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喬紅 劉正軍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手稿》)中提出“勞動創造美”“美的規律”等美學觀點。馬克思提出這些觀點主要是為了指明異化勞動使工人變得畸形,批判資本主義私有制生產關系的不合理性。圍繞“異化勞動”這一概念,學界對異化勞動與美的關系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深化并拓展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和把握。根據對異化勞動與美的關系問題的判斷,總體分為兩大陣營:一方認為異化勞動能夠創造美,但也制造丑,異化勞動影響、阻礙美的創造;另一方則堅持認為異化勞動不能創造美。下面就異化勞動與美的關系問題進行綜述。
一、關于“異化勞動能夠創造美”
(一)基于異化勞動的二重性談異化勞動對美的創造的雙重影響
異化勞動具有“異化”和“對象化”的雙重性質,因而,隨著資本主義私有制產生的異化勞動與美的關系也具有雙重性質。從這一角度入手對“異化勞動創造美”進行分析的代表人物有朱立元、楊恩寰、劉叔成、陳樸、王向峰、蔣孔陽等。
朱立元認為,應該看到異化勞動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楊恩寰認為,異化勞動積極的方面表現在創造了美,消極方面導致了完整的美的人變得畸形。劉叔成在《異化勞動與美的創造》一文中提出,異化勞動同私有制一樣具有矛盾的二重性,它既產生丑,同時又創造美。陳樸認為:“馬克思在《手稿》中講‘異化勞動,只是揭示了這種勞動的內在矛盾和階級對立的嚴重性,并沒有完全否定對美的創造?!蓖跸蚍逶凇秳趧觿撛炝嗣馈芬晃闹刑岢觯惢瘎趧优c美的創造的關系是雙重的。蔣孔陽在《美學新論》一書中明確傾向于異化勞動應當能夠創造美,他還對自己主張的二點論進行了明確的說明。
(二)基于勞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談異化勞動所包含的一般勞動創造了美
要弄清異化勞動與美的關系,首先要搞清楚馬克思在《手稿》中對勞動內涵的界定?!妒指濉分?,“勞動”概念和“異化”概念是緊密相連的。學界有部分人從這一角度分析了異化勞動對美的創造。
李耀建認為,勞動在馬克思的《手稿》中含有一般和特殊兩個方面的主要內涵。他認為,創造了美的勞動就是由異化勞動中所包含的一般的勞動概念的內涵所決定的。季水河認為,異化勞動是在勞動者與勞動者的尖銳對立中創造了美,以勞動者的犧牲為代價;異化勞動不僅創造美,也阻礙美的發展。
(三)基于“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觀點談異化勞動能夠創造美的物質產品
勞動在異化狀態下使勞動者備受生理和精神摧殘,這樣的勞動能夠創造美嗎?部分學者從這一角度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蔣孔陽在《美的規律》一書中提出,勞動在異化狀態下雖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但仍然能創造美的事物。陳望衡認為,異化勞動能創造美,只是這種美不屬于勞動者。楊恩寰認為,異化勞動創造美的答案要從其包含的勞動的一般性質中尋找。季水河認為,異化勞動創造了美,并且主要體現在客觀的物質產品中。丁黎認為,物質產品的美是由異化勞動創造的。賴輝亮認為,我們之所以能夠欣賞在異化勞動和私有制下創造出來的物質、精神產品,是因為對象化。周忠厚、鄒賢敏、印錫華、馮憲光在《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發展史教程》一書中提出,異化勞動所創造的巨大的財富為一部分人的解放創造了條件,并使他們在一定范圍內從事自由自覺的勞動,真正的藝術家只能從這部分人中間產生。楊廟平認為,馬克思《手稿》的本意是異化勞動能夠創造美。許素菊、周滿、黃海冰通過對《手稿》的分析,認為異化勞動生產的“美”不是至真至善的美,是低層次、不完善的美。
二、關于“異化勞動不能創造美”
截至目前,學界鮮明地持“異化勞動不能創造美”觀點的學者相對較少。
朱光潛認為,異化勞動不利于美的創造,并反對異化勞動能夠創造美的觀點。李澤厚談到自然美時也說:“在階級社會里,勞動成果被剝削,勞動本身也歪曲為敵對自己的‘疏遠化的活動……因此,自然作為肯定勞動實踐的現實,作為勞動活動對象化的自由形式,作為勞動實踐的歷史成果,對社會普遍地、必然地具有娛樂觀賞關系的大自然的形式美,對勞動者就反而是異己的、沒關系的,不成為美?!辈虄x在《馬克思究竟怎樣論美》一文中提出,不能用異化勞動來解釋美,異化勞動不能產生美。曾繁仁分析了異化勞動與人自由、全面發展的關系,并明確指出:“異化勞動是一種非美的勞動,是對于美和自由的剝奪?!彼J為,異化勞動與美的創造是敵對的。高爾泰的《美是自由的象征》是改革開放以來較早注意馬克思《手稿》中異化理論與美的關系的一篇美學文獻。他認為,在異化的狀態下,人的自由本性受到束縛和摧殘,而美則是對異化的揚棄和對自由的追求,美象征著人的自由。他說:“異化產生偽價值,而美則是真正的價值,是各種真正的價值的綜合反映,是那種同異化對立的過程和結果在感性形式上的具體表現?!?/p>
三、述評
異化勞動和美的關系問題是藝術哲學、文藝界、美學界探討的重要的理論問題。學者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對馬克思異化勞動與美的關系問題的分析認知是有道理的。我們都知道,“勞動”作為一個重要概念,屬于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核心范疇。但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馬克思對勞動概念和勞動實踐反思的角度不同。
