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麗
摘 要: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手段以其方便快捷、真實生動等優勢,在幼兒教育教學中得到普遍應用。文章從在幼兒教育中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幼兒教育中信息技術應用的誤區、如何將信息技術有效應用到幼兒教育中等方面,對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以提高幼兒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信息技術;重要性;誤區;應用;教育質量
中圖分類號:G612;G43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2-0096-02
隨著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普遍應用,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認識到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感受到信息技術給教育教學帶來的便捷。然而,部分教師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上還存在一些誤區,影響了信息技術作用的發揮,影響了幼兒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對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以提高幼兒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幼兒成長奠定基礎。
一、在幼兒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在幼兒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有以下重要性。第一,能適應幼兒教育教學的綜合性。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整體教學環境能得到優化,無論是在激發幼兒興趣上,還是在培養幼兒學習自主性上,都能取得顯著的效果。第二,能改變教育教學模式。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從幼兒這個教育教學主體出發,將幼兒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第三,能對教育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拓展。教學內容豐富,能開闊幼兒的知識視野,增加幼兒的知識儲備,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幼兒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的誤區
1.過度使用信息技術,脫離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并不是簡單地在課堂上播放多媒體課件。然而,在幼兒教育教學中,部分教師應用信息技術主要是考慮它的便捷性,導致過度使用。具體表現為整個課堂都在播放多媒體課件,將原本應該講述的內容照搬照抄到電子課件上。其實,這是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教學中應用的誤區。信息技術應用于幼兒教育教學的意義,更多是作為一種輔助工具,增強教育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和形象性,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過度使用信息技術,則容易忽視課堂教學的本質,脫離原本的教學目標,甚至會變成電子課件式的灌輸教育,這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和知識理解都非常不利。
2.過分依賴信息技術,師生互動水平下降
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然而,過分依賴信息技術,容易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對教育教學產生負面影響。比如,教學中應有的互動本該是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卻變成了機器與幼兒的互動。信息技術雖然有著精準智能的優點,但它始終無法代替教師成為互動的主體,所以會使幼兒的情感和求知需求得不到滿足,師生互動水平下降,讓幼兒對這種互動方式感到厭倦,這將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再者,幼兒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在課堂中的被控度較差,視頻、圖片、音樂等的過度使用,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也會使教師在課堂整體進度和幼兒思維方向的把控上更加困難。
3.盲目選擇信息,忽視幼兒發展特點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雖然是時代的必然產物,但這并不是它得到廣泛應用的原因。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固然能實現教學的有效性,但部分教師盲目選擇信息,忽視幼兒自身的發展,淡化信息化教學是以幼兒的發展為出發點這一核心理念。比如,部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丟失了讓幼兒自己動手實踐、增加直接經驗這一重要環節,更多的是通過信息技術傳遞給幼兒間接經驗,這對于幼兒動手能力、交流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也就是說,教師盲目選擇相信信息,認可它對幼兒教學的有效性,缺少對幼兒發展特征的思考,兩者之間少了銜接,就會使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產生消極影響。
三、如何將信息技術有效應用到幼兒教育教學中
1.多元化課堂導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容易受周圍環境和新鮮事物的吸引,相對而言能夠專注的時間比較短。教師要準確把握幼兒這一特點,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多元化的課堂導入,從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課堂導入是整節課的開端,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導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這對接下來的教學進程有著重要影響。例如,在講解不可直接接觸太陽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播放《種太陽》這首歌曲,引導幼兒思考“太陽真的可以種出來嗎”等相關問題,而后再播放一些與太陽有關的圖片,進行課堂導入。也可以播放與本節課相關的視頻,盡量找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能激發他們興趣的內容,并讓他們在觀看視頻后進行思考。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一些角色扮演游戲導入新課,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課堂導入的多元化,能減少課程的枯燥性和乏味性,推動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提高教育教學實效。
2.選擇適合的資源,促進幼兒課堂互動
大數據背景下,要想應用信息技術有效推動課堂教學,教師在信息資源的篩選上就要更加細心和耐心。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較差,教師在信息選擇上應主要將以下兩點作為依據。一是選擇的資源要符合幼兒接受能力,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這樣在課堂教授過程中理解就會較為容易。二是要符合每節課所要教授的中心內容。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都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不能讓“輔”代替“主”,結合以上兩點篩選出的信息,才能推動幼兒教育教學的有效開展。
依據篩選出的信息與幼兒進行合理的課堂互動,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師可設計多種問題以及回答問題的方式,讓幼兒通過了解大屏幕信息回答問題。教師可采用舉手回答或按照座位順序回答的簡單方式,也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大家搶答、做游戲等較為復雜的方式。
將信息技術與互動式教學相結合,除了能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外,最重要的是在互動過程中,能增強幼兒的觀察力、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利用媒體信息化,引發幼兒情感共鳴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與傳統教學相比,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在使用上的多元化,為課堂教學的最后一環,也就是為課后作業和課后探究的部分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幼兒正處于求知欲較為旺盛的年紀,生活中的人或事能帶給他們最直觀的感受,這一點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進行課后作業的布置。例如,在學習與植物有關的知識時,教師可讓家長陪同幼兒去植物園,或者觀察小區周圍的花草樹木,用手機拍照或視頻的形式記錄下所見,通過微信群把照片傳送給教師。在后續課堂上,教師可利用投影展示拍攝的內容,并讓幼兒對自己的見聞進行講述。用信息技術記錄學習,并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增強他們的求知欲望。
教師承擔著傳遞知識和育人的重要責任,應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放在首位,要緊跟時代步伐,認清信息技術對幼兒教育教學帶來的影響,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讓幼兒在感受信息技術魅力的同時,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主性、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從而促進整個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炳昌.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融合的基本原則[J].貴州教育,2018(11).
[2]涂超藍,黃澄輝.提升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探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06).
[3]劉霞,陳蓉暉.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融入信息技術障礙類型與影響因素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19(03).
[4]黃茹萍.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