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石美霞,牛娟娟
近年來,由于患者保護自身隱私權意識的增強和網絡的迅速發展,患者隱私被暴露的事件頻繁發生,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1-2],甚至導致醫療糾紛發生[3]。護生實習是其從學生到護士的過渡階段,護生的職業態度和行為會受到其臨床帶教老師的影響。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如未能規范自己的言行,在臨床教學中不注意保護患者的個人信息或暴露患者隱私等行為,則會對實習護生產生不良的示范作用[4-5]。因此,提高實習護生患者隱私保護的意識十分重要。本研究調查實習護生患者隱私保護的認知與行為現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以期為開展針對性培訓,提升實習護生患者隱私保護意識和行為提供參考。
1.1對象 采取便利抽樣法,抽取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山西省第六醫院、汾陽醫院、運城醫院、呂梁醫院共6所醫院的實習護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已參加臨床實習;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研究期間因病事假不在實習崗位。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①實習護生一般資料調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人口社會學資料和患者隱私保護相關認知兩部分。人口社會學資料:性別、年齡、學校、生源地、民族、宗教信仰、學歷層次、實習醫院等級、實習時間、實習科室、是否獨生子女、對護理的態度、是否有住院經歷等。患者隱私保護相關認知:患者隱私保護的必要性、患者隱私保護工作總體自評、患者隱私保護學習經歷、相關法律法規了解程度、所在科室制度及物資、學習培訓意愿等。②患者隱私量表(實習護生版)。該量表根據Ozturk等[6]開發的患者隱私量表(Patient Privacy Scale,PPS)修訂而成。原量表主要用于測量護理人員對患者隱私保護的行為,本研究團隊獲得原量表作者授權后進行漢化及專家函詢,對山西省3所醫學院校的130名實習護生進行測評,評價量表的信效度。修訂完成的患者隱私量表(實習護生版)包含個人信息與生活隱私(7個條目)、性別隱私與管理制度(6個條目)、無決定能力者隱私(4個條目)、操作環境隱私(4個條目)、身體隱私(4個條目)5個維度25個條目,每個條目以Likert 5級評分法,分別從認知(你認為這點重要嗎)和行為(你認為自己做得如何)兩方面進行評價。其中,認知5=非常重要,4=重要,3=無所謂,2=不重要,1=很不重要;行為5=非常好,4=一般,3=不確定,2=不好,1=非常不好;得分25~125分,分數越高,表示實習護生對患者隱私保護的認知或行為越好。修訂后的量表總Cronbach′s α系數為0.967,5個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91~0.974,折半信度為0.910,重測信度為0.868。
1.2.2調查方法 通過所在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查(2020倫申字K068號)及征得調查醫院護理部同意后,于2020年10月由護理部主管培訓教育的負責人及本團隊的2名研究生向實習護生介紹本研究的意義、目的和內容,實習護生知情同意后參與電子問卷調查,采用不記名方式填寫問卷,一個IP地址只能填寫1次。共收回898份問卷,有效問卷890份,有效回收率為99.11%。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行t檢驗、方差分析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實習護生一般資料 890名實習護生中男96名,女794名;年齡18~24(21.38±1.05)歲。來自17所醫學院校6所實習醫院,實習時間1~10(3.59±1.54)個月。生源地:城市196名,縣及鄉鎮316名,農村378名。民族:漢族866名,少數民族24名。獨生子女:是137名,否753名。住院經歷:有189名,無701名。實習過婦產科、泌外、手術室等涉及患者隱私較多的科室:是489名,否401名。了解患者隱私保護的相關知識或參加過相關培訓460名(51.69%);曾親身經歷過或聽說過因泄露患者隱私而引發的紛爭185名(20.79%);認為有必要開展患者隱私保護的相關培訓811名(91.12%)。
2.2實習護生對患者隱私保護認知與行為現狀及得分最高和最低的3個條目 見表1、表2。
2.3不同特征實習護生患者隱私保護的認知和行為單因素分析 不同生源地、民族、獨生子女和有無住院經歷,實習過婦產科、泌外、手術室等科室的護生患者隱私保護認知和行為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不同性別護生行為和不同實習時間護生認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有統計學差異的項目,見表3。

