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在線發表了西安市一名醫院檢驗人員在已接受了兩劑新冠疫苗后,仍感染新冠病毒的調查報告。原因是她在發病前5天可能暴露于攜帶有英國變異病毒環境條件中。
3月17日,這名在新冠定點醫院隔離區工作的檢驗人員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該檢驗人員很可能是在3月12日為2例新冠境外輸入(從烏茲別克斯坦回國)病例采集咽拭子時感染。病毒檢測證實,3月12日這兩名境外人員體內的病毒載量很高,為新冠病毒英國變異株(B.1.1.7)。當天,該檢驗人員先后為兩位患者采集了兩個鼻咽拭子和一個口咽拭子,這是一個高風險的操作過程,患者可能會出現打噴嚏或干嘔,從而短時間內排出高濃度的新冠病毒。同時,這位檢驗人員患有慢性鼻炎,習慣用嘴呼吸,這會增加吸入病毒的風險。有研究發現,過敏性鼻炎和哮喘對新冠病毒感染的易感性風險更大。該病例屬于輕癥患者并已于4月9日出院。
報告稱,在完成新冠疫苗2劑次接種14天后,包括檢驗人員在內的31名醫護人員均呈現血清新冠抗體陽轉,特別是該檢驗人員發病2天后的血清抗體滴度極高,說明疫苗免疫有效。報告也稱,沒有一種疫苗會是100%有效,除了個體差異、疫苗轉運接種過程的技術原因外,高危暴露是疫苗保護失敗的重要原因。報告認為,接種新冠疫苗使得患者臨床癥狀較輕、病程短暫、病毒載量較低幾乎沒有傳染性。▲
(張祥)
環球時報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