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德材
(貴州大學經濟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保障食物安全、生態資源安全有重大意義,也關系著整個經濟體的平穩運行[1]。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如何避免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提升農產品的生態價值和商業價值?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轉換思路,創新方式,農業綠色發展因此應時而生。建設現代農業、提升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成為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根據國家出臺的《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意見》,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產發展關系,通過綠色興農、質量興農,推動鄉村振興偉大工程[2],就是強調農業農村未來發展應以綠色發展為指引。因此準確了解當前中國各地區農業發展的現實狀況,找出當前在農業綠色發展中的優勢和不足,對于未來繼續深入推進綠色發展有一定的實際研究價值。
綠色發展是建立在可持續發展模式基礎上的一種機制創新,涉及的面更深更廣、包含了綠色經濟、綠色政治生態、綠色環境、綠色社會關系、綠色文化理念。農業的綠色發展就是要在經濟與環境中保證生態美、百姓富的人地關系生態平衡。綠色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自然承載力的約束下,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在農產品生產、流通和銷售各個環節中達到低碳循環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以期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
目前對于農業綠色水平的研究,學術界旨在構建農業綠色發展指數來評價水平的高低。對于綠色發展指數的評價,王奇等(2012)[3]分析了中國農業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變動趨勢時顯示,農業GTFP和TEP 依賴技術的推動;魏琦等(2018)[4]在對中國農業綠色發展指數進行區域比較時,結果表明自2012 年以來,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污染防治顯著進展。金賽美(2019)[5]在測算中國30 個省區市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時發現,中國農業整體綠色發展能力不夠強、發展不均衡,地區響應力度不夠,缺乏持續性推動力;靖培星等(2018)[6]對安徽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測度時顯示,農業科技投入、產業結構合理調整能迅速提升農業綠色發展水平。
目前的相關研究中,對農業綠色內涵和概念的理解大有不同,在指標的選取上差異巨大。本文根據我國農業農村部對農村綠色發展的指示要求,選取合理指標,嘗試構建更具有橫向和縱向可比性的貴州農業綠色發展指數,對貴州省農業綠色化水平進行分析、評價。
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的定量評價采用指數評價方法?;谵r業綠色發展的內涵界定,本文從綠色生產、綠色環境、經濟效益等三個維度構建農業綠色發展指數,對貴州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進行評價。
指標選取確定之后,由于各個指標對于結果的影響和重要性程度的不同,所以得進行權重的確定,本文按照綠色發展指數的構建方法,對二級指標采用主觀賦權方法,將綠色生產、綠色環境、經濟效益等量賦權。對于三級指標,由于各個指標的量綱的不同,本文根據農業綠色研究文獻中較多采取的熵值法進行賦權。數據處理步驟如下:

其中,xij為第j 年或j 地區第i 個指標的原始數據,Y 是經過標準化后的數值。p 為第j 項的指標下第i 個樣本值占當前指標的比例。e 是第j 項指標的熵值,d 則為信息熵冗余度,w 為指標權重。消除各個原始數據的差異化之后,本文對農藥相對使用量和化肥相對施用量采取負向指標計算方法,其余指標按正向指標計算方法計算,具體情況如表1 所示。
參考相關文獻,確定各項指標,采用農業綠色的水平值可用公式其中,wi為第i 項指標的權重,L 為最后的農業綠色發展指數,其值介于0~1 之間,指數越高,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就越高。

表1 貴州省農業綠色化水平指標體系
