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
(新疆昌吉州中醫醫院檢驗科,新疆 昌吉 831100)
重癥肺炎在臨床中較常見,屬于一種危重癥,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重癥肺炎通常分為社區獲得性肺炎、醫院獲得性肺炎,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藥物一般首選具有較強效果的廣譜抗生素,尤其聯合用藥較為廣泛[1]。抗炎反應、促炎反應是否保持平衡,對保持患者機體內環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若兩者失衡,會導致患者身體出現代償性抗炎癥綜合征,部分則會出現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導致重癥肺炎病情繼續發展,使得患者受到的危害更大。在重癥肺炎患者發病早期,對促炎、抗炎性因子進行有效監測,可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制定合理治療方案對患者實施干預,且可對患者預后轉歸進行初步評估[2]。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0(IL-10)、前列腺素E2(PGE2)在臨床中較常用,對診斷患者病情及預后評估具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選取68例重癥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發病早期促炎和抗炎性因子檢測水平與重癥肺炎患者預后轉歸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8 例重癥肺炎患者作為觀察組。觀察組男38 例,女30 例;年齡49~74 歲,平均(60.25±1.35)歲;社區獲得性肺炎55例,醫院獲得性肺炎13例。重癥肺炎診斷標準:經X線胸片檢查,肺部存在炎性浸潤陰影情況;經痰涂片培養出現致病菌;經血常規檢查,血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可出現核左移;經血氣分析顯示PaO2、pH 值、標準碳酸氫鹽(SB)、實際碳酸氫鹽(AB)明顯下降,血清乳酸含量升高;經尿常規、肝腎功能檢查顯示存在異常。排除標準:嚴重免疫低下、免疫缺陷;凝血功能障礙;嚴重呼吸衰竭;7 d內重大手術史;7 d 內嚴重創傷史[4]。選取同時期典型肺炎輕癥患者68例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男37例,女31例;年齡49~76歲,平均(60.32±1.33)歲。納入標準:經胸部X 光檢查存在肺部病變;經痰涂片培養出現致病菌;住院治療時間>10 d。排除標準:意識不清晰、無法清晰表達意愿;腫瘤;外傷感染;中途失訪;其他病因引發休克[5]。患者臨床表現為:高燒、干咳、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部分患者出現頭痛、食欲不振、倦怠、意識不清、冷汗淋漓等癥狀。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發病早期,即確診后24 h內,抽取靜脈血液10 mL,8 000 r/min 離心3 min,分離上層血清,將其等量放置于3管內,采用ELISA法檢測患者血清TNF-α、IL-10、PGE2水平。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TNF-α、IL-10、PGE2水平;觀察患者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PIS 評分),瓶分越高說明患者病情越重;當評分減少表明患者病情得到改善。將血清TNF-α、IL-10、PGE2水平(吸光度值)均數作為閾值,分為高、低水平兩個標準,觀察比較高、低狀態下的CPIS 評分情況。高TNF-α:>82.47 ng/mL,低TNF-α:≤82.47 ng/mL;高IL-10:>39.70 pg/mL,低 IL-10:≤39.70 pg/mL;高 PGE2:>127.15 pg/mL,低PGE2:≤127.15 pg/mL[6]。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檢測指標比較 觀察組TNF-α、IL-10、PGE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檢測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檢測指標比較()
組別觀察組(n=68)對照組(n=68)t值P值TNF-α(ng/mL)82.36±2.69 55.39±2.51 60.449 0.000 IL-10(pg/mL)38.96±2.48 22.79±2.16 40.820 0.000 PGE2(pg/mL)126.84±3.16 51.64±2.91 144.355 0.000
2.2 觀察組檢測指標與患者GPIS 評分的關系 觀察組患者中,高水平 TNF-α 患者 36 例,IL-10 患者 38 例,PGE2患者35 例。觀察組 TNF-α、IL-10 在高水平時,GPIS 評分均高于低水平,PGE2在高水平時,GPIS評分低于低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檢測指標與患者GPIS評分的關系(,分)

