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濤 趙國華
(寧波大學 浙江寧波 315000)
2014—2015賽季CBA聯賽開始執行“即時回放系統”規則,基于此對規則變化進行全面深入的探究,確定即時回放系統對CBA聯賽影響因素。可以為提升CBA聯賽競賽水平和促進籃球運動健康發展提供理論參考[1]。通過對2018—2019賽季即時回放系統在聯賽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并根據即時回放系統所帶來的利弊進行優化。進一步提高即時回放系統對聯賽的幫助,建立自身優勢,為即時回放系統對CBA聯賽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以2018—2019賽季CBA聯賽即時回放系統的應用情況為研究對象。
運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中國學術期刊網(CNKI)、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VIP)及查閱寧波大學圖書館相關資料和“百度”“谷歌”此類搜索引擎等途徑,以“CBA聯賽”“即時回放系統”“裁判員”等為關鍵詞搜索相關研究成果和文獻,并進行參考。
1.2.2 錄像觀察法
通過網絡收集2018—2019賽季CBA聯賽所有比賽的錄像,通過仔細觀察,準確記錄,獲取每場比賽中裁判員及教練員對即時回放系統的使用性質、頻率、中斷時間、糾正(成功)與否等具體情況。
1.2.3 數理統計法
使用Excel軟件對比賽錄像中所觀測的數據進行統計和整理。
從表1可以得出,2018—2019賽季CBA聯賽無論是常規賽還是季后賽各個階段,都有近80%的比賽中使用了即時回放系統,并且在季后賽的使用率達到近90%。說明水平越接近,即時回放系統使用率越高[2]。
根據CBA聯賽裁判員使用即時回放系統適用范圍,可分三大類(每節或決勝期最后時刻、第4節和每一決勝期最后2min(含)之內、任何時間)等15種情況。
由表2可以看出,常規賽和季后賽使用即時回放系統類別最多的前3類為宣判侵人犯規是否升降級、辨別哪名隊員使球出界、宣判犯規是否投籃出手。除了辨別出界球外,其他2類均為近2年國際籃聯更改的規則,說明裁判員是否構成修改后犯規的要素把握不是特別準確[3]。
有3類共41次改判率為100%,除了打架情況,其他2類都是因場館設備問題所導致。而季后賽階段,因比賽計時鐘設備故障或計時員操作失誤的情況再無發生,說明聯賽到了季后賽階段加強了對參賽隊伍球館的設備調控,且記錄臺人員業務水平也相應的有了提高。季后賽階段,無打架情況發生,且多項類別使用率、改判率下降,說明到了季后賽階段選派的都是業務能力強、執裁經驗豐富的裁判員。但無條款回放頻出,且改判率極高,說明條款規則不夠細化、存在漏洞。
每隊教練員在一場比賽的過程中可享有一次挑戰錄像回放機會[4]。從表3可以看出,這一規定使教練員能夠通過正規的手段來維護球隊的權利,但教練員挑戰的高成功率從另一面也反映出了裁判員的高誤判率[5]。在教練員挑戰即時回放的類別中最多的是辨認哪名隊員使球出界,其次是是否干涉得分或干擾得分。再結合教練員賽季54%的挑戰成功率,可以得出,裁判員需要進一步提高在這兩項判罰上的準確度。
首先,從總體上對即時回放系統的使用造成的比賽中斷時長進行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此賽季由于即時回放系統的使用給比賽造成的中斷時長為1308min,即時回放系統的使用確實給比賽造成了不必要的中斷,隨著比賽由常規賽階段發展到季后賽階段,裁判員使用平均中斷時長呈下降趨勢,而教練員挑戰時長反而呈上升趨勢。由此可以得出,隨著比賽對抗程度和激烈程度的提升,裁判業務水平也相應的提升,但教練員挑戰時與裁判員一起觀看回放畫面的過程中會干擾裁判員,造成中斷時長的增加。
即時回放系統輔助裁判員做出公正、客觀的判罰,督促裁判員不斷提高執裁能力,又對裁判員起到監督的作用。輔助裁判員及時糾正錯頻、漏判,使競賽環境更加公平。同時督促裁判員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執裁能力,降低錯判、漏判的出現,從而進一步樹立起裁判員的權威和公信力,減少球員、教練員對于裁判員在一些判罰上的爭論。同時,裁判員對即時回放系統進行理論和實踐學習,辨別和判斷視頻信息,受理、處理教練員挑戰,增加了裁判員的工作量,也容易使裁判員形成對即時回放系統的依賴。
教練員充分利用規定,可以改變判罰維護球隊利益,甚至可以利用即時回放系統導致的比賽中斷,布置戰術,打亂對方節奏等。
能夠規范和監控球員的技術動作,減少一些壞動作的發生。但這樣突然的暫停會打亂球員的比賽節奏,同時一定程度上又會對球員的心理狀態和情緒造成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裁判員已經做出了判罰,但通過觀看即時回放系統提供的回放畫面又進行了改判后。

表1 應用場數、次數及使用率

表2 裁判員使用次數、類別及改判率

表3 教練員挑戰次數、類別及成功率
隨著即時回放系統的引進,通過多角度、慢動作的回放使得球迷能夠清楚地看到場上發生的情況,從而更好地理解裁判員的判罰,降低因裁判員的判罰而引發的不滿情緒[6]。從另一面向球迷普及了籃球規則,使得比賽更加簡單明了。但使用即時回放系統同樣會破壞比賽的流暢性,導致時間延長,使比賽變得支離破碎,影響比賽的感官體驗。

表4 即時回放中斷時長
第一,裁判員應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和執裁水平,熟練掌握即時回放系統的使用規則和流程。可以通過視頻中心即時回放系統使用率、改判率等,建立裁判員的考核評價體系,對裁判員進行考評與監督。通過展開無條款回看再細化即時回放規則,減少此類情況的發生。
第二,教練員要加強對挑戰即時回放規則的學習,從而把握挑戰機會達到戰術目的,且應在規則基礎上進行部分更改,減少因教練員干擾裁判員觀看視頻回放畫面或兩隊教練員因觀看畫面激發矛盾的情況發生。
第三,球員應適應規則變化,減少因即時回放系統改判對自身心態所帶來的影響。
第四,即時回放系統的硬件設施條件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回放畫面的公開范圍也不夠全面,應增加機位、提高畫面清晰度。增加現場回傳視頻回放中心的線路和信號數量,確保即時回放結果的準確性。全面覆蓋場館中央大屏,使得現場觀眾了解具體發生的情況,從而減少對裁判員的干擾。
該文只對教練員、裁判員對即時回放系統的使用(挑戰)類別、次數、成功與否和使用(挑戰)回放系統中斷時長進行統計,沒有把這兩者進行整合,沒能更直觀地體現兩者的關系。另外,沒有對突發情況和無條款回看進行細分統計,不能準確地表明這兩類條款的運用情況。再者沒有對沒看或看不清即時回放系統所導致的錯、漏判情況進行統計,在今后的研究中筆者會著重細化變量,拓展研究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