≤5 cm、無鈣化,但可見囊變壞死,周圍無腫大的淋巴結,在病灶較小時行CT增強掃描即可明確診斷[6-7]。腮腺多形性腺瘤通常為多發,常見囊變、出血、壞死、鈣化等現象, CT掃描時多呈持續性、漸進性或不均衡性強化。腮腺膿腫一般病灶形態不規則,邊緣模糊,CT掃描呈持續性、漸進性強化[8-9]。
腮腺腺淋巴瘤與非腮腺腺淋巴瘤(主要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現具有明顯差異,CT掃描可明確腫瘤的形態、大小、邊界等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腮腺腺淋巴瘤的CT影像學表現與非腮腺腺淋巴瘤比較,其數量多、鈣化不嚴重、強化明顯,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者的部位、形狀、大小、邊界、瘤灶囊性改變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以病理診斷結果為診斷的“金標準”,根據CT表現診斷腮腺腺淋巴瘤的特異度為75.0%、敏感度為89.7%、準確度為87.5%。這與梁俊福等[10]報道的結果相似。腮腺腫瘤一般好發于腮腺淺下級、多發、邊界清晰,呈橢圓形或分葉狀,無鈣化但強化明顯,根據其CT影像學特征進行診斷并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