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祖英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工人文化宮,山東 濟寧 272100)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到了信息化時代,信息化的出現為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注入了“一汪春水”。信息化在事業單位經濟管理中的應用,是指以信息化技術為載體,通過軟件、互聯網媒體等多種方式來對事業單位傳統經濟管理方式進行創新與改進,有機結合了信息化技術與經濟管理工作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讓事業單位經濟管理質量和效率得到了提升,符合當前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的需要,本文就信息化在事業單位經濟管理中的作用進行探討。
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通常會涉及到較多內容、較大范圍,且每種需求的管理方式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若要將信息化在事業單位經濟管理中的作用進行充分發揮,那么就要有效整合多種資源,尤其是要強化國有資產監督。若要實現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那么就需要同時考慮到多種類別的信息,包括公共設施管理信息、資產采購管理信息、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等,而不同類別的信息往往歸口于對應系統,如果仍然采取人工方式完成,往往會導致信息傳遞成本較高、信息流轉時間較長。而信息化的出現,讓信息傳遞成本與信息流轉時間基本接近于“0”狀態,可實時傳遞信息數據,全部的原始數據只要輸入到集成化信息平臺中,即可達到多個部門共用、多次利用的效果,這樣一來,就能夠讓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更加先進、更加安全、更加開放、更加透明,便于強化國有資產監督。
第一,合理運用信息化,可讓事業單位管理層更加準確地找好定位,也能夠為其提供清晰明了的經濟數據,以便能夠讓他們掌握經濟管理工作的真實情況,并有針對性地剖析問題原因,以便能夠找出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第二,信息化能有效提升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能力,既可加快財務信息收集進程,又可對經濟管理工作流程進行簡化,與傳統經濟管理方法相比,信息化更符合當前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發展戰略,能更好地推動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朝著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第三,合理運用信息化,還能更有利于強化有關部門對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的監管力度,為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經濟管理行為、降低事業單位財務風險有著積極的實踐指導作用[3]。
隨著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事業單位開展資產管理工作的難度日益增大,信息化進程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資產管理的準確性。信息化可讓各種資產信息在事業單位內部實現了共享,事業單位管理層可隨時查詢各類數據,不再需要層層統計上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為干擾,確保了資產管理的準確性。與此同時,信息化還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速度和效率,可讓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越來越簡潔化、直觀化與便捷化,能夠在資產信息庫中隨時隨地查詢到各類資產的變動情況、入庫情況、驗收情況、報廢情況等,大幅度降低資產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資產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進而促進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
信息化建設是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主要組成部分,既與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的有序、穩定開展密切相關,又與事業單位全體職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所以,務必要加強對信息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要挑選責任心強、經驗豐富、業務素質高的人員來負責信息化建設工作,各個部門要全力配合信息化建設的有序開展,最大限度地提供幫助,協助信息化建設人員順利完成工作。
與此同時,信息化若要在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順利實施,還離不開規范制度的嚴格遵守,首先,要群策群力來討論是否可以在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中開展信息化建設。其次,如果可以開展,那么就要明確規定信息化建設方式、信息化建設內容、信息化建設人員等,切實增強信息化建設的效率與質量。
在當前經濟新常態的狀況下,為了能夠更好地增強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質量與效率,很有必要逐漸優化信息管理系統,讓事業單位各個部門、各個下屬單位之間的節點可有效融合在一起,可在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層與數據層為用戶提供訪問服務。信息管理系統的業務數據庫要基于“共享”“開放”的原則來構建起共享數據庫,能夠為用戶在線提供不同部門經濟數據信息的查詢、瀏覽、下載等服務。與此同時,信息化管理系統還要能夠為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輔助決策支持功能,尤其是要圍繞當前的經濟熱點,及時為事業單位管理層提供在線經濟分析數據。此外,信息管理系統通常會涉及到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務必要確保其安全性、可靠性,所有的用戶必須經過實名認證,同時得到系統管理員業務授權之后方可進入,且不同層次的用戶享用不同的執行權限,以此來最大限度地保障信息管理系統在信息訪問、信息傳輸、業務處理等方面的安全性。
事業單位傳統經濟管理的工作內容相對單一,主要是開展資金收支管理,而信息化的加入,讓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內容:第一,增加了多元化的信息數據處理工作。信息化讓事業單位的財務分析報告更加全面、飽滿,便于事業單位管理層及時開展決策。第二,要盡量消除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信息化建設若要得以順利開展,那么就需要事業單位財務部門對其它部門的信息數據要及時掌握,有鑒于此,事業單位管理層應該要提高財務部門的地位和層次,要求所有部門都要按時向財務部門提交綜合信息匯總,且允許財務管理人員可自由查閱與經濟管理相關的非機密性檔案。
財務風險管理制度是事業單位開展經濟管理工作的關鍵,事業單位務必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來建立健全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包括財務風險報告程序、財務風險處理原則、財務風險管理流程等,且要有可執行性,特別是要將財務風險管理制度與信息化的應用有機結合在一起。與此同時,還要以信息化為載體來強化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第一,要利用信息化技術來完成多項財務風險判定指標的輸入與設置,且采集海量數據,由計算機來完成篩選與處理,確保財務風險評估數據呈現出多元化。第二,要利用信息化技術來動態適應財務風險判斷標準的變化,將更多的財務風險警戒標準導入其中,便于更好地指導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
一是人才培養機制創新。21世紀的競爭實質上還是人才的競爭,若要做好事業單位信息化工作,那么就離不開建立起高效優質的信息化人才隊伍。人才培養機制創新對于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極為重要,要切實做好信息化管理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工作,或邀請專家到單位培訓,或將信息化管理人員送到高等院校去學習最新的信息化管理知識,尤其是要對國際上目前應用的信息化管理方法進行了解與掌握,做好知識儲備。與此同時,還要出臺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推動信息化管理人員自我學習、自我提高,若信息化管理人員表現優秀,對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起到了突出貢獻,那么要予以表揚、獎勵、晉升,若信息化管理人員表現不佳,那么則要予以批評、罰款、升值、降薪。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來讓信息化管理人員更好地適應工作的需要,進而達到有效防范各種潛在風險的效果。二是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風險控制制度。要結合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強化信息化管理人員的盡職意識,出臺一系列的與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工作相關的風險控制制度。

表1 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相關風險控制制度
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若想實現可持續性發展,那么就必須加強信息化工作,當然,在此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較多的風險和問題,這就需要事業單位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吸取教訓、獲取經驗,進而推動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