本文采用的指標數據經2009—2019 年《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10—2019 年《中國環境統計年鑒》、2010—2019 年《貴州統計年鑒》、《貴州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公報》以及貴州省各市州統計年鑒或統計公報整理而來。對于部分缺失的指標數據應用線性回歸算法預測進行填充。
農業農村的發展一直是國家重要關切的民生領域,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五大發展理念”深入國民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以農業綠色為導向,貴州農業產業發生巨大變化,農林牧漁年產值穩步提升,農業產業結構也在優化中升級調整。在發展過程中綠色生產要素投入不斷增加,優質農產品供給增多,涌現出石斛、竹產業、刺梨等優質產業;也有如修文獼猴桃、大方核桃、湄潭茶葉等優質地方農產品。在農村環境方面,近年來,貴州各級政府按照有關要求各方統籌推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改造,農業農村面貌有了極大的改善。
按照構建的指標測算方法,對貴州省2009—2018 年貴州省農業綠色化水平進行計算。結果表明:10 年間貴州農業綠色發展進步明顯,從2009 年的0.22 上升到2018 年的0.86,累計提高了0.64。在黨的十八大以來,5 年間提高了0.52,年均0.1 以上,具體情況如表2 所示。從二級指標的三個維度來看,在綠色生產方面,2009—2013 年并沒有提升,甚至下降了0.03,但在經濟效益方面10 年來提升明顯。對貴州10 年間農業綠色發展狀況,具體情況可總結為三點。
1.農業綠色生產增速緩慢對農業綠色貢獻走低限制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的提升。從農業綠色發展的二級指標變化趨勢看,綠色生產的近10 年提速不明顯,上下波動。10 年間提升了0.11,對農業綠色發展貢獻相對于其他兩項指標持續走低。相反,綠色環境和經濟效益兩個指標的貢獻度逐年增加,尤其是綠色環境這一指標,在2011 年之后出現快速增長,從2011 年24%的貢獻度上升到2018 年38%的貢獻度。而綠色生產的貢獻度則從2011 年68%下降到2018 年的38%,經濟效益貢獻度從2011 年14%提升10 個百分點到24%。在農村經濟效益和生活環境方式得到極大改善的同時,生產方式方法并沒有出現質的改變。

表2 2009—2018 年貴州農業綠色發展指數得分
2.生產綠色投入變化緩慢,科技綠色生產仍待加強。用2009—2018 年的農藥使用強度、化肥施用強度、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這三個三級指標來看生產過程投入的綠色化程度。可以看出三個指標波動趨勢不一致:第一,農藥使用強度下降態勢出現轉折點,在2011 年、2012 年達到最低值后波動上升,2017 年已經超越歷史最高水平,從2009 年的7 個點上升到2018 年的近11 個點,增長近6 成;第二,化肥施用強度則從2009 年逐年下降到2016 年之后又開始反彈,且速度迅猛;第三,農用塑料薄膜使用強度只有2009—2010 年出現下降,其后逐年上升。
3.鄉村環境極大改善,促進貴州農業綠色化水平提升。在綠色環境的三個指標中,森林覆蓋率、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村占比、衛生廁所普及率都穩步提升。森林覆蓋率從2009 年的39%上升到2018 年的57%,10 年來上升了18 個百分點,年均1.7 個百分點。這得益于近年來實施的生態文明建設,退耕還林的重大工程。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支撐下,貴州在生態保護、環境修復等方面成績突出。在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村占比這一項,由2009年的35%上升到2018 年的51%,提升了16 個百分點,農村居住環境臟亂差的現象得到極大緩解。生活垃圾作為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進行垃圾集中處理,可有效改善農民生活環境,提升舒適度。衛生廁所普及率從2009 年的35%提升到了2018 年的65%。尤其是自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戰略的實施,農村進行人居環境改造,2014—2018 年5年間上升了近20%,比前5 年提速1 倍。
貴州省各地區的自然資源、經濟基礎和生態環境存在較大差異,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找出各市州在農業綠色發展的不足與問題所在,有利于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因此本文對2018 年貴州省9 個地級市(州)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以便進行比較。2018 年貴州9 個地級市的農業綠色化測算結果如表3 所示??梢钥吹剑窳x地區的農業綠色發展指數最高,其次是畢節地區、銅仁地區、貴陽市,六盤水市的農業綠色發展指數最低,遵義和六盤水之間的農業綠色發展指數達到0.56 差距,且六盤水市的指數遠低于平均值0.48,高于平均值的只有三個地區??傮w看,貴州省農業綠色發展指數區域比較呈現如下特征。

