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翠萍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300)
近年,國家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重點支持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創業。創新創業不僅有助于擴大就業,還能更好地推動經濟的高速發展。創新創業不是盲目的,而是要講方法、技巧,需要貼近市場需要和社會發展趨勢,需要團隊作戰才能提高創新創業的成功率。方法技巧誰來教?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而言,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學習創業知識、方法和技巧,都需要有人指導,這時創新創業導師就顯得尤為重要。
高校的創業導師應根據社會和學生的需求把學生培養成創新型人才,并以學生的人格個性不同為基礎,對學生展開揚長避短、因勢利導和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同時結合著科學的人文教育,培養出在知識、技能和素質上協調發展的人才[1]。
創業導師不僅能對創新創業者在項目的選定、項目的開展、項目的評估等方面提供指導,而且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促進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2]。
高校創業導師擔任陪伴、服務、學習、成長、參謀和提醒、激勵和挖掘、引導和組織者角色,整合資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搭建平臺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者及其相關人員提供服務,為大學生創業者做好各種幫扶工作[3]。
由此可見,高校創業導師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創新創業項目選擇、項目推進、項目問題分析解決、學生能力培養等方面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創業導師在培養學生的項目分析、項目開展、問題分析解決、創新思維訓練、團隊合作、人際交往、為人處事等方面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于2015年開始邀請校友擔任創業導師,2016年成立創業學院,2017年開始從在校生中招收挑選有創業意愿的學生,實行了兩屆創業學員教育。

圖1 2017、2018年創業學員教育模式
在這模式下,有創業意愿和想法的學生提出入讀創業學院的申請,并通過面試達到條件入讀創業學院,根據學生提出的項目,導師和學生進行雙選,導師展示優勢,學生介紹項目,雙向選擇后,導師指導學生開展項目,導師作為陪伴者、參謀者,為創業項目運行提供幫助,時間為期一年。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模式(一)存在著導師參與項目時間較少,對學生情況和特點不了解,未能有效對項目進行較深入的指導及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受研究生教育模式啟發,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的模式更能較好的完成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過程。
模式(二)中,由導師根據自己的研究情況提供創新創業項目,提出招募需求,選擇大一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學生。學生在大二開始參與項目運行,接受導師的指導和教育,在項目運行過程中培養創業思維、創業精神、創業能力。

圖2 2019年創業學員教育模式
創新創業項目來自于導師,實行導師負責制。一是導師有豐富的校企合作資源,產生的創新創業項目更貼近社會需求,是項目能較好開展及孵化的首要條件;二是導師有深厚的專業能力,可以讓項目有過硬的專業背景,能使項目形成一定的技術壁壘,不容易被模仿,是項目能在市場上立足不被輕易替代的重要條件;三是導師有豐富的社會閱歷,能更好地進行團隊組建,以及團隊成員之間矛盾分歧的協調斡旋,引導學生更好地處理團隊成員間的問題,是團隊能乘風破浪的重要保障;四是導師有精準的項目把控能力,能指導學生推進項目,在項目的不同階段,開展不同的研究及工作,是項目能持續開展的必要條件。
學校對創新創業項目給予經費支持,經費單列,導師指導酬金從各學院工作經費中支出,對導師以學時指導課時費的形式進行支持,讓導師指導工作得到認可和激勵;學校對創業導師職稱評審適當給予傾斜,讓導師指導項目開展更積極更到位更有干勁;對每個項目給予經費支持,從學校創業經費中支出,用于項目硬件、設施、辦公用品開銷、調研費用支出等,為項目正常運行提供基本資金支持。
與傳統科研項目不同,高校創新創業項目要求導師將導師指導團隊及分工、學生團隊及分工進行詳細分工,目的是在項目開展之初讓每個人明確自己的工作范圍。一是要求導師列出詳細實施方案,包括具體目標、對應項目內容、對應項目實施階段具體內容、對應項目預期成果及形式、項目保障措施等,目的是讓團隊成員知道項目為什么這樣設置,要實現什么目標;二是要求導師制定團隊計劃和學生培養計劃,針對不同學生制定適合該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培養計劃,目的是讓導師有更明確的工作方向感,讓學生明確知道自己的成長目標;三是要求導師制定團隊守則,包括詳細的項目管理(含團隊管理、溝通管理、文檔管理、問題管理等)、入駐學校創新創業中心行為守則、創新創業課程學習守則等,目的是讓導師和學生更清楚自己的位置及需要做的事情。
明確的分工、詳細的實施方案、針對性的培養計劃、詳盡的團隊守則,是與傳統科研項目有明確區別的地方。高校導師從項目開始就實行自我革新,以全新的姿態投入到創新創業指導中,促進導師的自我成長。兩年的指導期,讓導師跟學生之間的接觸交流更多,學生接受指導的時間更多,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高校在每學期末要進行項目進展情況交流會,導師應讓每個項目的學生進行項目資料整理、撰寫項目進展情況報告,匯報項目開展情況,盤點工作開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導師、學生在交流會上相互學習,互相促進,良性競爭,學習不同團隊學生身上的優點,從別人的教訓中吸取經驗,避免犯同樣的錯誤,讓項目開展更順利,并形成項目運行經驗,為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形成經驗指導。
創新創業項目來源于創業導師,由創業導師負責,如何使項目更好地服務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讓項目更好地落地成為學生創業的金點子,創業導師和指導很重要。雖然,創業導師本著自愿、幫助學生成長的原則。但是,如果學校或上級部門有相關配套的激勵措施,對創業導師的指導是一份沉甸甸認可,會讓創業導師在指導過程中更有動力和激情,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在項目指導上,創業項目成功的幾率也將大大增加,同時,可以制定激勵性措施或制度。比如,項目定性問題、項目成功孵化獎勵、項目成功孵化后的技術指導股份等。
高校創新創業不能閉門造車,學習、借鑒他人經驗往往是創新創業的基礎。因此,除了創造學校內部的相互交流學習機會外,學校或上級部門要給予創業導師走出去交流學習的機會,定期組織創業導師外出參觀考察,學習別的高校、別的地區的優秀創新創業經驗,借鑒指導方法和技巧,吸取經驗,少走彎路,開拓思維,才能使創新創業工作開展得更順利。
高校創新創業需要貼近市場需求,除了挖掘校內的創業導師資源,還可以開拓和吸納校外導師參與進來。開拓和吸納校外導師,將他們的現有項目帶進學校,讓學生參與真實的項目運營過程,給予學生鍛煉的機會,同時學習企業先進的運營經驗,增加實踐與就業的機會,實現校企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