表1 實習護生對患者隱私保護的認知與行為得分(n=890) 分,

表2 實習護生對患者隱私保護的認知與行為得分最高和最低的3個條目(n=890)
2.4實習護生患者隱私保護的認知和行為的多元回歸分析 以患者隱私保護認知、行為總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18~歲=1,21~歲=2,23~24歲=3)、性別(男=1,女=2)、對待護理的態度(非常喜歡=1,比較喜歡=2,一般或不喜歡=3)、相關法律法規了解程度(不了解=1,一般=2,非常了解=3)、曾不經同意觀摩患者隱私護理(是=1,否=2)是實習護生患者隱私保護認知的影響因素;對待護理的態度(非常喜歡=1,比較喜歡=2,一般或不喜歡=3)、了解相關知識或參加過培訓(是=1,否=2)、相關法律法規了解程度(不了解=1,一般=2,非常了解=3)、曾不經同意觀摩患者隱私護理(是=1,否=2)是實習護生患者隱私保護行為的影響因素。見表4、表5。

表3 不同特征實習護生患者隱私保護的認知和行為單因素分析(n=890)

表4 實習護生患者隱私保護認知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n=890)

表5 實習護生患者隱私保護行為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n=890)
3.1實習護生對患者隱私保護的現狀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習護生保護患者隱私的認知得分為116.45±12.84,行為得分為110.88±13.99,說明實習護生保護患者隱私的認知與行為較好,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魯曼云等[7]調查100名本科實習護生對患者隱私保護知識水平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鄭思琳等[8]研究顯示,大多數實習護生都有患者隱私保護意識和行為,且符合倫理道德要求。本調查中,所有認知維度的得分均高于行為,即實習護生對保護患者隱私重要性的認知高于其實際表現,這與Kim等[9]的研究結果類似,護士對隱私保護與信息提供的重要性的認可高于其績效水平,也與黃靜雅等[10]對血透護士的研究結果一致,認知水平高于其實際表現。說明實習護生主觀上比較認同保護患者隱私的重要性,但其保護患者隱私的行為還有待提升。
在認知方面,得分最高的3個條目中2條屬于身體隱私維度:“在患者大小便時會注意保護其身體隱私”“在移動患者時會注意保護其身體隱私”。對于要大小便的患者,特別是臥床、僅可以床上排泄的患者及術后或重癥病房臥床患者的搬動或翻身,為避免其身體私密部位的暴露,實習護生會采取一些遮擋保護,這源于人類本能對于自身身體被暴露的羞恥感,所以護生對患者身體隱私保護的意識較強烈;另一條是操作環境隱私維度中的“在必要時使用屏風、隔簾、被單等保護患者隱私”,臨床中經常有私密部位的操作(如尿道口護理)或檢查,實習護生在帶教老師的影響下具有利用屏風、隔簾、被單等保護患者身體的意識。行為方面,得分最高3個條目中也有“會在必要時使用屏風、隔簾、被單等保護患者隱私”,實習護生除了在此方面保護意識較強外,醫院物資配備齊全,故能夠很好地實施該項措施。另2條分別是無決定能力者維度中的“當患者是脆弱人群(如弱智、兒童)不能很好保護自己時,會保護其隱私”,個人信息與生活隱私維度中“不會在公眾場所談論患者的私人生活、生活方式及個人信息”。一方面,脆弱人群會喚起護生的同情心,故面對不能很好保護自己隱私的患者,護生會協助保護其隱私;另一方面,多數護生具有一定的患者隱私保護法律法規知識,能恪守職業道德,具有較高職業素養。
