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梁祝傳說與“華山畿”故事淵源考

2021-04-22 05:30:17王寧邦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21年1期

摘 要:“華山畿”故事流行于六朝。古今多認為梁祝傳說與“華山畿”故事存在附會。《樂府詩集》所載“華山畿”故事存在錯誤,學界對故事的認識亦存在諸多誤區。“華山畿”之“華山”為鎮江句容的寶華山。梁祝傳說起源與“華山畿”故事并無關聯。

關鍵詞:梁祝;華山畿;華山;寶華山

中圖分類號:J8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44X(2021)01-0063-07

關于梁祝傳說的由來,學界多認為其與六朝時期著名愛情民歌“華山畿”故事存在關聯。考證表明,古人記錄的“華山畿”故事存在錯誤,“華山畿”之“華山”為鎮江的寶華山;梁祝傳說與“華山畿”故事是獨立發展的,二者之間不存在承襲或附會。

一、“華山畿”愛情故事

“華山畿”故事由來已久,主要敘寫年青男女愛情故事,生前未成連理,死后家人安排二人合葬的傳奇故事。

今所見“華山畿”故事,最早出自宋代郭茂倩(1041-1099)《樂府詩集》:

《古今樂錄》曰:“《華山畿》者,宋少帝時懊惱一曲,亦變曲也。少帝時,南徐一士子,從華山畿往云陽。見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悅之無因,遂感心疾。母問其故,具以啟母。母為至華山尋訪,見女具說,聞感之,因脫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臥之,當已。少日果差。忽舉席,見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氣欲絕,謂母曰‘葬時車載,從華山度。母從其意。比至女門,牛不肯前,打拍不動。女曰‘且待須臾。妝點沐浴,既而出。歌曰:‘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棺應聲開,女遂入棺。家人叩打,無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

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生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聞歡大養蠶,定得幾許絲。所得何足言,奈何黑瘦為?夜相思,投壺不停箭,憶歡作嬌時。……長鳴雞,誰知儂念汝,獨向空中啼。腹中如亂絲,憒憒適得去,愁毒已復來。[1]

《古今樂錄》為南朝陳沙門智匠所輯,原書已佚。宋人《樂府詩集》等引錄其文頗多,“華山畿”曲即其一。“華山畿”故事之后列有長詩,除起首詩句與“華山畿”故事直接相關外,其他屬民間情歌的羅列,看不出與故事的直接關聯。

“華山畿”故事發生于宋少帝時期,宋少帝指南朝宋皇帝劉義符。劉義符(406-424),小字車兵,彭城郡彭城縣(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長子,為劉宋第二位皇帝,永初三年(422)即位,次年,改元“景平”,景平二年(424)被廢,旋被殺。

“華山畿”敘說南徐士子對華山女子一見鐘情,愛而不得而過于傷情,死前希望心儀的女子能有所知,特別交待出殯時棺木從華山腳下女子家經過;女子見到男子棺木后,得知男子情傷而死,亦傷心過度,伏于棺木氣絕身亡,于是家人將二者合葬,后人稱二人合葬墓為“神女冢”。“蔽膝”為古人遮蓋大腿至膝部的服飾,由遠古遮羞物演化而來;故事中的“神女冢”又作“神士冢”。

南徐士子既看上了華山腳下的女子,不知何故卻沒有托人求婚。從華山女子贈送男子隱私衣物“蔽膝”看,她對男子還是有所心動的。為何二人生前沒有走到一起,故事中不見任何信息。

從基本情節看,《華山畿》故事基本脈絡符合一定的生活真實,故事從發生到引起關注,可能經過了文人加工。不過,故事中部分內容類似神話,如女子歌后,“棺應聲開”,難為人信。

從“華山畿”字面意思看,當是一個發生在華山腳下或附近的愛情故事。

“華山畿”故事存在不同的版本,其間內容稍異。如北宋李昉等撰《太平廣記》錄有《南徐士人》故事:

宋少帝時,南徐有一士子從華山往云陽,見客舍中有一女子,年可十八九,悅之無因,遂成心疾。母問其故,具以啟母。母往至華山云陽,尋見女子,具說之。女聞感之,因脫蔽膝,令母密藏于席下。臥之當愈,數日果瘥。忽舉席見蔽膝,持而泣之,氣欲絕,謂母曰:“葬時從華山過”,母從其意。比至女門,牛打不行,且待須臾。女妝點沐浴竟,而出歌曰:“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君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言訖棺木開,女遂透棺中,因合葬。呼曰“神士冢”(出《系蒙》)。[2] 《系蒙》傳為晚唐李伉(生卒年不詳)所作。上述故事與《樂府詩集》收錄的“華山畿”故事不同處在于:其一,南徐士子母親得知兒子病因后,“往至華山云陽”而非“華山”;其二,二人合葬墓稱為“神士冢”而非“神女冢”。

清代褚人獲(1635-1682)《堅瓠集》亦收錄有《華山畿君》故事:

朱秉器《漫紀》:宋南徐有一士,從華山往云陽,見客舍中一女,年可十八九,悅之無因,遂成心疾。母詢之,得其隱。往云陽見此女,言及其故,女聞之感慨不勝,因脫蔽,令母持歸,暗藏病者席下,臥之得愈。數日果瘥。一日舉席,見蔽持而痛泣,氣幾絕,囑其母曰:“他日葬我,須從云陽過。母如其言,比至女門,牛任鞭不行。須臾,女沐浴妝飾而出,曰:“華山畿君既因我死,我活為誰?君若見憐,棺木為我開裂。”言訖棺開,女遂投,久氣即絕。因合葬焉,呼為“神士冢”。《樂府》有《華山畿》本,與梁山伯祝英臺事同。[3]

朱秉器即朱孟震。朱孟震(生卒年不詳)字秉器,江西新淦人,明隆慶二年(1568)進士,官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著有《秉器集》《河上楮談》《汾上續談》《浣水續談》《游宦余談》及《玉笥詩談》等。褚人獲記錄的故事與“華山畿”亦有不同:其一,南徐士子母親得知兒子病因后,“往至云陽見此女”;其二,南徐士子死前,囑咐“他日葬我,須從云陽過”而非“從華山度”;其三,二人合葬墓稱為“神士冢”而非“神女冢”。

以上所錄三則與“華山畿”有關的故事,情節基本相同。稱二人合葬之冢為“神女冢”或“神士冢”,可作進一步探討。故事間出入較大的為其間地名關系,研究表明,記述出現如此大的差異非出偶然。

二、“華山畿”故事地名關系糾誤

“華山畿”提到的南徐,為南朝宋文帝設立的南徐州。東晉南遷,僑置徐州于京口(今江蘇鎮江)。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改長江以北為南兗州,長江以南為南徐州,治所仍在京口。《宋書》謂:“武帝永初二年,加徐州曰南徐,而淮北但曰徐。文帝元嘉八年,更以江北為南兗州,江南為南徐州,治京口。”[4]南朝宋建立的南徐州區域不止今鎮江城區范圍。歷齊、梁、陳,至隋開皇間,南徐州廢。

“華山畿”提到的云陽今隸屬鎮江丹陽市,與江蘇句容市(今屬鎮江)接境,云陽屬南徐州時,句容時屬揚州。云陽鎮(今云陽街道)歷史悠久,為南朝齊梁兩代開國皇帝的故里,有南朝齊武帝蕭賾景安陵等國家重點文保單位,現為丹陽市政府所在地。

郭茂倩《樂府詩集》主要收錄漢代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歌,《華山畿二十五首》為其一,其中有“南徐一士子,從華山畿往云陽”之表述,多為其后文獻沿襲,如元代俞希魯《(至順)鎮江志》、左克明《古樂府》,明代馮惟訥《古詩紀》、陸時雍《古詩鏡》,清代吳兆宜《玉臺新詠箋注》等。

研究表明,“華山畿”故事記述“南徐一士子,從華山畿往云陽”,其實存在失誤,理由有二:

其一,南徐士子母親得知兒子生病緣由后,出現“母為至華山尋訪,見女具說”之記述,表明南徐士子喜歡的女子家住華山附近,具體說應在華山腳下。

其二,后文又謂“葬以車載,從華山度”,南徐士子死后要從華山過,欲對心愛的人表達其因愛戀不成而死的心跡,并希望華山女子最后能見他一面。如此,表明華山畿不是南徐士子的家鄉,而是其心中所愛女子的家鄉。