表2 觀察組檢測指標與患者GPIS評分的關系(,分)
PGE2 5.75±0.75 6.38±0.69 3.598 0.001組別高水平低水平t值P值TNF-α 6.15±0.68 5.79±0.53 2.413 0.019 IL-10 6.23±0.57 5.86±0.46 2.888 0.005
近年來,重癥肺炎具有較高發病率,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重癥肺炎起病急,病情變化較快,且發生發熱、呼吸功能障礙等癥狀后,極易導致患者出現毒血癥、心肌炎、腎功能障礙等并發癥,情況嚴重者,可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當感染面積出現明顯擴大時,常導致患者發生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7]。促炎反應、抑炎反應在保持平衡狀態時,對于機體內環境保持良好穩定性具有明顯促進作用,若兩者出現失衡現象,極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明顯炎癥反應,若繼續發展,還有可能導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合并癥。近年來,在對重癥肺炎進行治療時,采用合理抗生素治療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多種新型抗生素也逐步投入到臨床應用中[8],但對于重癥肺炎并無理想的臨床效果,尤其是在老年患者群體中,仍具有較高病死率。有研究表明,炎性因子介導的炎癥反應對重癥肺炎患者預后轉歸具有重要作用,抗炎因子、促炎因子出現失衡情況,極有可能導致病情更為嚴重[9]。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TNF-α、IL-10、PGE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TNF-α、IL-10 在高水平時,GPIS評分均高于低水平,PGE2在高水平時,GPIS評分低于低水平(P<0.05)。表明與典型肺炎比較,重癥肺炎的TNF-α、IL-10、PGE2均明顯上升;當TNF-α、IL-10保持高水平時,會明顯提高GPIS評分,而PGE2水平高時,會明顯降低GPIS評分。
IL-10由機體中的Ⅱ型T輔助細胞(Th2)大量產生,在臨床中,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作用,可明顯抑制多種細胞因子、生長因子的大量合成,且有效拮抗TNF-α、IL-10 等促炎因子的大量表達,使炎癥反應處于平衡狀態。IL-10分泌不足時,通常會導致炎癥反應的發生,而且有可能導致組織出現不可逆損傷。IL-10 是抗炎因子中的一種,降低T 輔助細胞對宿主反應,明顯抑制促炎細胞因子IL-6等表達,且可有效預防促炎因子導致的過度炎癥瀑布反應,避免患者機體受到損傷[10]。觀察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顯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說明IL-10 在重癥肺炎的整個炎性反應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與低水平比較,IL-10 在高水平下,可明顯改善患者預后,由此表明,IL-10 含量高低可有效反映重癥肺炎患者預后轉歸情況。通過對血清IL-10進行動態監測,可有效評估重癥肺炎患者病情,對其臨床預后轉歸的評價具有重要作用,可依此合理制定患者的治療方案。
TNF-α 是一種信使物質,且與機體中的很多腫瘤壞死通路啟動密切相關,在疾病發生早期,可誘導大量炎性反應的產生,且能通過基因轉錄,合理調節炎性反應,嚴重影響病情程度。臨床中,重癥肺炎通常是因革蘭陽性菌感染而造成的。革蘭陽性菌具有外毒素,通常會嚴重影響患者臨床癥狀,且作為一個獨立危險因素,極易對患者病情產生影響。在誘導疾病時,其途徑通常與TNF-α 相關的炎性反應密切相關。通過早期監測血清TNF-α 水平變化,于急性期了解炎性反應性質及特點,準確判斷患者病情,對于制定符合患者需要的臨床治療方案具有重要作用。高水平TNF-α狀態下,與低水平比較,患者GPIS 評分明顯上升,表明高水平TNF-α 會明顯降低患者預后轉歸,說明重癥肺炎患者的TNF-α 水平可明顯影響預后。伴隨病情不斷發展,當TNF-α水平明顯上升時,通常表明其預后不良。
PGE2作為一種調節因子,在臨床中發揮重要作用。PGE2在生理學方面的作用,主要為有效擴張血管、減少血管外周阻力、提高器官供血量。當患者出現重癥肺炎時,通常會合并發生代謝性酸中毒,易導致機體需對多余酸性物質進行有效中和,如此,則需腎臟、肝臟具有更高的供血量,以便有效排毒。且PGE2具有較明顯的免疫抑制、抗炎效果,當患者處于重癥肺炎急性期時,常存在細菌外毒素導致的免疫學反應,此反應通常會加重患者臨床表現,在PGE2水平提高的情況下,有效緩解患者病情的發展。因此,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血清PGE2水平明顯升高,且血清PGE2水平對于重癥肺炎預后具有明顯評估作用。
綜上所述,血清TNF-α、IL-10、PGE2水平與重癥肺炎患者預后轉歸間具有一定關系,掌握促炎與抗炎性因子水平的改變情況,可使患者得到更具針對性的臨床治療,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