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世代,是聯合國提出的一個名詞,指在1995年至2010年之間出生的一代人。相對于Y世代(1980年至1995年之間出生)和X世代(1965年至1980年出生),Z世代成長于國家高速發展時期,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具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加奔放不羈的個性;同時,Z世代也是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命的一代,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中堅力量。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薪火代代相傳,推動Z世代更健康更茁壯地成長已成為X世代、Y世代義不容辭的責任。
7月28日上午,第二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分論壇“青創匯”高端對話在北京舉辦。活動以“青年青春·創新創造·匯智匯力”為主題,關注Z世代成長成才發展,了解這一群體所思、所欲、所急、所需,理解Z世代,支持Z世代,鼓勵Z世代青年創新爭先,引導Z世代青年投身科技創新事業。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主任鄭浩峻在致辭中分享了對Z世代青年的三點認識。青年是改造世界的重要力量。根據聯合國人口調查統計,2019年全球Z世代人口為24億,約為全球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也是人口最多的一代人。中國的Z世代人群大約為2.6億,占全國人口的20%左右。Z世代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同時也是最有希望、最具活力的群體。當下正是Z世代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發展、成熟的階段,要關注、引導Z世代,陪伴他們更好地成長,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立志成才,讓他們不負韶華、不負時代,傳遞好接力棒。
青年是國家發展的生力軍。Z世代是最受信息技術影響的一代人,在深度數字化、廣度網絡化的環境下長大,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在持續學習思考、多元化吸收與包容、創新意識等方面能力較為突出。鄭浩峻強調,厚植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是引導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方面,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引導和幫助Z世代青年用歷史、時代和世界的眼光看待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進程,更好地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
青年是推動科技文明發展的新勢力。科學技術已成為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重要因素,Z世代伴隨著科學技術創新大爆炸的時代一起成長,逐步成長為未來新經濟、新社會、新文化的主導力量。鄭浩峻指出,我們要傾聽Z世代青年的所思所想,尊重他們的個性,為Z世代青年創造更多開放進取、自由平等、銳意創新的交流平臺,營造和諧友愛、公正公平、充滿活力的社會環境,激發廣大青年投身科技創新事業,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實現人生理想和目標。
中關村管委會黨組副書記、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在致辭中表示,青年創業人才是我國新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他們有勇氣、有沖勁、不怕失敗,能夠快速迭代,具有天然的創業優勢,與創業需要百折不撓、九死一生的規律十分契合。與此同時,Z世代青年創業也存在著不足,他們知識積累不夠豐厚,對市場缺乏經驗,缺乏資本的支持,雖然很自信,但有時候也很脆弱。因此,青年人的創業需要各方力量攜手支持,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為青年創業提供支撐。
在“青:青年無愧時代,青春不負韶華”主題演講環節,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高文斌通過題為《解讀Z世代——理解青年就是理解我們自己》的報告,從不同角度呈現Z世代的個性特點,詮釋Z世代的新特質。“理解青年就是理解自己,相信青年才能相信未來,尊重青年才能贏得未來。我們要向‘現代’靠攏,支持青年。”高文斌認為,Z世代青年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方式雖然和其他年代的人不同,但他們絕對不會“躺平”,要充分理解他們,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健康地成長。
關注Z世代,理解Z世代,但Z世代青年究竟是什么狀態?
在“創:創新未來愿景,創造社會價值”經驗分享環節,Z世代杰出代表“最美嫦娥小姐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總體設計部科研人員王靖雨,現身說法描摹了Z世代青年的畫像。
王婧雨2018年開始參與航天工作,2020年9月至11月,作為嫦娥五號試驗隊的隊員參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任務。在靶場的七十多天,王婧雨見證了嫦娥五號從火箭進場、總裝到發射的全過程。
“近年來,伴隨著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推進,我們有大批的年輕科研人員被推到了前沿的發射任務當中,年輕化已經成為中國航天的一個新的代名詞和標簽。中國航天團隊的平均年齡比美國或俄羅斯等大國小14歲到20歲,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團隊。”誠如王婧雨所說,每次看航天發射直播,都能看到一些年輕稚嫩的面孔,這些人中不乏Z世代,而他們經過多次歷練后,已經非常自信和沉穩,向世界展示出了中國航天新一代的朝氣和銳氣。
2017年7月2日,“胖五”發射失利,當時很多科研人員還是剛入職不久的“90后”Y世代,但他們沒有任何猶豫和退縮,經過908個日日夜夜的奔跑,他們夜以繼日地查找原因、實驗論證、攻克難題。這其中開始有不少Z世代加入,而王婧雨就是其中之一。“強者不是沒有眼淚,而是一直在含淚奔跑。”雖然年齡還很小,但Z世代王婧雨的內心已經十分強大。
“長五火箭的研制團隊其實是年輕一代航天人的代表,在我身邊有很多跟我同齡的‘95后’。因為探索,他們在攻克技術難題當中發揮了很多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知識的大量積累,他們可以用一個晚上的仿生計算找到重大問題的根源。我們Z世代的航天人都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永遠一往無前的。愛國之情永遠是我們不斷創新、向前奔跑的不竭動力。Z世代青年一定會沿著夢想的階梯拾級而上,星辰大海的征程,我們永不停歇。”王婧雨動情地說。
像王婧雨這樣的Z世代杰出青年還有很多,同時也有許多正在成長中的Z世代后來居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關于Z世代“垮掉了”“躺平了”的言論,我們不必理會,也不必總是盯著他們的生活方式,我們要做的,是通過教育和引導,讓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他們的責任擔當意識,讓他們成長為新一代國家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