表3 2018 年貴州省各市(州)農業綠色發展指數
1.區域差異大,斷層式分布。根據貴州省綠色發展指數水平測度結果,把綠色發展水平分為四級:Ⅰ級為0.7 及以上,為優;Ⅱ級為0.5~0.7,為良;Ⅲ級為0.3~0.5,為合格;Ⅳ級為0.3 以下,為差??梢钥吹降梅譃閮灥闹挥幸粋€,即遵義市;得分為良的有兩個,畢節和黔南;得分合格的有五個,銅仁、貴陽、黔西南、黔東南、安順;得分為差的有一個,六盤水。按地域分布看,貴州北部和東部南部發展指數較高,貴州西部地區指數普遍較低。遵義市的得分和畢節地區的得分相差0.24 分,得分最低的安順和六盤水也有0.12 分的差距,落差比較大,呈現斷層式分布。
2.總體水平不高,提升空間大。根據測算,貴州省大部分地區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較低,指數水平都在0.5 以下,按照圖表數據分析,在綠色生產這一指標上,化肥農藥的相對使用量還比較高,拉低了整體得分,農村人居環境改造中,衛生廁所的普及率大部分地區還沒有達到六成,整體水平過低。農村大部分地區的生產生活垃圾的處理沒有整體的規劃和綠色的處理方式。在經濟效益這一塊,雖然個別產業發展迅速,但產業間的協調融合程度不夠,由于本身的經濟收益基礎值不高,導致在得分方面增益不明顯。未來在綠色生產的投入、農村基礎設施改造、農田和林地資源的規劃整理方面都有大的轉變空間。在發展優勢產業的同時,要更加注重產業間的協調融合,更加充分地平衡各方利益,提升農村居民收入。找到優勢,補足短板,未來貴州各地區農業綠色化水平提升空間巨大。
2009—2018 年貴州省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持續提升,尤其自黨的十八大以后發展迅速,具體看貴州省這10 年來的發展可以分為兩階段。第一是2009—2013 年間的投入階段,加大資本投入、機械使用,化肥和農藥使用等,由于農業生產的主要資源還未合理利用,水土治理、農村環境改善等投入極小,因此對農業綠色發展指數的提升較為緩慢。第二是2014—2018 年的發展調整階段,自“五大發展理念”提出、供給側改革深入實踐,貴州農業在發展中推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綠色發展方式深入推進。隨著農村環境整治、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發展、脫貧攻堅推進,綠色環境貢獻占比逐步提升,科技投入逐年增大,投入產出效率穩步上升。所以貴州農業綠色發展在此時間段處于逐步完善各個環節,結構優化升級中,處于調整階段。
1.農業綠色發展理念宣傳建設。由于貴州地區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對于獲取知識政策的途徑稀缺,因此政府應加強引導和宣傳。首先通過知識宣講、政策落實、公共教育等手段提高公眾對農業綠色發展重要性的認知。其次,要使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提高農村地區人口對低碳、節能、循環發展的認知,農業綠色發展就等于發展經濟,明白綠色經濟效益遠高于傳統的農業耕種方式。倡導全社會形成綠色生產和消費新風尚。
2.增加農業綠色發展的要素投入。提高農業科研投入。增加對生產全過程綠色科技研發,開發適合小規模耕種和收割的農業機械,倡導有機化肥和無公害農藥的研發和使用。推廣節水、生態、循環、立體農業等模式,探索出適宜貴州區域農業綠色發展模式。
加大農業綠色金融信貸支持。資金不足或者轉化成本過高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障礙,相關金融機構應鼓勵農村地區進行產業結構改革,開發低息方便的農業綠色金融產品,讓農民敢于突破、敢于調整。
3.引導形成農業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優化區域產業布局,促進三產融合。合理的區域產業規劃,發展壯大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以綠色發展、市場優先為導向、擴大產業鏈,讓農業相關產業聯系更加密切,降低各產業之間信息技術傳遞成本,促使產業融合健康發展。
培育有組織規模的農村經營主體。集中整合農村土地、人力等資源。政府支持、市場引領、農民自主建設方式,發展建設一大批農民當家做主的企業和生產合作社,精確分工、職責明確、各盡其能,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投入成本、提高產出效率。
4.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扒洺錾健币恢笔侵萍s貴州農業規模化、市場化的一大問題,有產品無銷路阻礙貴州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加強品牌建設,培育發展一大批有貴州特色的農產品品牌,讓規模小、有特色、高質量的貴州產品走出大山,就要讓市場充分了解貴州農產品、信任貴州農產品,才能擴大銷路,提高農民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