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梅 姜仁安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行各業的高端技術工人逐漸成為我國人才隊伍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高端技術工人的重要性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藍圖中日漸突出。社會對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高職院校正是培養高端技術工人的搖籃。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好壞程度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的育人實力和辦學質量的高低,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學生是否能夠成才。因此,高職院校必須促進校園文化和諧深入發展,走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道路,使學生文化知識和職業素養同時得到提升,使學生綜合實力得以增強。
筆者通過高職畢業生職業生涯調查統計發現,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質量的提升,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學生順利地走入社會,快速地融入企業、適應崗位,并在社會服務中體現出更加優質的競爭力;校企文化的融合為畢業生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也是高職院校得以發展的前提。文章通過討論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精神、物質、制度、行為四個方面的有機融合,探析實現校企文化對接與融合的途徑與方法。
一、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高職教育發展的核心,關乎著高校教學質量,體現了高職院校的文化內涵實力,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發揮著不可小視的作用。當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校園文化過于死板,缺乏活力,缺乏對校園文化的特色發展、持續發展的規劃和建設。另外,在當下流行的博眼球、金錢至上、奢侈享樂等各色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下,部分人的正確的道德文化觀念動搖了、吃苦耐勞的勞動觀念丟掉了,社會責任感和社會義務感逐漸淡化,最終導致缺乏學習和生活的原動力。而在畢業生走入社會后,優秀的精神文化要素是他們后續職業生涯順利發展的前提,走入企業時更應具有良好的行為導向,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另外,校園文化應突出育人的主旨,高職院校的學生通過在校學習和熏陶,畢業之后直接對接企業崗位。所以,校園文化的熏陶如果只涉及狹義的校園文化熏陶遠遠不夠,必須與時俱進,與企業文化接軌融合,這樣才能培養出更易被社會和企業接受的學生。
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融合的必要性
校園文化是學校內部建立的文化氛圍,它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行和人格。高職院校應在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達到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崗位實踐能力和畢業后社會適應能力的目的,通過文化熏陶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素養和意志力。高職校園文化不同于本科高校校園文化,由于學歷層次和生源不同,高職學生的精神素養、學習能力、行為約束和控制能力等各方面相對高等院校較弱,高職校園的文化育人功能就顯得更為重要。
企業文化是在企業自身發展歷程中逐步形成的,注重的是自主創新、團隊共贏、勇于承擔責任、追求卓越及無私付出。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企業員工如果認同企業文化,就會將企業文化視為信仰并將其融入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中。在這種文化氛圍的熏陶下,員工可以擰成一股繩,為企業創造更高的效益。所以,企業文化是企業在未來長期生存和得以發展的源泉。校園文化如果吸收企業文化的精髓,合理滲透企業的競爭、創新、服務意識,能夠使校園文化中積淀企業文化的素養,這對學生的培養是非常有利且必要的。
三、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與融合的途徑探析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應從精神、物質、制度、行為等方面融合各自涵蓋的內容,實現共同育人的目標。
(一)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有機融合
高職院校校訓、校風、學風建設應在遵循學校傳統的基礎上更新辦學理念,繼續升華學校歷史精神文化,將企業先進的理念融入其中,針對不同專業引入不同的職業理念,發揮職業特色以營造濃厚的行業氛圍。在制訂學校人才培養工作計劃時,高職院校可以聘請企業相關人員參與完成。筆者所在院校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就聘請教育專家和企業專家共同商榷人才培養工作計劃,根據人才培養計劃對高職教育階段的培養要求,并結合相關專業的企業特色,確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并將企業文化融入人才培養架構,提高學生對企業文化的適應能力。這種方式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對于未來的職業認知度能夠得到明顯提高。
(二)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在物質文化方面的有機融合
高職院校物質文化具有視覺和感官的直觀性,物質文化的全面建設能夠使全院師生員工在工作、生活中都受到熏陶。物質文化的全面建設不僅考慮到對學生審美、民族自豪感、吃苦耐勞精神等的積極作用,還應該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對接的未來職業的特點,在學校內營造未來就業相關的職業情境,使學生在學校期間沉浸到與實際工作崗位相似的職業氛圍中,體會在工作過程中的環境感知。高職院校通過在校園規劃環境和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實驗實訓環境兩個方面進行真實職場的物質文化建設,塑造職業內涵。
(三)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在制度文化方面的有機融合
制度文化是學校為了保證全校順利運營而設定的章程,包括學校的管理方法、規章制度、人員架構、運作方式等。在高職院校制度文化中融入企業的獎懲制度、管理制度、人員晉升制度等制度以及生產標準化、追求卓越等理念,可以使高職院校的制度文化更為豐富和實際,引導學校走上標準化、規范化管理軌道,使制度文化充分發揮其規范和育人功能。
(四)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在行為文化方面的有機融合
高職院校師生員工在學校各項活動中要滲透企業文化,如科研、學習、生活、課外活動、頂崗實習、競賽活動等,行為文化的融合要圍繞高職院校設定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同時結合企業相關的崗位特色培訓,強調職業素質對行為文化的要求。
以上四個方面如果能夠實現有效融合,將會發揮良好的效果。以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1+X證書制度活動為例,其融合效果較為明顯。在精神文化層面,崗位證書考核內容隨相關課程進行專業核心能力設計,參照國家相關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標準和考核方式進行內容設計和試驗設計;在證書課程結束后,通過技能認證系統對該課程證書技能進行認證,畢業生能夠掌握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的基本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并結合自身專業特色考取相應專業的崗位證書。如取得半年企業頂崗經歷,并具有學校和企業聯合頒發的頂崗經歷證書;如四項技能合格,且一項技能達到精湛水平,可獲取相關專業精湛技能證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還體驗到了企業的制度文化,1+X證書的整個完成過程都需要按照企業崗位工作標準進行,這樣做可以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督促指正和鼓勵形成,最終達到形成良好行為文化的目的。
四、結語
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是目前很熱門的辦學模式,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可以依托自身行業背景和辦學特色進行各種嘗試和探索。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不是由教師設計的簡單課堂的深化,關鍵在于校企文化深層次的互通。目前,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在實踐中逐漸顯現出了高效育人的功能,高職院校應該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帶來的校園文化發展契機,實現高職院校的三全育人,塑造高職畢業生健康向上的道德人格,培養他們誠實守信、遵守紀律、團隊互助、合作共贏的職業素養,使學生在學校就適應企業文化,進入企業能順利頂崗、直接上崗,真正達到高職育人的人才培養目標。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研究”(編號:2015ZCY185)。
參考文獻:
[1]郭政.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困境及其對策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18):125-126.
[2]王華青.高職院校職業化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J].藝術科技,2016(7):420.
[3]杜剛.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優秀企業文化獲得性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8):248-249.
[4]王強.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五大工程”? 全面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以寧夏工業職業學院為例[J].新校園(上旬),2017(11):49-50.
(作者單位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