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書成 沈陽城市學院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水平的發展,電視劇、電影等已經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主要組成部分。現階段,我國的影視行業不但要面對國內的競爭,也要面對國際上的競爭,這就要求影視編導提高創新能力。在新時期,影視編導是影視作品的直接參與者和創作者,這就要求影視編導在影視作品的創作中擁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隨著信息的過剩,人們對影視作品的質量和更新速度要求越來越高。這一方面要求影視編導不斷提高工作效率,要不斷有新的影視作品呈現;另一方面要求影視編導不斷提高影視作品的質量,以達到吸引觀眾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目的。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新時期,影視編導在社會信息傳媒體系中的主導地位不斷受到挑戰。新時期,影視編導多元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的融合、影視編導資源的融合、影視編導的綜合能力和工作水平等都直接關系到影視編導工作的發展。因此,影視編導工作人員要不斷創新思維,創新影視編導內容,創新影視編導技術等,以提高影視編導的綜合技能,提高影視作品對觀眾的吸引力,提高影視作品的市場競爭力[1]。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網絡時代之前,人們主要的娛樂和休閑方式是看電視和電影。電視和電影增加了當時人們的幸福指數,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豐富了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滿足了人們精神上的需要。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變得多元,人們可以在網上主動選擇娛樂休閑項目,可以實際地參與到影視作品中,這就大大提高了人們對影視作品娛樂性和參與性的要求,使得影視編導行業的壓力越來越大,從而促進了影視編導行業內容的不斷創新。
不管傳統的看電視和電影,還是網絡時代使用手機、電腦等多媒體設備觀看和參與影視節目,其本質都是觀眾對影視作品內容的關注。這就要求影視編導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影視作品內容的創新上。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吸引觀眾的目光,引起觀眾的關注,從而提高影視作品的收視率,進而提升影視作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使影視作品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在影視作品的創作中,影視編導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創新影視作品的內容,制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影視作品。不盲目跟風、不抄襲、不雷同是影視編導進行內容創新的基本原則。
例如,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近年來家喻戶曉,經久不衰,受到了觀眾的喜愛,獲得了極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快樂大本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影視編導在影視作品內容上的創新。《快樂大本營》改變了當時單純的歌舞表演的娛樂模式,創建了以游戲為主、以歌舞為輔的全新的娛樂模式。《快樂大本營》的節目內容更加貼近觀眾的生活,更加符合觀眾的娛樂需求。同時,《快樂大本營》還對只有明星參與的娛樂節目內容進行了創新,邀請消防員、下崗工人、人民警察等普通崗位上的人們作為嘉賓,使其參與到節目中。這更貼近觀眾的生活,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快樂大本營》創新了眾多的游戲內容,其重視觀眾的參與性,重視與現場觀眾和場外觀眾的互動。由此可見,不管影視格局和影視傳播技術如何改變,新時期影視編導在影視作品中內容的創新才是影視作品吸引觀眾的根本所在。
影視作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好成績的基礎是好的影視作品內容,而優秀的影視作品離不開選題策劃。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大地拓寬了廣大觀眾接收信息的渠道,廣大觀眾對影視作品的要求也隨之增加。因此,影視編導要加強選題策劃的創新。影視編導要關注廣大觀眾感興趣的熱點,從中獲取影視作品選題的新思路和創新策劃思路。在選定主題后,影視編導可以從一件事情的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進行影視作品的策劃,從而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影視作品的選題影響著影視作品的方向,而影視作品取得成功的動力來自對影視作品的策劃[2]。
例如,湖南衛視2013 年第四季度推出的《爸爸去哪兒》,是我國首檔大型明星親子旅游生存體驗真人秀節目。影視編導創新了節目的選題,選擇了明星親子的主題,滿足了觀眾希望知道明星更多家庭信息的需求。影視編導還創新了策劃內容,把旅游生存融入節目中,增強了節目的娛樂性和觀看性。影視編導創新了視角,把視角對準了5 位明星爸爸帶領子女進行72 小時的鄉村生活體驗。這樣吸引了愛好旅游的觀眾,他們關注的是節目中的優美風景和當地的風俗民情;還吸引了寶媽寶爸的關注,他們關注的是在旅游中要怎么帶好自家的寶寶。《爸爸去哪兒》取得成功是因為影視編導創新了選題策劃,拓展了影視作品的受眾人群,增加了觀看的群體,從而提高了影視作品的影響力和收視率。
除電視娛樂節目外,電視劇、電影等也需要在選題策劃上進行創新,給予影視作品一定的創新性,通過新的題材、多樣的形式、豐富的內容來滿足廣大觀眾對影視作品新穎性的要求。影視編導要以團隊為基礎,集中發揮團隊的優勢,創新影視作品的選題策劃,打造出廣大觀眾喜愛的影視作品,以吸引更多的觀眾。例如,《微微一笑很傾城》《花千骨》《斗破蒼穹》等電視連續劇的熱播,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影視編導選題策劃上的創新。影視編導抓住了網絡小說深受青少年喜歡的熱點,把比較受歡迎的網絡小說策劃改編成了電視連續劇,從而吸引青少年的關注。
信息化時代,影視編導要把吸引觀眾放到首位,通過分析和掌握觀眾的個性化需求和欣賞習慣,在選題策劃中不斷進行創新,增強影視作品的教育性、服務性、娛樂性,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如此才能使影視作品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3]。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影視編導行業出現了新的科技和新的知識。在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影視編導要適應科技的快速發展,以觀眾為中心,在影視作品制作中運用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術手段,在策劃上注重跨媒體合作,增強影視作品的娛樂性和參與性。新時代,影視編導要重視觀眾的喜好和心理需求,要重視影視作品與社會和生活的貼合度。要站在觀眾的角度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要能使觀眾積極地參與到影視作品的活動中,以此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進而提高影視作品的收視率。
社會經驗是影視作品創作靈感的基礎,只有擁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影視編導才能創作出滿足觀眾需求的影視作品。影視編導專業的大學生由于社會經驗的匱乏,創作的影視作品大多局限于校園愛情。當影視編導專業的大學生創作社會題材的影視作品時,其文筆就會顯得稚嫩,寓意就會顯得淺薄,這樣的影視作品很難得到觀眾的認可。因此,新時代,相關院校要對影視編導人才的培養方式進行創新[4]。
新時代影視編導專業的學院和學校要調整影視編導專業的教學方式,更新影視編導專業的教學思想,轉變影視編導創作型人才的培養理念。影視編導專業的教師要鼓勵學生走出學園,讓影視編導專業的學生觀察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注意新聞熱點,注意出現的新鮮事物,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詮釋新聞主題,從而促進影視編導專業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新時代,影視編導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對影視編導內容、選題策劃、技術進行創新,以制作出更多更好的影視作品,從而滿足新時代下觀眾的需求,提高影視作品的影響力,進而提高影視作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