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西安體育學院體操教研室 陜西西安 710068)
蹦床是集藝術性、觀賞性、竟技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獨立的國際體育比賽項目[1]。在我國已有幾十年的歷史,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教練員就自制了蹦床,但是,當時只是將蹦床作為體操、技巧、跳水等項目訓練的輔助器材使用。2000年悉尼奧運會,蹦床運動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時僅設有網上男女單人兩塊金牌。蹦床運動項目在我國是一個新開展的競技體育項目,目前,各國學者對男女單項進行的研究較多,女子蹦床雙人同步項目雖未列入奧運比賽項目,但在世界錦標賽、洲際比賽及全國錦標賽中都設有該項目[2]。盡管當前女子網上雙人同步項目整體水平有了較大發展,但對女子雙人同步項目理論與實踐的研究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人們對影響女子雙人同步項目成績的因素還缺乏較深刻的認識。基于此,筆者試圖對我國女子蹦床運動員網上雙人同步成績與技術特征進行分析,從而獲得女子蹦床網上雙人同步成績的影響因素,以便為夯實或發展我國女子蹦床運動項目的科學訓練提供一定的理論與實踐依據。
隨機抽取參加2011—2017年全國蹦床錦標賽女子網上雙人同步決賽中的14支隊伍及其競賽情況作為調查對象,共28名女子運動員。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問題,采用多種方法搜集資料,查閱了國內有關蹦床運動、后備人才培養等相關的論文與著作40多篇,了解了女子蹦床方面的現狀與動態。同時查閱了國家體育總局體操管理中心的內部刊物《蹦床與技巧》《項群訓練理論》《運動訓練學》《體育統計學》等相關書籍,為該研究的設計、分析提供了研究的思路。
1.2.2 專家訪談法
依據目前我國女子蹦床運動的現狀及影響因素等問題,訪談及咨詢蹦床運動方面的專家教授、體育教育訓練學相關學科的專家。
1.2.3 問卷調查法
為深入了解我國女子蹦床網上同步成績的影響因素及存在的問題,通過問卷調查有關專家教授,采用特爾菲法經過3輪問卷調查,請專家對問卷內容進行篩選后,再進行修改,并請各位專家對問卷調查表提出修改和完善的意見,最終形成《女子蹦床網上雙人同步成績影響因素》調查問卷。該問卷具有合理的有效性,調查結果具有可信性。
1.2.4 錄像觀察法
對2011—2017年全國蹦床錦標賽女子雙人同步決賽中的14支隊伍的比賽錄像進行分析、整理、分類、歸納等,對技術統計指標的數據進行縱向與橫向的比較,找出技術動作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
1.2.5 數理統計法
對比賽錄像的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分類、歸納并計算,運用Microsoft Excel 2003軟件進行相關計算,并采用常規處理、標準百分換算及相關系數統計等方法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1.2.6 比較分析法
對比賽錄像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各隊伍的優勢與一般隊伍之間存在的差異,對全國蹦床錦標賽女子雙人同步決賽中的14支隊伍比賽情況進行分析,并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
蹦床運動項目比賽成績的確定與評定標準是由國際體聯蹦床技術委員會制定的。但在比賽中,是由裁判員根據運動員臨場技術水平的發揮和表現進行評分的,根據女子蹦床技術動作規格、動作難度、動作騰空的時間等進行評判,而這些評判要素則更取決于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由于蹦床運動項目自身的特點,在構成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體能、技能、戰術能力、心理素質及運動智能等5項子能力中,它們對運動員競賽成績的影響存在不同的權重[3]。其中運動員的技能水平對比賽成績所產生的影響是決定性的。
動作難度和技術是辯證的、對立統一的關系,對運動員網上雙人同步成績的影響,關鍵在于因人而宜。難度低的成套動作,沒有競爭價值,毫無意義;低質量的難度動作,扣分多,得不償失。難度是蹦床運動的生命,是比賽獲勝的物質基礎和前提。如2011年蔣逸奇和顧晴雯相比2010年總分由48.30分提高到49.30分,其中難度分就提高了0.50分,且在全場隊伍中難度分最高。由此可見,難度增加對總分的提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在同一水平的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就必須要以一定的難度或者超難度做后盾,不然是沒有競爭力的。在蹦床女子雙人同步賽中,運動員的成績是由難度分、技術分及動作的同步分構成,而對動作難度分的評定就是兩位運動員要同步完成10個不同類型的動作,這10個動作的難度之和就是整套動作的難度分值。所以,要想獲得好的比賽成績,動作難度是基礎和保證[4]。蹦床運動訓練的難度是運動員成套動作的重中之重。從裁判員評分規則的角度看,難度是基礎,質量是保證。因此,在訓練過程中就必須把動作的難度放在第1位,其次才是質量和其他。
技術分是指運動員完成動作質量的好與壞。得分的高低直接影響運動員排名成績,也就是說是否體現出高、難、美、準。動作難度固然重要,但應合理地處理難度和質量的關系,首先應注重動作完成質量,只有在能夠完成動作的前提下,不斷地提高動作難度,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如2011年的蹦床比賽當中,上海隊的楊哲和張雨薇以17.0分位居技術分第一,但由于在整套動作中,騰空高度及滯空時長相對不夠,從而使得動作的完成質量存在不足,最終只能獲得第三名。動作的質量可以通過運動員的完成情況和裁判員的評分來體現。如果說高難度的動作是運動取勝的法寶,那么能否高質量地完成成套動作則是取勝的關鍵。特別是運動員在比賽當中所選擇的動作難度相差不大時,影響比賽成績的關鍵因素還是在動作的完成質量上。
