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洪琰
(丹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 鎮江 212300)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進程速度的不斷加快,老年慢性疾病的臨床發病率水平也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面對廣大老年患者對于健康的急切需求,在新形勢下我國開始逐步構建老年新型健康管理模式[1-2]。早期階段多數情況下通過傳統健康評估方式對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從而制定相應的健康管理計劃,但這種傳統的健康評估方法往往以醫務人員的主觀判斷為主,量化指標的參考和證據相對缺乏[3]。近年來,在國際范圍內特別是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開始提倡實施老年綜合評估,并獲得令人滿意的應用效果。本研究旨在探究在老年綜合評估過程中應用新型健康管理干預模式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經臨床確診的老年病患者1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90例。對照組男56例,女34例;年齡61~88 歲,平均(70.6±5.2)歲;有明顯老年慢性病史者61例,無明確老年慢性病史者29例。觀察組男58例,女32例;年齡63~88 歲,平均(70.4±5.0)歲;有明顯老年慢性病史者63 例,無明確老年慢性病史者27 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均符合老年疾病的診斷標準;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疾病;具備正常的理解溝通能力;能積極配合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急重癥、感染、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存在認知能力不全、無正常閱讀能力或生活能力受限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綜合評估。觀察組采用新型健康管理模式實施綜合評估:①組建老年健康管理服務小組,服務的主要對象是本院老年病科就診的老年患者或老年健康體檢人群,該服務小組的主要工作包括老年人的健康體檢、健康管理和醫療。②評估方法:對老年人實施綜合評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通過綜合性的測量工具,以直接測量的方式獲取相關的評估結果,另一種則是通過對每個單項測量工具的各維度進行綜合性全面的評價,并對各維度的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最終的評估結果。③由健康管理服務小組成員根據廣大老年人的綜合評估結果,制定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健康管理規劃,并嚴格按照規劃的相關內容提供健康管理服務。老年綜合評估的主要維度包括排除慢性疾病急性加重期、軀體健康、生活能力、精神健康、社會健康、經濟狀況、環境情況,根據老年綜合評估所得結果制定新型健康管理模式,該干預模式中主要包括具有較強針對性的相關疾病預防、治療、康復、干預計劃及保健方法建議等。
1.3 觀察指標 干預前后,患者的心理狀態、生活質量以及睡眠質量評分情況;對干預模式的滿意度;身體狀態恢復正常時間、干預計劃時間;不良事件發生率。
1.4 評價標準 心理狀態:干預前后采用HAMA和HAMD量表分別進行評價,每個量表設置14個問題,每個問題4個選項,對應分值1~4 分,最高56 分,分數越高表明心理問題越嚴重[4]。生活質量:干預前后分別采用SF-36量表評價,主要包括8 個方面共計36 個問題,滿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5]。睡眠質量:干預前后,利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價,共18個條目,總分為21分,分數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6]。滿意度:干預計劃實施3個月后,利用電話或家庭隨訪,對患者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調查采用不記名打分問卷形式,滿分100 分,≥80 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7]。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生活質量及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后,兩組HAMA、HAMD、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均低于干預前(P<0.05),SF-36量表評分高于干預前(P<0.05),且干預后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2。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分)
注:t1、P1:干預前后對照組組內比較;t2、P2:干預前后觀察組組內比較;t、P:兩組干預后組間比較
HAMA 29.73±3.15 18.65±2.02 28.090<0.05 28.13±3.02 11.46±2.43 40.799<0.05 21.586<0.05組別對照組時間干預前干預后t1值P1值觀察組 干預前干預后t2值P2值t值P值HAMD 28.54±4.10 19.37±3.12 16.885<0.05 27.96±3.25 13.38±3.04 31.081<0.05 13.045<0.05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和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和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注:t1、P1:干預前后對照組組內比較;t2、P2:干預前后觀察組組內比較;t、P:兩組干預后組間比較
SF-36(分)64.73±6.95 81.24±7.60 15.209<0.05 65.26±8.14 90.38±7.86 21.061<0.05 7.931<0.05組別對照組時間干預前干預后t1值P1值觀察組 干預前干預后t2值P2值t值P值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14.62±2.95 9.73±1.50 14.018<0.05 14.91±2.64 5.07±1.38 31.337<0.05 21.690<0.05
2.2 兩組對干預模式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對干預模式的滿意度比較[n(%)]
2.3 兩組患者身體狀態恢復正常時間和干預計劃實施總時間比較 觀察組身體狀態恢復正常時間、干預計劃實施總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身體狀態恢復正常及干預計劃實施時間比較(,d)

表4 兩組身體狀態恢復正常及干預計劃實施時間比較(,d)
干預計劃實施總時間34.97±2.10 21.06±2.43 41.088<0.05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90 90 13.81±2.53 9.27±1.50 14.644<0.05組別 例數 身體狀態恢復正常
2.4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2%(2/90),低于對照組的 16.7%(15/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現階段我國對老年綜合評估包括多維度、跨學科的一種診斷過程,通過這一過程的實施,可充分反映老年人群在心理學、社會學、醫學、功能狀態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及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的指導臨床醫生及相關人員為廣大老年人群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優質健康管理方案,顯著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和生存質量。老年人群中積極推進并實施該種診斷過程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早期階段對老年人群存在的一些潛在的功能性缺陷予以充分的明確;②早期階段對廣大老年人群對健康管理干預的實際需求進行全面了解;③為相關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更有指導價值的參考;④通過全面追蹤、隨訪評估老年健康管理的實際效果,可以對健康管理干預模式的實際應用價值進行評價[8]。
目前臨床上所應用老年綜合評估干預模式,與傳統老年人健康體檢比較存在明顯區別,老年綜合評估具體指的是對老年人群從疾病、體能、認知、心理和社會等多個層面進行全面評估,而這些層面的問題具有共性特征,即均是與老年人群健康相關性問題。新型老年綜合評估模式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①整體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情況評估,評估的過程中,需采集老年研究對象的完整疾病史,從單一器官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到整體、規范化的臨床干預;②老年常見臨床癥狀表現的評估,對廣大老年患者較為常見的一些臨床癥狀表現進行觀察,分析癥狀與機體健康狀況間存在的相關性;③對軀體生理功能狀態進行評估,主要內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個人衛生處理、上廁所、行走、上下樓梯等;④認知功能,對導致老年人認知功能出現障礙的危險因素進行全面評估,如既往疾病史、精神障礙情況;⑤心理狀態評估,臨床上所收治的大多數老年患者會同時合并存在多種慢性疾病,興趣愛好會明顯減少,軀體活動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出現不良情緒的可能性較大,故對心理狀態進行評估,主要涉及患者存在哪些不良情緒和導致不良情緒產生的具體原因,充分注重對老年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9-10]。
綜上所述,老年綜合評估過程中應用新型健康管理干預模式,可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幫助老年人群保持良好心態,改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縮短干預計劃實施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