就馬克思《手稿》所蘊含的美學思想來看,異化無疑是其中重要的理論。從馬克思《手稿》中可以看出,人的異化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關系?!妒指濉穼@一關系做了明確的表述:一是人與物的異化,即人與客觀自然以及自己生產的產品相異化;二是人的本質的異化,即人與自己的勞動過程以及類本質相異化;三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異化,即勞動者之間、勞動者與非勞動者之間、男性與女性之間關系的異化。因此,可以說,只有通過對人的異化問題的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手稿》的美學思想,才能更準確地理解異化勞動與美的關系。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以來,學界關于異化勞動與美的關系問題的探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著一些缺陷。其積極方面表現在:其一,對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學界的思想啟蒙和思想解放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其二,為開辟馬克思主義研究新領域奠定了基礎。但是,由于學界對于異化勞動與美的關系問題的研究還處于早期階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種種缺陷。其一,學界對異化勞動與美的關系的探討,或者是對異化問題的探討,更多地停留在哲學層面、政治層面或者經濟層面。其二,少部分人的觀點與馬克思在經典著作中的原意越來越遠,甚至背道而馳。有些學者雖然注意到了“勞動創造了美”以及“美”與勞動產品的內在聯系,但由于把“勞動創造了美”的“美”片面地理解為“美好的產品”或“美好的東西”,亦即把產品的“美”這種屬性同“產品”或“東西”本身無差別地等同起來,以致認為“‘勞動創造了美的‘美”“并不是嚴格美學意義上的‘美的涵義”。其三,沒有堅持以正確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對于異化以及異化勞動與美的關系的研究理論可以使我們更加科學完整地從聯系、整體的角度看待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但是事與愿違,一些學者采取孤立、片面的態度和方法對待馬克思主義,導致形成對待馬克思主義不科學、不正確的態度和傾向。其四,基于美學層面來講,學界對于異化勞動與美的關系研究方面的缺失不利于我國美學學科的建設。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創新研究”(編號:XJK20CTW002)終結性研究成果;湘潭大學教工黨支部“雙帶頭人”支部書記工作室建設(編號:1201 | 0262)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陳望衡.馬克思“美的規律”說初探:學習馬克思《經濟學——哲學手稿》札記之一[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2):122-130+70.
[2]周忠厚,鄒賢敏,印錫華,等.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發展史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3]朱立元.歷史與美學之謎的求解:論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與美學問題[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2.
[4]劉叔成.異化勞動與美的創造[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1):34-38.
[5]李耀建.關于“勞動創造了美”的問題:與蔡儀同志商榷[J].學術月刊,1981(3):65-71.
[6]蔣孔陽.美學新論[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7]楊恩寰.歷史主體性思想與美學問題:學習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札記[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4):14-22.
[8]丁黎.怎樣理解“勞動創造了美”?[J].晉陽學刊,1984(3):64-67.
[9]賴輝亮.馬克思《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美學思想探微[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987(3):45-48.
[10]許素菊,周滿,黃海冰.美與異化勞動關系新探微:基于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文本[J].廣西社會科學,2018(4):71-75.
[11]徐思雨.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美學思想研究[J].昌吉學院學報,2020(1):7-13.
(作者單位 湘潭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