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華
(遼寧省健康產業集團核工業總醫院外一科,遼寧 葫蘆島 125100)
臨床中,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病癥類型較多,主要包括乳頭狀腺癌、濾泡狀腺癌及雙側淋巴結轉移等[1],其中,以乳頭狀腺癌和濾泡狀腺癌最常見,其在甲狀腺癌患者中的發生率約為90%,嚴重威脅患者的機體健康。臨床對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病癥治療主要采用內分泌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法,且由于多數甲狀腺癌患者的癌變惡性程度較低,其臨床治療效果及患者預后改善均較好,但在進行具有侵襲性生物特征的分化型甲狀腺癌[2]患者治療中,其臨床療效及預后改善控制效果相對不理想。本研究選取本院2017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94 例分化型甲狀腺癌手術治療患者,探究手術方法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4 例分化型甲狀腺癌手術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7例。觀察組男26例,女21例;年齡18~72 歲,平均年齡(49.7±4.9)歲;病程14 d~15 年,平均病程(7.4±1.2)年。對照組男25 例,女22 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49.8±4.8)歲;病程14 d~15 年,平均病程(7.5±1.1)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甲狀腺全切除聯合雙側中央區頸部淋巴結清掃術治療;觀察組則以實現對側喉返神經入喉處的甲狀腺組織保留的甲狀腺次全切除手術聯合雙側改良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對患者進行治療,具體方法如下。
術前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處理,麻醉成功后使患者以平臥位保持頸部過伸狀態接受手術治療,以頸根部胸骨切跡的上方約2.0 cm位置處皮膚橫紋部位順紋作為手術切口,沿切口逐層打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并進行頸闊肌橫斷處理以實施皮瓣游離操作,完成后以頸部白線作為切入口進行逐步打開、分離操作,以充分顯露患者患側甲狀腺,并按照喉返神經監測技術的“四步操作法”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完成后對患者實施雙側改良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即按照整塊切除的原則,從上向下進行全面清掃治療,且對患者實施雙側頸部淋巴結清掃過程中仍需按照喉返神經監測技術的有關要求,采用旁路單極刺激探針對迷走神經進行持續檢測,以根據迷走神經監測信號對患者實施相應的淋巴結清掃治療,以避免對有關神經造成損傷。術后將病理組織送至實驗室進行病理分析檢查。
1.3 觀察指標 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復發率、并發癥發生情況及生化治愈率等療效指標。其中,對患者生化治愈率評價,需要在患者完成手術治療后4個月對其頸部實施B 超檢查,同時,檢測分析患者的血清基礎降鈣素和激發后降鈣素水平,根據各項檢測的具體結果,將頸部B 超檢查顯示未存在陽性變化,且對患者進行激發后血清降鈣素檢測顯示結果為陰性的情況,評為生化治愈[3]。此外,采用生存質量量表[4]從患者的臨床癥狀、心理狀態、社會活動、日常生活等方面,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后的生存質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生化治愈率、術后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手術復發率為25.5%、并發癥發生率為4.3%,均低于對照組(59.6%、4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生化治愈率為46.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后生存質量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及心理狀態、社會活動、日常生活等生存質量評分與生存質量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兩組生化治愈率、術后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后的生存質量比較
臨床上,甲狀腺癌是一種較特殊的神經內分泌系統腫瘤疾病,其中,分化型甲狀腺癌作為一種常見的甲狀腺癌類型,其病癥發生是由于甲狀腺濾泡旁細胞對促甲狀腺激素受體的不表達情況[5],再加上患者機體對碘鹽的攝入過少或不攝入影響,造成其在甲狀腺素抑制和131I核素內照射的作用不明顯,從而引起患者機體各種癥狀及反應產生,對患者的健康狀況造成較大的危害。臨床對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主要采用根治性手術切除方法進行治療,以減少病癥對患者的不利影響,促進其預后改善和有效控制疾病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結合當前臨床對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根治性手術切除治療實踐及研究開展情況,由于在甲狀腺切除范圍與對患者的頸部淋巴結清掃手術方式選擇上存在一定的意見分歧,其中,多數臨床實踐及研究認為[6],對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實施甲狀腺全切除手術治療具有較好的效果,且該手術方案在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臨床治療中應用也較普遍;而對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頸部淋巴結清掃術治療中,當前對其手術治療的優勢及在患者預后效果中的影響研究開展也較多,且其研究結果中也存在較多意見分歧,部分學者通過臨床實踐研究證實,為避免手術治療對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喉返神經產生損傷及導致患者存在永久性甲狀旁腺功能降低等,需在臨床治療中對患者實施最大程度的單純性甲狀腺切除手術,且無需對患者實施系統的頸部淋巴結清掃術治療。但針對該研究結論,還有學者通過開展臨床研究證實,由于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多中心及多病灶性疾病特征,導致患者在病癥發生后的早期階段即會產生相應的頸部淋巴結轉移情況,因此,在對患者的手術治療中,為避免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再次出現復發情況,應采用甲狀腺全切除聯合雙側中央區頸部淋巴結清掃術[7]對患者進行治療,該手術治療方法在患者病癥治療中具有較好的效果。此外,針對上述進行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病癥治療所提出的甲狀腺全切除聯合雙側中央區頸部淋巴結清掃術治療方案,有關機構還針對其在分化型甲狀腺癌臨床治療的適應證進行研究,并明確限定其適應范圍,即對臨床高度懷疑且無原發性腫瘤頸部局部侵襲患者、對頸部淋巴結轉移無明確證據確定的患者及對是否存在遠處轉移不確定的患者[8],均可采用甲狀腺全切除聯合雙側中央區頸部淋巴結清掃術進行治療,以確?;颊叩氖中g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生化治愈率、術后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手術各項生存質量評分及生存質量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說明采用對側喉返神經入喉處甲狀腺組織保留的甲狀腺次全切除手術聯合雙側改良頸部淋巴結清掃術進行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治療,療效顯著,臨床推廣應用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采用甲狀腺次全切手術聯合雙側改良頸部淋巴結清掃術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手術患者,效果顯著,治療后患者手術的生化治愈率較高,且術后復發率與并發癥發生率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