前文提到三則與“華山畿”有關的故事,故事表述地名關系時出現了較大的差別,表明古人亦注意到了其中表述的不合理。

《太平廣記》收錄的《南徐士人》,有“母往至華山云陽”。華山與云陽本為不同地名,置于同一處不免表達模糊,南徐士子死前交待“葬時從華山過”,表明女子家在華山附近,與故事中“南徐有一士子,從華山往云陽”仍然存在矛盾。

從出自朱孟震《漫紀》的《華山畿君》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南徐士子為華山畿人,他喜歡的女子為云陽人。歷代文獻中存有大量 “華山畿”故事的記錄,《華山畿君》中敘述的地名關系雖符合邏輯,不過,南徐之士子讓母親到云陽去尋訪女子、死前交待從云陽經過,都是其他文獻中未見的,故不定符合故事的原貌。筆者判斷,朱孟震抑或前人看出了“華山畿”故事中地名關系存在問題,故按自己的理解作了修改。如此改動雖然符合敘述邏輯,卻將故事主角的家鄉弄反了。

看來,《樂府詩集》等文獻所載“南徐一士子,從華山畿往云陽”,確實存在邏輯表述上的問題,如果將這句話的語序調整為“南徐一士子,從云陽往華山畿”,則諸多釋讀不通的現象便可作出合理的解釋,其后的考證亦證實了筆者判斷的合理性。

宋代《樂府詩集》收錄的“華山畿”故事出自六朝時的《古今樂錄》,故事中地名關系的誤記是郭茂倩編制《樂府詩集》時出現傳抄錯誤,還是《古今樂錄》中早就出現了誤記呢?要解決這個疑惑,只能期待新的資料發現了。

三、“華山畿”之“華山”方位考

至今中國有許多山被稱為華山,對“華山畿”之“華山”,學界存在不同認識,有必要作一番考證甄別。

(一)“華山畿”之“華山”諸說

關于“華山畿”之“華山”,較有影響的說法有三種:

一是陜西華山。因陜西華山為五岳之一,名氣很大,故提到華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它。清雍正《陜西通志》之“神異”條目,載有“華山畿”故事,[5]認為故事發生在陜西。

二是江蘇高淳花山。胡適(1891-1962)考證“華山畿”之“華山”為江蘇高淳境內的花山,“南徐州治在現今的丹徒縣,云陽在現今的丹陽縣,華山大概即是丹陽之南的花山,今屬高淳縣。”[6]文獻中雖多見“華山畿”之“華山”一名“花山”,不過,胡適并沒有給出其依據。錢南揚(1899-1987)認可胡適觀點,認為“華山畿”之“華山”不可能為陜西華山,其《祝英臺故事敘論》謂:“胡適之以為南徐州治是現在的丹徒,云陽是現在的丹陽,所以華山也就是丹陽南面高淳縣境的花山(詳《白話文學史》)。此說大概是不錯的,試想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從南徐到陜西云陽,往返何等費事,則故事里所說‘母至華山尋訪、‘車載從華山度等事情,未免太不近情理”[7]。

三是江蘇鎮江華山。這是最通行的說法,不過華山的具體方位在鎮江何處存在爭議。元人俞希魯《至順鎮江志》卷七謂:“華山在縣東六十三里,或以為花山。非。(《潤州類集補遺》載:《華山畿》曲云,華山即今花山。觀《古今樂錄》所載華山畿事,謂南徐士子自華山畿往云陽,以地里考之,花山在州東北,云陽在州西南,華山神廟在兩者之間,去云陽為近,則知華山畿即今神廟之華山,非花山明矣。此地草蔥郁而秀,故曰‘華山,取其光華也,今城東有花山寺可證)。”[8]清乾隆《江南通志》有:“花山在府東三里,一名東山。皇甫冉詩云‘北固多東跡,東山復勝游,即此。又府東三十里有雩山,大瀆山。六十三里有華山,舊志云‘即樂府所謂華山畿者。”[9]引文中提到的“府東”指鎮江府。今鎮江姚橋鎮的華山村傳為“華山畿”之“華山”,村中有著名的華山寺、南朝銀杏樹、恢復重建的“神女冢”。