認知與行為中得分最低的3個條目中有2條是一致的,身體隱私維度中“急診急救時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護患者的身體隱私”得分最低,可能的原因是急診急救是特殊情況,護生會把患者生命救治放在首位,而細節方面做得欠佳,隱私保護不能完全顧及到。性別隱私與管理制度維度中“除非征得患者同意,否則不允許任何人在房間內觀看”得分較低,臨床實施護理操作時病房內會有其他患者或家屬等,人員比較復雜,請無關人員回避實施上比較困難,所以有時難以做到征得患者同意。另外認知方面得分較低的條目是性別隱私與管理制度維度中“在保護患者身體隱私方面有困難時,會尋求相關部門的支持”,可能是實習護生對醫院管理制度不夠了解,保護患者隱私遇到困難時(例如需要家屬或無關人員避開而不配合的時候),很少尋求相關部門支持。行為方面得分較低的條目是性別隱私與管理制度維度中“進病房時先敲門,征得同意后再進入”,其原因可能為:白天病房人多比較嘈雜,經常開門通風,夜晚為了不打擾到其他患者的休息,所以護士進入病房很少敲門。蔣曉華等[4]對護理實習生的調查結果也顯示,46.5%的實習護生認為進入病房時不需要敲門。
3.2實習護生對患者隱私保護影響因素分析
3.2.1性別、年齡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習護生性別影響其患者隱私保護的認知,女生保護患者隱私的意識較男生強,與相關研究結論一致[9-10]。可能是女性感情細膩,同理心強,容易照顧到患者細微的情感變化,在操作學習中也較認真,會在操作前向患者仔細說明情況,給予患者足夠的尊重。但不同性別護生在保護患者隱私的行為方面沒有差異,對患者隱私保護認知方面年齡較小者優于年齡較大者,與鄭思琳等[8]年齡越大,保護患者隱私意識越強的研究結論相反,原因可能是年齡較大的實習護生在臨床時間相對較長,能參與的護理工作更多,在繁雜的日常工作中,容易忽略對患者隱私問題的重視,因而其保護意識相對較弱。
3.2.2培訓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習護生是否參加過培訓對患者隱私保護行為產生影響,參加過培訓的實習護生患者隱私保護行為優于未參加者。有研究者開展護生患者隱私保護行為培訓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教學活動中多環節、多角度強調患者隱私保護,較按醫療常規進行教學活動的對照組,實習護生能更好的保護患者隱私,提高患者的滿意度[11]。說明培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內化保護患者隱私的重要性,可促進實習護生對患者隱私保護工作的提升。
3.2.3對待護理的態度、相關法律知識的掌握以及是否曾不經同意觀摩患者隱私護理 本研究顯示,這三者對實習護生保護患者隱私的認知與行為均有顯著的積極影響。①越喜歡護理專業的實習護生認知與行為得分越高。可能的原因是,喜歡護理專業的護生實習中會更嚴謹認真地落實每項護理操作原則,更多的考慮患者感受。而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臨床護理教師可以對實習護生產生實習效果、工作態度、專業思想等方面的影響[12]。因此學校及醫院護理管理者應采取各種措施,增強實習護生的職業認同感,促進護生保護患者隱私行為提升。②越了解相關法律的實習護生認知與行為得分越高,護生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就會在護理實踐中自覺踐行,時刻約束自己的行為,進而提升自己的護理服務質量。③從未不經同意觀摩患者隱私護理的實習護生認知與行為得分較高,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趙志勇等[5]提出患者隱私事件投訴的主要原因是帶教老師與管理因素,也有研究表明,醫護人員在帶教場所沒有全面保護患者隱私[13]。所以臨床醫護人員,尤其是帶教老師應加強患者隱私保護知識培訓,以避免對護生做出不良示范,對護生患者保護行為產生不良影響。
實習護生的患者隱私保護處于中等偏上水平,性別、年齡、對待護理的態度、相關法律法規了解程度、是否曾觀摩患者隱私護理的經歷影響實習護生對患者隱私保護的認知水平;對待護理的態度、是否參加過培訓或了解相關知識、相關法律法規了解程度、是否曾觀摩患者隱私護理的經歷影響實習護生對患者隱私保護的行為表現。學校和醫院護理管理者應加以重視,實施針對性培訓和管理,全面提高實習護生患者隱私保護的意識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