女子網上雙人同步項目有其自身的特點,除了要求每一名運動員高水平的競技能力以外,更加注重兩名運動員之間配合的默契程度。與單人項目相比,在女子雙人同步比賽中除了有難度裁判和技術裁判之外,還有動作的同步裁判。也就是說在女子雙人同步項目當中,運動員的比賽成績是動作的難度分、動作的技術分和動作的同步分三者之和。與難度裁判和技術裁判相比較,動作的同步裁判所打出的動作同步分的差異經常比較大,而在同一水平的運動員成套動作難度分值的差異就不會很大[5]。如2011年女子網上雙人同步決賽中,廣西隊動作同步分較2010年有了相對其他對手更大的提高,使得其最終獲得比賽勝利。因此,對于女子網上雙人同步項目,教練員在平時訓練的過程中就應該注重運動員動作同步性的練習,并且在成套動作編排時,應該要考慮到動作的選擇和連接順序,應盡可能有利于運動員動作的同步完成。
但與此同時,為了使運動員在比賽中具有更好的網上同步成績,在對運動員選材上應注意以下3點。第一,要求運動員的身體形態、外觀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兩名運動員的身高、體型應盡量接近,盡可能為理想中的“雙胞胎”。第二,要求兩名運動員技術水平具有較大的相似程度,兩名運動員的技術風格應該力求一致,并且技術風格與運動員性格有極大的聯系,故在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尤其是運動員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干擾能力、應變能力也盡量處于同一水平。第三,兩名運動員間的配合默契程度、相似度也對運動員的網上同步性得分有較大的影響。兩名運動員應在身體形態、技術水平、技術風格及心理特征等方面高度相似,但僅有這些“主體”還不夠,還需要一條無形的“線”將這些主體連接起來,才可以在動作的同步性上構成強大的制勝力,而這條無形的線就是高度的“默契”[6]。
技術創新是女子雙人同步項目技術發展的關鍵,運動技術的創新應該考慮在3個層面上進行:一是整套動作層面上,表現為整套動作編排的創新;二是單個動作層面上,表現為難度動作的創新;三是在單個動作的某個或某些技術環節上,表現為各肢體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改變。3個層面的創新發生在不同的層面上,有著不同的創新目的和方法,同時也有著緊密聯系。
第一,整套動作的編排創新就是在遵循編排規律的前提下,有意識地運用規律,在提高整套動作難度和增加難度動作的前提下,使整套動作的編排合理,順利完成成套動作。在整套動作的編排中應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是在遵循編排規律的前提下,嚴格按照某個位次(動作順序)動作選擇特點,逐步提高整套動作難度。如第一個動作一般為811類型動作,可以逐步將811動作提升為812動作。另一方面是將不同的動作位次進行微調,使一個位次不用而又在別的位次上能夠將較高難度動作得到有效利用[7]。如果第10個動作此前所用的822動作換為823動作,如果整套動作不用這一動作,則有些可惜,則可將此動作放在第4或者第6個動作繼續發揮其效用。第二,蹦床單個動作創新的變量由空翻方向、身體姿勢、空翻周數、轉體度數、轉體階段、觸網部位6個因素(變量)組成。在這6個變量中,除了空翻方向不能隨意改變外,其他變量都可以在一定條件下改變產生一個新的動作。在單個動作的創新中,首先要確定動作的方向。動作方向不能與后面的變量隨意組合之后,后面5個變量數量從理論上可以隨意改變并與其他變量隨意組合而成一個新動作。第三,各肢體在飛行時間和空間上變化的創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即增加空翻周數;增加轉體周數;在空翻周數和轉體周數相同的動作中,改變不同
動作階段轉體周數的分配;改變完成動作的姿勢。以上這3個層面的創新又是相互促進、相互聯系的,技術環節的創新有利于動作的創新和整套動作編排的創新,動作的創新業可以增加整套動作編排的選擇面;而整套動作編排的創新,又需要動作的創新和技術環節創新的配合和提升,同時,也可以進一步促進動作的創新和技術環節的創新。
第一,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是由體能、技能、戰術、心理和運動智能5個因素所決定的。各個因素對運動員的技能總體所起的作用大小又因項目的不同而有明顯的區別,對比賽成績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女子蹦床雙人同步項目中,應處理好動作難度與動作質量的關系,難度是基礎,質量是前提,而動作的同步性是得分的關鍵。首先應著重強調動作的完成質量,其次才是動作難度和同步一致性。即在能夠高質量完成整套動作的前提下,不斷增加動作難度,盡可能提高動作的同步性。
第三,對于女子蹦床雙人同步項目,既要求運動員的動作難度、動作完成質量,還對運動員的動作同步性有很高的要求。動作難度和完成質量之間本身就相互影響,并與動作的同步性之間存在關系。
第四,對于女子蹦床雙人同步項目,整套動作的編排創新就是在遵循編排規律的前提下,有意識地運用規律,在提高整套動作難度和增加難度動作的前提下,使整套動作的編排合理,順利完成成套動作。
在運動員選材的過程中,選材年齡在7~10歲,體形優美,身材修長,勻稱,柔韌性好。爆發力強,下肢緩沖性好,重心起伏平穩,空中平衡力強,動作靈活、穩定。前庭分析器完善,神經過程靈活、穩定,本體感覺較靈敏,呼吸形式多樣。神經類型為較活潑型、安靜型,情緒期呈激動但穩定,注意力高度集中,性格堅毅、自信,形象思維較豐富,動作記憶力好。旋轉能力強,動作連貫,姿態穩定。
在訓練中,從運動員的選材和平時的訓練到最后比賽時,動作的編排都應以“難度是基礎,質量是前提,而動作的同步性是得分的關鍵”這一思想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