因“華山畿”故事之影響,也有將別處華山誤為“華山畿”之“華山”的。南北朝徐陵(507-583)所作《玉臺新詠》收錄《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詩中有“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針對詩句中的“華山”,清人吳兆宜 《玉臺新詠箋注》注曰:“考西岳華山相去廬江甚遠,合葬事當從《古今樂錄》南徐‘華山畿為是”[10]。

(二)華山諸說斟論

“華山畿”中出現的“南徐”與“云陽”皆是江蘇古地名,江蘇與陜西相去甚遠,結合故事情節看,“華山畿”故事只可能發生在今江蘇境內或其周邊,故 “華山畿”之“華山”不可能為陜西華山;吳兆宜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之“華山”注解亦存在問題,焦仲卿妻故事發生于安徽廬州而非江蘇,故詩文中“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之“華山”,與“華山畿”之“華山”絕非同指一處。

“華山畿”之“華山”亦不當為胡適所說高淳境內的花山。高淳與丹陽相去甚遠,南徐士子遇到華山畿女子后,其母如何能尋訪到?南徐士子死后,用牛車載著其棺木到高淳,姑不論過去兩地間是否有適合車行之路,走那么遠實在太不合乎情理。

從“華山畿”三字內涵來看,“華山畿”故事當為發生于華山附近抑或華山腳下的故事,故事中的女子家鄉當位于華山附近或華山腳下。即便認可郭茂倩《樂府詩集》所記“南徐一士子,從華山畿往云陽”正確,因華山村東面根本就沒有華山存在,哪會有什么“華山畿”呢!況且,詩集中記述南徐士子,“從華山畿往云陽”,而不是“經華山畿往云陽”,不能根據華山神廟在云陽與花山之間就判斷它即古代的“華山畿”,即鎮江姚橋鎮的華山村并不是“華山畿”之“華山”。

又,鎮江方志既否定“華山畿”之“華山”并非“花山”,表明“華山”即“花山”的說法確實存在并有一定影響(后及)。

“華山畿”故事中出現的人物主要有三個:南徐士子與其母親及華山女子。南徐為一較大區域概念,而華山為一小地域概念,從表述方式來看,故事既提到南徐士子,表明男主角家在南徐,而華山女子就不當為南徐人,進而,就不能從當時的南徐地域來尋找“華山畿”之“華山”所在。

基于以上認識,對“華山畿”之“華山”真相的探尋當另辟蹊徑。

(三)“華山畿”之“華山”為句容寶華山

考證出《樂府詩集》收錄的“南徐一士子,從華山畿往云陽”存在邏輯表述上的顛倒,而《江南通志》記載京口向東六十三里有“即樂府所謂華山畿者”又不實,那么,不妨從京口西向尋找“華山”的真相。

《至順鎮江志》記述“華山”,提到了《潤州類集補遺》載“《華山畿》曲云華山即今花山”,應當不是空穴來風。考慮到《至順鎮江志》作者俞希魯認為“華山”并非“花山”、《潤州類集補遺》為清人所作,故判斷“華山”即“花山”之說,來源于《潤州類集》(已佚),是書為宋人作品,表明宋代已存在如此說法。

考證并田野調查表明,“華山畿”之“華山”位于江蘇境內,為毗鄰丹陽的句容寶華山,此山亦謂華山、花山、大華山(寶華山東面最高峰曰此名)。

寶華山海拔437米,略低于南京紫金山(海拔448.9米),它在佛界有“律宗第一名山”之稱。其山最高峰大華山之西側有著名的隆昌寺,是寺始建于梁天監年間(502-519),因戒律嚴明,海內外享有盛名。

