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晟
(廣州市增城區荔城中學 廣東廣州 511300)
學校體育器材的購買把關不夠嚴格,沒有嚴格遵循程序,讓供貨商有機可乘以次充好,部分不合格的劣質器材進入校園,導致體育器材質量上存在安全隱患。另外,體育器材的保養、維護及時和安裝合理是關鍵。當前中小學存在使用時間過長或出現損壞的器材,沒有按照嚴格程序及時進行檢查維護與更換。體育器材的安裝有相應的標準,但在實際操作中,場地器材的安裝缺乏專業人員的規劃與指導,造成器材安裝不科學、不合理,導致學生運動時,身體與器械碰撞。此外,對移動危險器材監管不到位,學生獨自使用危險性較高的運動器材,也是安全事故發生的一大誘因。
運動場地日久失修或檢查和維護不及時,是導致校園體育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比如某學校籃球場邊線處表面下沉,導致發生學生踝關節閉合性創傷的情況。再如有些學校的單、雙杠與天梯運動場地是水泥地面而沒有鋪設軟式地膠或使用沙地、草地的情況,這就會給體育課堂和學生課后自主活動帶來了重大安全隱患。
體育課堂常規主要包括備課教案、課前候課、教學過程和課后小結等環節。首先,備課不全面、不周到為普遍現象。體育是一門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特殊學科,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備課時更嚴謹,適當備足安全措施。其次,候課不主動、不敏感,課中缺乏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和保護措施。體育課堂常規中,教學練習環節出現安全事故概率比較高,且是不可避免的,體育教師要做的就是教案預見的安全措施,練習前對學生有清晰到位的安全教育,學生練習過程中有足夠的保護與輔助。最后,課后小結大多是應付檢查而“小結”,平時的教學設計、教案要求均流于形式,課后小結是除直觀反映該次課的教學綜合情況外,更要結合實際多留意有可能出現安全隱患的環節,記錄在案為下次課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完善措施。
由于中小學生的身心發育處于青春期,其獨立意識正逐漸增強,部分學生出現過分自信與年輕氣盛的狀態,對于運動安全的知識與防護,仍不能做出很好的判斷與辨析,更不善于進行自律與調控。總體上說,現階段的中小學運動安全防范知識與技能較差,對運動安全的認識不足,防范意識不深刻和防護行為不規范,也是導致學校體育安全事故偶爾發生的一大誘因。
新生入學建立學生電子健康檔案,做到檔案信息完整簡練,突出重點。按照學生存在異常與否進行分類保存,并及時更新,對有先天性疾病、體質特殊的學生加強管理和適當的關注,有效地減少運動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年級長、班主任和體育教師掌握特殊學生信息,通過每年學生的體檢,及時了解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另外,定期落實健康教育與運動安全防范課時,特別是體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下雨天或定期的、有分類與針對性的室內課時進行教學,對學生進行運動防護、安全衛生和心理健康等全方位的知識教育。
體育器村的購買是根本來源,把好第一關非常重要,學校的體育器材購買程序要嚴謹,依法依規,特別是球架、球門等重型和危險性高的器材。其次,學校體育器材的使用,應該根據相應器材的特征,對于特殊器材的使用必須由教師指導,并做足過程安全措施,如標槍、鉛球、鐵餅等。另外,在器材的管理方面要科學到位,構建合理的管理與維護制度,實施專人專管。學校體育器材要分類存放,張貼標簽,使用前檢查質量、損壞情況,使用后及時收拾歸還,出入記錄詳細,定時做好檢查,報廢器材應及時處理。在對運動場地的維護上,學校相關管理人員應該有足夠的重視,特別是一些農村學校,資源相對缺乏,不能因為“省錢”而讓一些大型器材“將就著用”,要嚴格執行定期維護修善,并且在必要時做好及時封閉與更換,同時,一些特殊場地要標注“禁止行為”標識,以確保運動場地與大型器材在有保障的情況下使用。
由于體育教師的應急安全救護技能缺乏,而導致體育安全事故發生后的“黃金時期”沒能及時得到有效的救助,是導致中小學體育安全事故嚴重后果的一大原因,因此,建立安全教育培訓體系,加強體育教師的健康知識與應急救護能力培訓,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建議教育局或學校定期組織對學校管理者、體育教師、學生、家長進行安全知識教育、應急救護能力方面的培訓與學習,包括心肺復蘇、運動創傷與防護等知識技能,加強對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進行安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各自形成系統常規,綜合成為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應急安全救護技能和運動安全防護知識,可有效避免學校體育安全事故的發生。
據有關統計,近年來中小學體育安全事故偶發的情況,很大部分是在體育課中發生的,要求體育教師加強課堂常規管理,認真做好備課、候課和課堂教學各環節的安全預防及做好課后總結記錄是必要又重要的。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護體育教師自身,另一方面給予了學生最大的人身安全保護,把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教師的備課,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過程”,對教材與學生學習的情況有預見性,從各方面考慮教學過程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能避則避、能免則免,并設定有效果的保護與幫助措施,確保課堂教學過程的安全有序。另外,基于體育課堂的特殊性,體育教師候課的習慣是比較缺乏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體育教師要充分提高對候課重要性的認識,課前要候課,做到提前到達上課場地,確定上課場地沒有積水情況和場地施工維護等臨時因素。在課堂教學實施當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身心狀態,強調安全教育,一些特色練習過程要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對于課后的總結,同樣要認真對待,做到每次課后都應該回顧此次課的情況,反思是否有出現比較危險時刻或教學與練習中的安全隱患,并及時記錄某些需引起重視的環節,養成課后反思的良好習慣。
中小學安全事故意外的發生,是難于避免的,然而,意外事故發生后的及時處理和保險保障機制是必要和全面的。首先,學校應該有完善的學生保險制度和執行方案,專職專人管理,投保與處理程序清晰,做到師生“全體投保,保項全面”,購買的保險項目有人身意外險、團隊意外險、短時間保險等,并且建議結合學生家庭情況提供專項經費支持,為“建檔立卡困難家庭”“持證困難冢”提供一定的幫助。對于一些不理解的家長要耐心解釋,加強宣傳,強制投保,全面落實。另外,學校要依據相關法律與文件精神建立安全事故處理機構,制定應急處理程序。做到依法依規,程序合理,全員知曉,事故責任明確清晰,層次分明。特別是在校內外體育比賽與活動的應急安全保障方面,也是目前較為缺乏和重視不足的,應該依據比賽(活動)性質與人員做好合理科學的編排。
通過實地調研分析,中小學校體育安全事故偶發的主要原因以體育器材、運動場地、課堂常規管理和學生對運動安全的認識等方面為主,學校相關領導、體育教師都應該高度重視,從學校管理制度到教師綜合素質,都要完善和提升。建議構建科學、合理的學校體育安全管理、事故防范、處理對策一體化機制,為后續完善中小學校體育安全的管理與實施,提供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