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秀丹,陳俏容,陳矛,林中軍,莊瑤瑤
(陽江市人民醫院內科,廣東 陽江 529500)
2型糖尿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若患者病情無法控制,則會導致患者出現其他并發癥,而糖尿病腎病是患者較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也是導致患者糖尿病終末階段疾病的重要因素[1]。尿白蛋白/肌酐比是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指標之一,與患者血清膽紅素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關系[2]。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與血清膽紅素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13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根據患者尿白蛋白水平差異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65 例。對照組患者尿白蛋白水平正常,研究組患者為大量尿白蛋白。研究組男34 例,女31例;平均年齡(51.7±13.1)歲。對照組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齡(51.3±13.8)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患者診斷結果符合2 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患者依從性較高,能完成相關隨訪。排除標準:患者具有精神異常情況;患者無法完成相關隨訪。
1.2 方法 在研究過程中測量并收集兩組患者的病程、體重指數、血壓水平、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及生化指標等數據[3]。
1.3 觀察指標 血壓水平包括患者舒張壓、收縮壓及平均動脈壓;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脂水平包括三酰甘油、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生化指標包括血肌酐、血尿酸、血清膽紅素。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病程、體重指數比較 研究組患者病程明顯長于對照組,體重指數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病程、體重指數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病程、體重指數比較()
體重指數(kg/m2)25.21±0.22 25.34±0.31 2.757 0.006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65 65病程(年)13.22±0.78 8.64±0.23 45.407 0.000
2.2 兩組患者血壓水平比較 研究組患者收縮壓及平均動脈壓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2.4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研究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血肌酐、血尿酸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血清膽紅素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2 兩組患者血壓水平比較(,mmHg)

表2 兩組患者血壓水平比較(,mmHg)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65 65舒張壓80.45±0.64 80.62±0.58 1.586 0.115平均動脈壓103.57±1.25 97.47±0.58 35.689 0.000收縮壓150.47±2.35 132.54±1.51 51.750 0.000
表3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65 65糖化血紅蛋白(%)9.54±0.32 9.64±0.28 1.896 0.060空腹血糖(mmol/L)11.32±2.31 11.24±2.37 0.194 0.845餐后2 h血糖(mmol/L)14.58±2.23 14.33±2.74 0.570 0.569
表4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mmol/L)

表4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mmol/L)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65 65高密度脂蛋白1.32±0.02 1.12±0.03 44.721 0.000三酰甘油2.03±0.05 1.98±0.06 5.161 0.000總膽固醇4.25±0.05 4.31±0.07 5.623 0.000低密度脂蛋白3.02±0.03 3.11±0.12 5.866 0.000
表5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比較(,μmol/L)

表5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比較(,μmol/L)
血清膽紅素10.25±0.47 13.88±1.25 21.914 0.000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65 65血肌酐101.25±10.25 59.47±3.25 31.325 0.000血尿酸344.74±10.22 294.43±8.54 30.455 0.000
臨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出現糖尿病腎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出現氧化應激反應,血紅素氧化酶對機體的血紅素進行分解導致[4]。而血清膽紅素可以有效抑制患者體內脂蛋白的氧化,因此,血清膽紅素水平的增加可以進一步幫助患者預防腎臟出現損害[5]。而在糖尿病腎病早期,患者體內尿白蛋白水平不斷增加,導致膽紅素水平降低,因此,血清膽紅素水平與尿白蛋白水平呈負相關[6]。膽紅素水平與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機制:血糖水平升高是導致患者血管出現損傷的重要因素,進而導致患者出現氧化應激情況[7]。膽紅素通過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血管出現并發癥。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病程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收縮壓以及平均動脈壓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血肌酐、血尿酸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而血清總膽紅素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與患者病程、收縮壓、平均動脈壓、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血肌酐、血尿酸等指標呈正相關,與血清膽紅素水平呈負相關[8]。血清總膽紅素水平是最常見生化檢測指標之一,在患者尿白蛋白及血肌酐增加的過程中,患者血清總膽紅素水平開始逐漸下降,并導致患者出現糖尿病腎病風險不斷增加,因此,患者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可作為患者檢測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指標之一,在患者血清總膽紅素水平下降時給予患者抗氧化治療能有效降低患者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