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瓊,曾可,黃東榮
(廣東省興寧市中醫醫院超聲科,廣東 興寧 514551)
小腿肌間靜脈血栓屬于深靜脈血栓的一種,血栓主要形成于小腿肌肉靜脈叢內,早期臨床癥狀以小腿疼痛、腫脹為主,且較為輕微,易被患者忽視[1]。有研究指出[2-3],小腿肌間靜脈血栓隨著病情進展會逐漸延伸至臨近深靜脈中,且比例高達20%左右,并存在引發肺栓塞甚至猝死更嚴重的后果。因此,盡早明確診斷并加以早期治療干預,有效控制病情持續惡化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選取45例下肢骨折并小腿肌間靜脈血栓患者,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治療前后的檢測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45例下肢骨折并小腿肌間靜脈血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療。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30~79歲,平均(67.12±10.94)歲。查體:患者主訴存在嚴重程度不一的疼痛、腫脹表現,下肢肌張力上升明顯,活動受限,行走時疼痛加劇。少數患者存在皮膚繼發潰爛、色素沉著表現。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皆已確診為小腿肌間靜脈血栓;臨床及隨訪資料完整;治療依從性良好;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既往有精神類疾病;伴嚴重意識障礙及溝通障礙;伴凝血功能障礙;伴嚴重器質性疾病;伴惡性腫瘤。
1.2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為Philips Affiniti 50,設置探頭頻率為4~12 MHz,引導患者先以仰臥位接受檢查,充分暴露下肢,對小腿股深淺靜脈、股總靜脈、脛前后靜脈、腘靜脈進行常規切面掃查,判斷是否存在靜脈血栓。再引導患者以俯臥位接受檢查,于小腿后肌群位置檢查肌間靜脈,比較兩側檢查情況,需高度重視小腿疼痛位置。超聲檢查包括以下項目:靜脈管腔內有無血栓、管腔內徑、彩色血流充盈表現,并明確形成血栓的管腔數量、血栓累及區域及具體回聲表現等。分別于患者溶栓治療1 周、1 個月、3個月后行超聲檢查復查,評估治療效果。
1.3 診斷標準 二維超聲檢查結果顯示管腔處于完全通暢狀態,不存在異常回聲反射表現,彩色超聲檢查結果顯示血流信號正常,管腔經探頭加壓壓閉完全,符合上述情況者視為血栓完全再通;二維超聲檢查結果顯示管腔處于部分通暢狀態,混合回聲或低回聲反射表現清晰可見,彩色超聲檢查結果顯示血流信號不通暢或存在斷斷續續信號,管腔經探頭加壓后表現為部分壓閉,符合上述情況者視為血栓部分再通;陳舊性血栓通常表現為中強回聲或等回聲附著于管壁上,管壁呈不均勻彌漫性或局限性增厚,管腔粗細不均,管腔經探頭加壓后部分被壓癟,同時血流信號變細[4]。
1.4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超聲檢查結果,并與臨床證實結果進行比較,計算超聲檢查陽性檢出率、誤診率;隨訪溶栓治療1周、1個月及3個月后行超聲檢查表現。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診斷結果 45 例患者均確診為下肢骨折并小腿肌間靜脈血栓,其中單純左側小腿病變19例(42.22%),單純右側小腿病變21 例(46.67%),雙側小腿病變5 例(11.11%);45 例患者中屬于單純肌間靜脈血栓的患者24 例(53.33%),伴深靜脈血栓的患者6 例(13.33%),伴淺靜脈血栓的患者6例(13.33%),伴大隱靜脈曲張的患者7 例(15.56%),伴有血腫的患者4例(8.89%)。
2.2 超聲診斷結果 45 例患者經超聲檢查確診的患者數為42 例,陽性檢出率為93.33%(42/45),誤診率為6.67%(3/45),超聲檢查陽性檢出率與臨床證實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超聲檢查與臨床證實結果比較(%)
2.3 治療效果動態評估 治療1 周后,對所有患者進行超聲檢測復診,結果顯示,血栓完全再通26 例(57.78%),部分再通19 例(42.22%);治療1 個月后,對所有患者進行超聲檢測復診,結果顯示,血栓完全再通37例(82.22%),部分再通8例(17.78%);8例部分再通患者3個月后行超聲檢測復診,結果顯示,7例血栓完全再通,1例進展為陳舊性血栓。
2.4 典型超聲特征表現 小腿肌間靜脈血栓形成后管腔變寬,大部分血栓于管腔內呈不均勻分布狀態,回聲較低,經探頭加壓后未見壓閉,同時血栓形成部位無血流信號;部分再通患者可見管腔內存在斷斷續續血流信號,陳舊性血栓患者回聲增強顯著,管腔內可探及部分血流信號。
小腿肌間及大腿內收靜脈叢皆為下肢深靜脈叢,均包含跖靜脈叢,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高危風險因素是血液處于高凝狀態、血流速度遲緩、靜脈易損傷[5]。由于小腿肌間靜脈中靜脈瓣組織缺乏,因此,更易形成肌間靜脈血栓,高發的病變區域是比目魚肌靜脈及腓腸肌靜脈,但肌間靜脈血栓的早期臨床癥狀不典型,臨床診斷中易出現漏診、誤診情況[6]。有研究指出[7],7%~34%的肺栓塞患者發病原因與小腿肌間靜脈血栓有關,因此,早期明確診斷是否存在血栓,對后續科學治療方案的制定及促進患者預后恢復至關重要。
臨床診斷小腿肌間靜脈血栓的金標準為下肢靜脈造影,但該診斷方法屬于有創檢查,無法實現重復操作,若患者為孕婦或屬于敏感體質等特殊患者,則無法實施靜脈造影檢查,因此,其臨床應用受限[8-9]。超聲檢查過程中可觀察患者下肢血管解剖結構,特別是高頻彩超可實現對血液運行、血管走行狀況的重復、實時顯示,并可直觀體現血栓范圍、位置及其回聲表現,同時還能夠根據復查結果對后續的臨床治療情況進行隨訪指導,有助于優化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45例患者均經過臨床證實確診為小腿肌間靜脈血栓,超聲檢查確診的患者數為42 例,陽性檢出率為93.33%(42/45),誤診率為6.67%(3/45),超聲檢查陽性檢出率與臨床證實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寧艷婷等[10]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此外,3 例誤診患者中經臨床證實有2 例患者屬于腓腸肌血腫,誘發因素同外傷性腓腸肌撕裂而導致的血腫存在密切關系。由于撕裂傷部位與小腿肌間靜脈血栓形成部位十分接近,血栓及水腫回聲表現也非常接近,因此,易致誤診。大部分患者經過1周的溶栓治療后行超聲檢查,若無低回聲表現需考慮存在腓腸肌血腫的可能。大部分血腫患者在小腿出現疼痛癥狀后方才出現水腫,但是肌間靜脈血栓通常是先出現水腫,而后出現疼痛癥狀,因此,臨床診斷過程中可參考上述病理特點加以鑒別診斷。另外1 例誤診患者屬于腘窩囊腫,其超聲表現為長條狀梭形,圖像清晰,無回聲區,并有關節腔與之相連。但在本研究中,患者肌間低回聲區未發現血流信號,且遠、近心端未發現相通關節腔,而發現有靜脈血管,因此,造成誤診。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下肢骨折并小腿肌間靜脈血栓的準確率高,并可動態評估臨床溶栓治療效果,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