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都 懷化學院
湘西地區自古就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以侗族、土家族、苗族為主。由于地理位置處于山川河流覆蓋之地,位置偏僻,交通相對閉塞,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較少,湘西地區至今仍保留著獨特的民族特色。湘西木雕的形成和發展與其獨特的人文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緊密相連。湘西木雕的藝術形式離不開當地居民的生活起居,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其傳統木雕藝術體現了當地居民的審美標準和對文化藝術的追求,是當地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具有較高的美學研究意義和價值。
在湘西地區的傳統木雕中,人物相關的木雕取材主要源于歷史傳記和戲曲片段、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文人雅士與世俗生活等方面。湘西傳統木雕中的人物與故事結合起來,造型活靈活現,內容十分生動,貼近百姓生活。人物造型除沿襲傳統繪畫中的人物造型特點外,在表現與刻畫上也結合了湘西地區的人物比例特點進行造像,具有強烈的地域特色與民族特點。
湘西地區受地理位置、生活條件和生活習俗等因素的影響,當地居民的整體形態樣貌有著獨特的特點,身形比例相對嬌小,加上傳統木雕雕刻的表現手法,湘西地區的木雕人物造型沒有依照標準的寫實人物的頭身比例,人物的整體形象更加小巧。為了刻畫微妙的面部表情,特意增大了頭部在整體高度中的比例。在大部分木雕作品中,人物的頭身比例以四頭身、三頭身出現最為頻繁。
綜觀湘西地區的人物木雕神情和動態的造型,每個都非常獨特,造型栩栩如生,如同一幕幕戲曲畫面。木雕作品中不論雕版中人物是單人還是多人,人物的造型身姿綽約,或俯身,或抬首,或探頭,造型十分生動。如圖1 所示,單人木雕中人物或屈膝俯首與神獸言語,或舉手投足翩翩起舞。圖2 中多人木雕人物的動態更加豐富,即使是三人同時站立,腿腳的彎曲方式和幅度也各有不同。

圖1

圖2
由于尺寸的限制,湘西傳統人物木雕面部造型沒有太繁復的細節表現,這反而體現出一種貼近生活的簡潔生動。人物五官只有簡單幾筆,但眼眉的角度、嘴角的弧度皆能體現人物的喜怒哀樂。
人物的服飾造型十分傳統,以線條表現為主。人物的服飾與身體動態造型主要體現在衣紋的疏密變化之中。女性的服飾線條柔美,上半身的線條裝飾主要在云肩和衣袖轉折處,裙裝以曲線居多,線條的錯落變化表現腿部的動態造型;男性的服飾線條硬朗,身上的線條主要勾勒服飾和四肢的轉折與造型。
湘西的窗欞花紋根據不同的房間大小、窗戶的開窗尺寸、數量的不同,有各式各樣的組合方式。大的人物雕刻和精致的單個紋樣或連續紋樣在窗欞之間相互呼應,虛實相輔,使窗戶既有實用性,又有裝飾性。
湘西木雕以線的形式勾勒人物,與傳統中國畫的人物表現異曲同工。通過線的變化表現人物造型的身、心、神、態的變化,也是湘西傳統人物木雕的核心表現形式。
湘西人物木雕展現了當地的傳統藝術內涵和人文景色,豐富多彩的題材表達了當地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湘西人物木雕雖然算不上是最精美的木雕藝術作品,但卻散發著一種少數民族地區獨有的藝術感染力,用最簡單的語言描繪著當地的民風民俗,用樸素的雕工表現著當地的人文生活和情感內涵。
欣賞湘西傳統人物木雕畫面構圖巧妙,空間布局采用國畫中的散點透視法,表現出畫面的空間關系。
在雕刻技法上,窗欞木雕的雕刻木板常用幾塊模板雕刻拼合而成,這種方式被稱為“花板”,由幾塊木板分別雕刻不同的圖案紋路,雕刻完成后,再鑲嵌組裝成整體。人物圖案通常使用淺浮雕、線刻、鏤空雕等雕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