有人認為句容華山因有隆昌寺故稱作寶華山,亦有人認為寶華山得名與梁代高僧寶志(418-514)結庵講經于此有關。

清代文學家毛奇齡(1623-1716)《西河集》收有《寓言七首》詩,其中有:“何處丹唇女,行來白纻衣。云陽西去路,恐是華山畿”[11],詩以“華山畿”傳說為題材,詩中“丹唇女”,即指華山女子;從詩中“云陽西去路,恐是華山畿”看,毛奇齡認為“華山畿”之“華山”在云陽西部,與作者考證相合。

關于“華山畿”之“華山”一名“花山”,確實多見文獻。明代俞彥《俞少卿集》謂:“《古今樂錄》:宋少帝時,南徐一士子從華山畿往云陽,見客舍女子云云。華山今句容濱江花山也,花、華古通用。云陽今丹陽也,晉南渡時于淮南僑立南徐州,以處從渡者,劉宋始正名為南徐州,即今淮安也。繇南徐渡江。適云陽花山,正經歷處。王元美《樂府》云:‘上有石蓮花,是儂洗頭盆(筆者注:“盆”當作“池”),誤以為西岳華山矣。”[12] 很明顯,俞彥提到的華山(花山 ),即今句容寶華山。

從地理上看,句容的寶華山與云陽相距很近。東吳赤烏八年(245),孫權遣校尉吳陳勛統率屯田部隊及工匠三萬人,開鑿句容山道,從小其直到云陽西城,即著名的“破崗瀆工程”,故自東吳以后,云陽與句容交通較為便利。因水路與陸路交通結合,南徐士子死后,“葬時車載,從華山度”是極有可能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朝宋時,云陽隸屬南徐州,今句容之寶華山隸屬于揚州,與筆者考證“華山女子不當為南徐州人”的結論相合。

如此看來,“華山畿”之“華山”一作“花山”,它距離京口六十三里,這一說法早就存在,正因《樂府詩集》將“南徐一士子,從云陽往華山畿”,誤記成“南徐一士子,從華山畿往云陽”,后人不明真相,從相反的方向尋找“華山畿”之“華山”所在,造成誤判。

如果再從寶華山與京口的距離來看,二地相距確實約六十三里(古代一里路長度與今大致相等),進一步驗證了筆者考證結論的合理性。

四、學界多認為“華山畿”故事與梁祝傳說有關

“華山畿”與梁祝故事均為動人的愛情傳說,因二者有一定相似成份,后人常將二者相聯系。

關于華山畿與梁祝傳說相關,最早可見明代人記載。如田藝蘅(1524-?)《留青日札》之《祝英臺》條目,有:“此與紫玉及華山畿女之事甚相類,今俗演為雜劇也”[13];褚人獲《堅瓠集》錄明代朱孟震(秉器)《漫紀》,謂:“《樂府》有《華山畿》本,與梁山伯祝英臺事同”[3];董其昌(1555-1636)《容臺集》收錄的“祝英臺宅”詩,曰:“徙倚荒臺畔,潺湲瀑水飛。因看江左右,卻憶華山畿。化碧陰厓出,為云晚岫歸。凄其前代事,端使勝情微”[14];毛晉(1599-1659)《六十種曲》收錄《紫簫記下》,謂:“妾聞得,昔有華山畿祝英臺二女,一感生情,便同死穴。況賤妾因緣奉君,砥礪盤石之心,有如皎日”[15]。

清代以降,這類記述更多。如陳文述(1771-1843)《碧蘚庵相傳是祝英臺讀書處》詩,曰:“祝英臺是否山中女,生何年家何所與?梁同學讀何書,曾否目成與心許?何事信若華山畿,靑山同穴埋羅衣羅衣。風吹作蝴蝶至,今對對花前飛。男女死生情若此,太行之山滄海水,千秋豈獨青陵臺,青琴一曲鴛鴦死”[16];清代謝元淮(1792-1874)《碧鮮巖懷古·祝英臺讀書處》詩,曰:“讀書人去綺窗清,寂寞巉巖對月明。愿作鴛鴦空有意,化為蝴蝶最多情。從來恨事歸兒女,那得良緣屬友生。遙望祝陵愁貰酒,華山畿畔淚同傾”[17]。

