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為
2020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并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長江保護法的頒布和施行,為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扎實做好長江保護各項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21年工作要點,今年將扎實推動長江保護法在我市的貫徹實施。
如何貫徹實施好這部法律,讓長江母親河得到更好保護?筆者有幾點思考和建議。
提高政治站位
制定長江保護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確定的重大立法任務,同時它也是我國首部以河流命名的流域保護法律。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在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座談會上強調,長江保護法不僅關系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而且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
作為地方人大機關,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認識和把握長江保護法出臺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保障國家之法貫徹實施,善于從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等重要指示中找依據、找遵循,以學習宣傳貫徹長江保護法為契機,著力解決“長江生病了”這一嚴峻問題,積極回應“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一發展命題,推動長江經濟帶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開展立法工作
今年,不僅有長江保護法的正式施行,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政策也全面實施,長江迎來了10年休養生息的寶貴時間,讓生物多樣性得以恢復、水生態環境持續優化。
當前,地方立法工作講求“小切口”,讓條款少而精。市人大常委會2021年工作要點中,并未急于選擇制定“大而全”的長江保護條例,而是在大力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的基礎上,安排了更具操作性的“小快靈”——《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長江重慶段實施禁捕的決定》。
長江保護法首先是一部生態環境的保護法,實施中要始終把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依法嚴格規范各類開發、建設活動。“十三五”時期,重慶用兩年時間完成了長江禁捕退捕三年任務,在漁船漁民退捕、漁民順利轉產、打擊非法捕撈等方面取得實效,給“十年禁捕”的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此次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調研重點關注“十年禁捕”,就是把保護和修復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放在壓倒性位置,為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保障長江永續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同時,在川渝人大合作事項中,市人大常委會今年將與四川省人大常委會攜手,協同開展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立法調研。嘉陵江是長江第二大支流,發源于秦嶺,流經川渝,自朝天門碼頭匯入長江,是長江流域十分重要的水運通道和國家戰備航道。百川入江,只有管理好重要支流,處理好上下游關系,推動干支流協同治理,加強區域協同聯動,不斷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長江流域整體生態才能持續向好。同理,即將正式出臺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梅江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是以“繡花功夫”對小支流開展大保護。除此之外,還可以聯動抓好環境保護條例、河長制條例、水資源管理條例、水污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的實施,共同筑牢法治堤壩,使長江母親河得到長效保護;適時開展法規清理和立法修法工作,確保與上位法銜接有序、協調統一。
做好監督工作
長江保護法在重慶落地見效離不開“一府一委兩院”的有力執行。作為地方人大機關,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監督是應盡之責。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21年工作要點,今年9月,將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于宣傳貫徹長江保護法工作情況的報告,寓支持于監督之中,從不同角度、不同職責出發,共同宣傳貫徹長江保護法各項規定,推進長江保護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努力破解制約長江保護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5月,市人大常委會將聽取市政府關于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這是規定動作,也是重要監督舉措,能夠從政府的報告中掌握全市環境保護工作現狀特別是長江保護工作情況。建議根據項目化、清單化的要求,對其中存在的問題予以羅列,對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整改的過程跟蹤監督,推動這項工作做深做實。
同時,在對審判、檢察工作開展監督時,可以關注以下兩點:一是加強對重慶市兩江地區檢察院有關工作的監督。2020年3月經市人大常委會批準,兩江地區檢察院正式設立,在鐵路運輸檢察院原有案件管轄范圍的基礎上,專門增加了與長江流域有關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去年,兩江地區檢察院共辦理長江上游重慶段跨區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件16件。長江保護法施行后,充分發揮其專有的檢察職能,運用新法新規,讓破壞長江生態環境者付出沉重代價,切實增強法律的剛性和權威性,是檢察機關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的重要舉措。二是鞏固市人大常委會對高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市檢察院公益訴訟工作開展監督的成果,對“兩院”關于環境資源審判專門化組織體系建設、跨區域跨流域審判管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長江上中下游地區環境司法協作、“保護長江母親河”公益訴訟專項行動等工作加強監督,推動長江保護法真正發揮功效。
長江保護法也是一部綠色發展的促進法。貫徹實施需把握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因此,還應立足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從提高創新驅動能力入手,對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培育、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建設等工作開展監督;從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入手,對長江三峽重慶庫區、廣陽島片區、明月山示范帶等區域綠色發展情況開展監督;從推進全方位開放入手,對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歐(渝新歐)班列建設、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情況開展監督;從大力推進文旅融合入手,對以“兩江四岸”為主軸規劃的六大名片——長嘉匯、廣陽島、科學城、樞紐港、智慧園、藝術灣建設推進情況開展監督,在抓好長江保護的同時,著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發揮代表作用
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市人大代表對長江保護工作、長江保護法的貫徹實施十分關注,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比如,加強全面禁漁制度的實施力度,立法固化長江流域生態補償制度,開展“三峽庫心·長江盆景”區域發展情況監督,等等。其實,今年市人大常委會不僅將開展與長江保護相關的立法、監督工作,還將在著力發揮代表作用方面,與四川省人大常委會通力協作——組織川渝兩地人大代表開展聯合專題調研,借鑒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推進經驗,協同推進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建設。萬州、開州均位于長江三峽庫區,萬州定位為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借助川渝合作的平臺和機遇,推動萬達開板塊的長足發展,也必將給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增添動力。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川渝兩省市代表團聯合提出了《關于加強長江上游航運能力建設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的建議》,共同呼吁國家啟動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推動構建鐵公水空一體化、內暢外聯、高效便捷、綠色低碳、互聯互通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這些事項都要充分發揮代表的積極作用,全力爭取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推動“一干兩支”高等級航道建設、多式聯運發展,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體系,為長江上游整體航運功能帶來極大提升。
抓好自身建設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實施需要經過學習、吸收、宣傳、執行和轉化的過程。作為地方人大機關,抓好自身建設、加強學習宣傳,是貫徹長江保護法的題中之意。作為人大工作者,長江保護法也應當成為我們的必修課和基本功。人大機關廣泛深入開展的長江保護法學習宣傳活動,可以借鑒2020年學習宣傳民法典的寶貴經驗,多措并舉、多方發聲、多點發力。鼓勵機關干部通過專題講座、黨支部活動以及學習強國等平臺,緊緊圍繞長江保護法,將自我學習、集中學習、交流研討結合起來,將學進去、講出來、做起來串聯起來,不斷拓展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通過人大講壇、制度研究會年會、寫作比賽等活動,強化理論研究,以長江保護法為題做大文章,推動人大工作理論實踐創新;依托重慶人大微信公眾號、公民導刊雜志、公民報等載體,大力開展宣傳活動,為長江保護法大力施行營造氛圍、擴大聲勢。機關工青婦等群團組織要積極發揮作用,開展更豐富的學習宣傳活動。機關團委可以借助青年力量,發揮青年特點,根據市直機關工委要求,高質量開展青年理論小組學習,開好長江保護法相關主題團日活動,讓機關青年成為學習宣傳的主力軍、先行者,為學習宣傳貫徹長江保護法貢獻應有的力量。
(作者單位: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