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勝


三月的重慶,繁花似錦。走進銅梁區華興鎮犀牛村,道路兩側樹木蔥蘢,房前屋后花草交映,衛生廁所干凈整潔,過去散養的雞鴨圈進圍欄,房前屋后衛生整潔,農戶家中窗明幾凈……
今年2月,由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印發的《關于通報表揚2020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的通知》,對106個措施有力、成效突出、群眾滿意的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予以通報表揚,重慶市銅梁區和巴南區榜上有名。
如今,行走在重慶的鄉村,一個個錯落有致的美麗庭院,猶如按下了“美顏鍵”,繪成了一幅幅美麗宜居鄉村畫卷。這是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成果,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生動實踐。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重慶市人大及人大代表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持續關注。
“廁所革命” 人大監督不缺位
“小廁所,大民生。2020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相關工作進展情況一直是我關注的重點。”在2020年初的重慶市人代會上,市人大代表唐華儷建議,應繼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在數月的走訪調研中,唐華儷發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還存在三大難題。
“資金投入缺口大是關鍵問題之一。”唐華儷說,區縣財政壓力大,村、鎮垃圾收運費、保潔員工資、環境設施建設等費用要么是區縣財政承擔,要么是鎮級財政承擔,要么是村級財政承擔,但區縣財政投入能力有限,加之村集體經濟薄弱,社會力量參與度和支持度不高,短期資金缺口大。
唐華儷還發現,村民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認識不夠,環境與健康意識淡薄,參與村莊清潔行動不積極。“目前留在農村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其中一些文明衛生習慣差,隨意丟垃圾、亂搭亂建等行為屢禁不止。”唐華儷說。
此外,唐華儷還表示,缺乏監管機制也是一大問題,存在治理一陣風搞突擊的現象,諸多問題是治標不治本。為此,她在建議中提到,要發揮村民主體作用,教育、培訓、引導培養衛生習慣;建立長效機制,用村規民約促進村民自律自治,對衛生習慣差的村民要給予特別幫扶;加大市級資金統籌,加大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的支持力度,緩解區縣財政資金壓力;強化新建的村居規劃設計把關,對基建和綠化工作給予指導、驗收。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早在2019年,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就把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于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的報告作為監督工作的重點之一。2019年3-5月,市人大農委重點圍繞農村垃圾與生活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鄉村規劃及相關體制機制建設等方面,對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摸底調研。
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的報告》,根據工作推進中的難點及問題,從加強領導、提高認識,突出重點、分類推進,量力而行、有序推進,完善政策、健全機制等方面提出審議意見,并就如何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建立群眾參與機制、完善生態保護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
3年投228億元 整治7929個村
“人大有效監督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質增效,指出的問題全面透徹,審議意見有深度、操作性強;人大代表發揮自身優勢,聯系群眾及時發現工作推進中的細節問題,如監管機制缺乏等,也為我們工作糾偏提供了參考。”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人居環境和社會事業處處長劉明說,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中,部門及時吸取市人大及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不斷改進工作、轉變作風,工作效能也得以進一步提升。
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2018年,重慶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重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三年來,重慶累計投入市級及以上財政資金約228億元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市7929個行政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完成。“如在培育農村群眾參與建設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內生動力方面就及時吸納意見建議,在‘引和‘管上下功夫,讓農村群眾愿意參與、主動參與、廣泛參與,切實推動各個區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美其美。”劉明表示。
白墻青瓦,農家小院鱗次櫛比;群鳥起舞,翠竹掩映小橋流水;一路繁花,游客結對拍照歡笑聲聲。這是記者在重慶市南岸區南山街道放牛村見到的情景。這一幕讓人無法與“臟亂差”三個字聯系起來。而在南山街道放牛村鄉村振興辦負責人唐紅東的記憶里,放牛村卻有著一段家家戶戶門前糞污橫流、家禽散養的不文明過往。
2018年,南岸區、南山街道、放牛村層層抓環境整治,村里成立了3支保潔隊伍,安裝了1200多個垃圾桶,修建了5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站,實現雨污分流。村里還制定了清潔衛生評比的規章制度,激發大家互相督促,愛護環境。“過去,村民修剪的盆景不好找買家。環境整治后,盆景產業不僅做得風生水起,更是帶動村里產業‘百花齊放。”
放牛村的變化,是重慶市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層層落實責任取得效果的事例之一。
“三年來,重慶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快馬加鞭未下鞍,各區縣遍地開花。”劉明介紹,黔江區推進“凈化、綠化、亮化、美化、暢化”舉措,使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忠縣通過開展“小手拉大手”和衛生戶評選活動,在全縣24萬農戶中形成了講清潔、愛衛生的良好習慣……全市38個區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2020年初,重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重慶市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點》。“跟前幾年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比,此項工作最大的亮點是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與產業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治理等結合,實現了農村‘一盤棋發展。”劉明說。
據介紹,圍繞“6+3”重點任務,重慶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累計完成改廁106.9萬戶,新建農村公廁3077座;新增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村410個,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1096個;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管網建設4542.8公里,實施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技術改造400座;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9.96萬戶,舊房整治提升32.8萬戶;實施村莊綠化2萬畝,建設綠色示范村莊1609個;完成42.69萬頭生豬當量污染治理設施配套建設,回收廢棄農膜1.2萬噸。
鄉村生態振興未來可期
今年全國人代會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扎實推進農村改革和鄉村建設”“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這充分說明,當前和今后時期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行動,是實現鄉村建設行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農村居民幸福指數的現實舉措。
3月,重慶市委、市政府正式發布《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事項化、項目化明確任務清單,提出了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其中,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方面,實施“五沿帶動、全域整治”工程,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切入點,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分類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村規劃編制,加快建設小組團、微田園、生態化、有特色的美麗鄉村。
“鄉村振興戰略秉承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文明發展理念,內涵著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重慶市農業農村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未來5年行動將從五方面著手:以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繼續抓好各項重點任務,到2025年,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更加整潔優美。
在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的基礎上,開展以清理“藍棚頂”、無人居住廢舊房、房前屋后雜物堆、田間地頭廢棄物、管線“蜘蛛網”,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為主要內容的“五清理一活動”專項行動。
在已建成示范點的基礎上,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每個片區不少于20平方公里,同時積極推進美麗宜居村莊建設。到2025年,力爭建成39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片和1000個宜居村莊。
實施美麗巴蜀宜居鄉村“雙百工程”(重慶市、四川省在毗鄰地區每年各建100個美麗宜居先導村),開展成渝毗鄰地區“四好農村路”互聯互通試點示范,建設“沿線、沿江、沿界”美麗巴蜀宜居鄉村示范帶。
進一步完善建管長效機制,總結推廣成熟技術和建管模式,確保農村人居環境常年干凈整潔有序、鄉村宜居宜業。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通過對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處理以及‘廁所革命,能有效改善農村居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相信定能實現鄉村生態振興。”唐華儷代表對未來滿懷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