錢南揚認為梁祝故事源于浙江,論及祝英臺傳說的增飾附會,他認為祝英臺傳說抄襲了“華山畿”故事,“華山畿”故事與梁祝源頭有關,認為它與華山在江蘇并不矛盾,“江浙是鄰省,所以很有機會和祝英臺故事相接觸,已經有接觸的機會,所以便有相互抄襲的可能,試看祝英臺的入墓,和華山女子的入棺,何等相像。”錢南揚《祝英臺故事敘論》認為,祝英臺傳說或抄襲了六朝時的“華山畿”,“《華山畿》故事似乎確發生在少帝(筆者注:這里指南朝宋少帝),說不定《祝英臺》故事的發生在《華山畿》之后,則是祝英臺抄襲《華山畿》了”[18]。

顧頡剛(1892-1980)亦認定祝英臺傳說與華山畿有淵緣關系,1930年《民俗》周刊第九三、九四、九五期合刊發表其《華山畿與祝英臺》,其中有“《樂府》有華山畿,本此。事與祝英臺同”。馮沅君《祝英臺的歌》亦提及梁祝傳說與“華山畿”有相似之處或有沿襲關系。

甚至有人認為梁祝傳說在前,其對“華山畿”故事產生過影響的。路曉農認為梁祝傳說或對“華山畿”故事產生過影響,“‘華山畿中稱事發宋少帝時,卻記于元代;而梁祝傳說發生于東晉,且于齊武帝前就早已在江南傳開了,應該比‘華山畿更早。因此,‘華山畿很可能是受到‘梁祝影響而產生的”。見路曉農《“梁祝”的起源與流變》,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248頁。

“華山畿”故事真的對梁祝傳說產生過影響么?

五、“華山畿”故事與梁祝傳說并無淵源

梁祝傳說與“華山畿”故事確有相似之處,研究表明,不能簡單根據二者有個別相似情節就認為前者抄襲了后者,更不宜輕下“華山畿”故事是梁祝傳說雛形的結論。

早期的梁祝故事,并無梁山伯一見鐘情、主動追求祝英臺的記述,而“華山畿”故事,敘述南徐男子看上了心儀的華山女子,相思不得,郁郁而終。

梁祝傳說目前可見的最早為宋人記載,如宋代《咸淳毗陵志》與宋人李茂誠《義忠王廟記》等,二者中,以后者記述的更詳細。錢南揚曾將《義忠王廟記》情節與“華山畿”故事作過比較,認為二者有四處相似:一是前者“嬰疾勿瘳,囑侍人曰,鄮西清道源九隴墟為葬之地”,與后者“氣欲絕,謂母曰‘葬時,車載從華山度”有相似之處;二是前者“波濤勃興,舟航縈回莫進”,與“牛不肯前,打拍不動”有相似之處;三是前者“地裂而埋璧焉”,與后者“女透入棺”有相似之處。四是前者“馬氏言官開槨,巨蛇護冢不果”,與“家人叩打,無如之何”有相似之處。此外,他還提到朱孟震《浣水續錄》所記“華山畿”故事“事與祝英臺同” “可見古人早已見到這一點了”。[18]256

也有認為梁祝傳說與華山畿故事并不存在附會的,如清人俞樾《茶香室叢鈔》記述梁祝故事,謂:“何以善權寺前有祝陵之名,有雙蜨之異,不幾并兩處為一談乎?義興縣至隋始置,謂永和時即有義興名,亦失之不考矣!其事本屬無稽,前人謂,因樂府華山畿事而附會。然華山畿事無女子佹為男妝之說,則亦不甚合也” [19]。

如作深入些的比較,會發現“華山畿”故事與《義忠王廟記》情節內容大相徑庭:

其一,愛情與非愛情的傳說。華山畿傳說中,南徐士子對華山女子一見鐘情,相思成疾,而華山女子則是聽其母親話后,有感于南徐士子真情而動心。在南徐士子與華山女子相互戀慕關系上,是先有南徐士子的相思成疾,才有華山女子“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最終衍生出華山女子為南徐士子真情所動的“女透入棺”。《義忠王廟記》中,梁山伯得知祝英臺女子身份之后才去提親,當知道祝英臺已許配馬家時,并不傷心,而是“神(山伯)喟然嘆曰:‘生當封侯,死當廟食,區區何足論也”,與南徐士子鐘情至死不可同日而語;祝英臺與梁山伯同冢是因前者出嫁路上,“波濤勃興,舟航縈回莫進”,才去祭奠梁山伯的,看不出祝英臺對梁山伯有情愛關系。

