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俊楠 陳曉艷 陳丹丹 劉 然 李 麗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00)
首先教學理念:應用互聯網技術,通過線上線下、理論實訓一體化教學,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不忘初心,把愛國、奉獻、擔當內化成為自己的價值追求,時刻準備著為祖國醫療事業奉獻自己。其次教學手段:利用職教云平臺,教學資源庫,3Dbody APP,數字人虛擬仿真系統,多媒體、標本、模型等多種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課堂。
教學方法:理論實訓一體化參與式教學,通過案例導入、課前發布要求和討論等方法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借助信息化教學隨時隨地可學、可交流、可視化的特點,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以后學生掌握技能就業上崗打下基礎。
課前,教師通過系統化教學設計發布豐富的教學資源,如真實的案例、有趣的動畫、虛擬仿真、思維導圖等,學生通過線上線下“職教云”學習碎片化資源,對內容產生興趣,積極思考,自主學習。課中,教師通過項目導入或情景設計,引導學生討論和思考。學生以4~6人為一組組成學習團隊,每個團隊針對接到的任務,進行協作學習,通過尋求完成學習任務的方法來引發學習動機:觀看視頻、查閱資料來學習相關知識、運用翻轉課堂的方法共同討論;頭腦風暴等形式去完成任務。根據不同任務,學生提出問題,教師進行針對性講解,學生通過課堂實訓加深理解,最終解決問題,教師總結評價。聯系臨床實踐考核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1],課后學生進行知識點梳理并制作思維導圖或微課視頻,發布到職教云,教師之間進行交流,對學生作品進行考核評價,六步教學法如圖1所示。

圖1 任務導向混合式教學模式六步教學法
以“腦干學習”為例先線上后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過程如圖2所示。

圖2 腦干學習
為達到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的需要,改變傳統的考核評價方法,建立知識、能力、素質目標相結合,更加全面、準確、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變結果考核為過程考核,變理論考核為項目考核,變由學校一方評價為模擬校企雙方評價,逐步構建集理論知識、實踐技能、綜合素質“三位一體”的綜合考核評價辦法。
主要采用多元混合考核方式。建立以綜合素質為核心的能力考核體系,包括: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成績由線上和線下成績、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成績組成,采用百分制考評,60分為合格,具體見表1和表2。

表1 考核內容、考核方式及組成比例

表2 實踐考核內容
通過情景設計和案例導入,增加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通過線上線下、理實結合,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同學們積極提出問題,參與討論,通過臨床思維解決問題,高效實現教學目標;可以在課前、課中、課后反復自主學習資源庫理論、實訓的視頻、動畫、文本、音頻,學生滿意度很高。
通過平臺數據統計,學生對于資源庫利用率,如訪問時長、糾錯、筆記、評論、問答次數有大幅提升,說明學生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值得進一步推廣。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精神、情感和價值觀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過程及效果。
通過推廣混合式教學模式后,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知識點的掌握比較快、扎實,大部分同學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習成績,班級成績優秀率提高,平均成績顯著提高[2]。
“學習金字塔”:如果一個人只通過聽講,他只能掌握5%的知識內容;只通過閱讀,能掌握10%的內容;討論能掌握50%;實踐能掌握75%;教授給他人能掌握90%。我們通過理論實訓一體化教學,部分同學能達到教授給他人的水平。
這是我們去年教學實施后,做的調查問卷。班級學生143人,訪問次數69668次,在線學習時長130241分鐘,筆記4733次,評價12260次,問答5273次,學習通過率達100%。學生參加小組討論的積極性增加,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時間分配的滿意度較高,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的提高,如圖3所示。

圖3 學生學習行為
1.建立碎片化、顆粒化教學資源,為同學們提供一個可視化、移動式的教學環境。2.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引導,以培養學生興趣和探索能力為教學的核心理念。3.改變以往單一的考核方式,根據培養目標和能力要求,以多種形式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
學生可以通過利用手機、電腦等網絡終端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地點、內容進行學習,成為學習體驗的主導者。課前(線上)提前掌握基本知識點,經過課中(線下)的查缺補漏、重點突破之后,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認知層面參與學習;而教師則可利用網絡平臺的技術和資源,開展線上或線下的教學活動。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式學習的能力,教師也在這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然而利用混合式教學開展課堂內容,每次新課會占用學生的課前時間過多,平均2小時以上,而學生的自習時間是有限的,如果長時間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會使學生感覺疲憊,甚至可能會厭煩。所以混合教改不宜開展過頻繁,因課件是全部開放的,學生可以課下隨時查看其余章節知識點[3]。
在教學過程中,有機地融入課程思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加強學生對醫師職業能力素質和道德素質培養,引領學生對醫師職業的認同和向往,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并注重對中醫藥文化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