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現代療法中心,遼寧 沈陽 110032)
腦卒中是臨床中常見的疾病,與腦血液循環障礙有關,也被稱為腦血管意外,該病可分為缺血性腦卒中與出血性腦卒中,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致死率。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發生率較高,可達45%,占臨床中吞咽困難總數的25%,與卒中后引起支配吞咽運動的肌肉、神經、咽、喉、口腔等病變有關,進而發生吞咽運動障礙,導致食物不能安全進入胃中,發生窒息[1]。患者一旦發生吞咽功能障礙會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甚至對生命健康造成一定威脅,因此,需尋求一種積極的治療方法來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以促進身體恢復[2]。本研究旨在分析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中電動牙刷口顏面部震動按摩療法的應用效果及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腦卒中患者,按照抽簽的形式分為常規組和治療組,各39 例 。 常 規 組 男 20 例 ,女 19 例 ;年 齡 45~71 歲 ,平 均(63.24±2.64)歲。治療組男21 例,女18 例;年齡46~72歲,平均(63.78±2.39)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颊呒凹覍倬炇鹬橥鈺?,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3]:經臨床綜合診斷確診為腦卒中;6個月內沒有其他疾病,該病為首發疾??;發病后存在吞咽障礙;治療后病情趨于穩定。排除標準:伴有嚴重的聽力以及視力障礙者;伴有嚴重心、肝、腎等疾病的損害者。
1.2 方法 腦卒中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給予相應的功能鍛煉。常規組接受吞咽訓練治療法:①口腔器官的運動體操,即指導患者練習唇部運動,以加強唇部的控制、協調力,進而可以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引導患者唇部力量的訓練,即引導其說“嗯”“唔”“衣”字等,每次堅持5 s,反復訓練10次左右;指導患者聯合雙唇含壓舌板的方法,且使其用力拉出壓舌板,做與嘴唇相對抗的訓練等。②下頜、面部的訓練,指導患者將嘴張開至最大限度,盡量維持時間長,反復數次;引導患者移動下頜,做大幅度的咀嚼動作,反復數次;指導患者做閉唇、鼓腮運動,每次維持5 s,反復數次。③練習舌、軟腭的控制以及力量,將舌頭盡量向口外伸展,反復數次,盡量維持伸展狀態。④指導患者將舌頭盡量貼近其硬腭側,之后回縮至口腔內,反復數次;引導患者將舌尖向左、右唇角移動,用舌頭舔嘴唇,反復數次;指導患者將舌頭伸出口外,且用壓舌板反向用力,維持5 s,反復數次。⑤指導患者練習腹式呼吸,進行咳嗽訓練;指導患者從聲門發出音量,盡量將聲音持續;給予患者呼吸訓練,通過指導患者吹氣泡、氣球等控制呼吸;通過感受湯匙、食物的溫度、觸感,促進咽部反射。⑥使用低頻生物電刺激對患者進行治療,在治療時囑患者做吞咽動作,每次30 min,每天1 次。⑦指導患者進行洼田飲水試驗,對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評定。
治療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接受電動牙刷口顏面部震動按摩療法,即使用標準電動牙刷(成人)給予患者吞咽肌肉群的按摩,將電源開啟后,使用牙刷的背部依照唇部內周、臉頰肌肉、舌、咽喉內壁、軟腭、唇部外周等方向進行按摩、刺激,且在按摩癱瘓側的肌肉時應該著重向上提拉,直到臉部產生感覺或動作,每天訓練2 次,每次20 min,4 周為1 個療程。治療師在指導患者進行訓練時需要患者家屬在場,將訓練方法告知患者家屬,以便于患者出院后進行延續性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吞咽障礙程度評分,共計3 項,總分0~10 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吞咽功能較好[4]。②比較兩組吞咽障礙的等級,重度:患者無法經口吞咽;中度:患者可以通過口腔攝取少量營養;輕度:患者可以經口攝取普通飲食;正常則為患者的吞咽功能與健康人相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等級評定需要秩和檢驗,以Z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后吞咽障礙等級比較 治療組吞咽障礙等級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吞咽障礙等級比較Table 1 Comparision of the level of dysphagia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兩組治療前后吞咽障礙程度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吞咽障礙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吞咽障礙程度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治療組吞咽障礙程度評分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2。
吞咽障礙訓練法是腦卒中患者伴吞咽障礙的常用治療方法之一,該方法的使用可有效增強用口進食的速度、能力及安全性,減少鼻飼的次數,有利于胃腸功能的恢復、營養的吸收,也可以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讓患者能夠體會進食的樂趣,增強對生活、自身康復的信心[5-6]。但是該項訓練過程較長,且由于環境、場景、家庭、文化等的不同,患者的耐力不同,接受度不同,且多數患者不能接受長時間的訓練,導致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因此,需要一種操作簡便、安全有效,且患者接受度較高的方式進行訓練,電動牙刷的應用既不受時間限制,也不受空間的影響,患者的主動性、積極性高,患者的配合程度高,加之傳統口腔的訓練,患者恢復效果好[7-8]。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吞咽障礙等級優于常規組(P<0.05),電動牙刷分為旋轉式(通過電動即驅動牙刷頭旋轉,增加了摩擦的效果)以及聲波振動式(通過內部電驅動的振動電機使得牙刷頭高頻次的擺動),該方法中使用聲波震動式牙刷,通過聲波的振動,刺激患者唇部、面部、舌頭、咽喉等肌肉,且對癱瘓肌側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也刺激咽喉反射性動作及吞咽反射,患者對食物的敏感性增強,改善因癱瘓失調的肌肉群功能,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復[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吞咽障礙程度評分均高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吞咽障礙程度評分高于常規組(P<0.05);說明傳統的訓練方法有一定的效果,從患者發音、唇部訓練、呼吸、唇部力量、舌頭等訓練,逐步恢復患者的吞咽功能,但是該運動方式較被動,由治療師進行指導,加之恢復時間較長,多數患者配合不到位,且耐力差不能達到預期目的,雖有一定的效果但多數患者恢復一般,而在傳統訓練的基礎上采用電動牙刷按摩,訓練不受方式、方法的約束,操作簡單,患者及家屬接受程度高,治療效果顯著[10-11]。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吞咽障礙程度評分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dysphagia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吞咽障礙程度評分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dysphagia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組別常規組(n=39)治療組(n=39)t值P值治療前2.25±0.52 2.41±0.47 1.426 0.079治療后4.23±0.58 6.36±0.41 18.728 0.000 t值18.673 39.551 P值0.000 0.000
綜上所述,給予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患者電動牙刷訓練按摩,患者的接受度高,恢復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