其二,強調的中心人物不同。雖然華山女子對南徐士子以死回報真情,從傳說中心人物看,二者是故事中同樣重要的人物。相比而言,《義忠王廟記》中,梁山伯的份量遠在祝英臺之上。

其三,結局不同。宜興與華山畿故事發生地相距并不遠,從梁祝故事《華山畿》均有同冢情節看,不大可能出現相互借鑒而差異又如此大的淵源故事。從同冢結局看,《華山畿》中華山女子透入棺是女子以死來殉情,而《義忠王廟記》中祝英臺則是“地裂而埋璧焉”,華山畿女子與祝英臺之死都是突如其來的,不過,前者是主動“殉情”,而祝英臺之死則屬被動“殉葬”。進而,梁山伯祝英臺同冢有其特殊的來由:地名祝英臺曾改作蕭衍冢社之冢,因蕭衍與梁山伯的附會,最終附會出祝英臺與梁山伯冢同冢,故云梁祝同冢由來有其自身來由,不會抄襲《華山畿》詳見王寧邦《祝英臺考》(《江海學刊》2008年04期)與《梁祝同冢考》(《藝術百家》2018年06期)。 ;南徐士子與華山女子的同冢,源出于雙方家庭有感二人的情誼,才讓死后的二人埋作了一處。

其四,故事源起的因子不同。梁祝故事源于后人對地名祝英臺附近“祝英臺讀書處”刻石等的誤解,故事純屬訛傳。而“華山畿”故事主要情節可能真的發生過,只不過流傳中,文人作了整理加工。

如此說來,梁祝傳說與《華山畿》故事是獨立發展的,并不存在抄襲關系。

參考文獻:

[1] 郭茂倩.樂府詩集:第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9:669,670.

[2] 李昉.太平廣記:卷一百六十一·感應一[M].民國景明嘉靖談愷刻本.

[3] 褚人獲.堅瓠集:卷四[M].清康熙刻本.

[4] 沈約.宋書·州郡志一[M].北京:中華書局,1997:1038.

[5] 沈青崖.陜西通志:卷三十九·神異[M].清雍正刻本.

[6] 胡適.白話文學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61.

[7] 錢南揚.梁祝戲劇輯存[M].北京:中華書局,2009:255.

[8] 俞希魯.至順鎮江志:卷七[M].清嘉慶宛委別藏本.

[9] 于成龍.江南通志:卷十三[M]//永瑢,紀昀.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乾隆五十七年(1792).

[10] 徐陵.玉臺新詠箋注:卷二[M].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刻本.

[11] 毛奇齡.西河集[M]//永瑢,紀昀.文淵閣.四庫全書·卷一百四十八·二韻.乾隆五十七年(1792).

[12] 俞彥.俞少卿集[M].明崇禎刻本.

[13] 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一[M].明萬歷重刻本.

[14] 董其昌.容臺集:卷二[M].明崇禎三年董庭刻本。

[15] 湯顯祖.紫簫記下[M].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六十種曲.

[16] 陳文述.頤道堂集:詩選卷七·古今體詩[M].清嘉慶十二年(1807)刻道光增修本.

[17] 謝元淮.養默山房詩稿:卷十·蝦虎集[M].清光緖元年刻本.

[18] 錢南揚.梁祝戲劇輯存[M].北京:中華書局,2009:255,256.

[19] 俞樾.茶香室叢鈔之茶香室四鈔:卷三[M].清光緖二十五年(1899)刻春在堂全書本.

(責任編輯:涂 艷 楊 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a在线| 青青操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成人韩免费网站|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色悠久久综合|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欧美一区国产|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二区|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毛片| 婷婷色婷婷|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二区视频|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一级片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色婷婷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自|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91|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欧美日韩导航|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国产成人亚洲无吗淙合青草| 亚洲自拍另类|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爱做久久久久久|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色综合天天综合|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一级片| 国产三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