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玉榮

摘要:目的 對比給予盆腔炎包塊患者分分別進行腹腔鏡治療、開腹手術治療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這一時期內,選取到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東勝區婦幼保健院就診并進行治療的50例盆腔炎包塊患者,按照隨機方式將50例盆腔炎包塊患者分成兩個組別,分別命名為研究組(腹腔鏡手術)、對照組(開腹手術),各25例。結果 與對照組的術中出血量、后并發癥發生率進行統計學對比,研究組明顯更少(P<0.05)。治療前,兩組的臨床癥狀、體征評分差別不大,P>0.05,治療后,兩組盆腔炎包塊患者的上述評分均下降,且與對照組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對比分析,研究組數據明顯更低(P<0.05)。結論 對盆腔炎包塊患者采用腹腔鏡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顯著,對患者術中出血量等相關的圍術期指標改善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盆腔炎包塊;效果
【中圖分類號】R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3-089-01
盆腔炎包塊是在臨床中經常遇見的一種婦科常見病,主要癥狀表現為陰道出血、下腹疼痛、發熱等,對于癥狀較輕的患者,可予以抗炎藥物處理。而如果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在缺乏恰當治療的情況下很可能會造成不孕不育[1]。傳統的治療此疾病的方法為開腹手術,但該種術式創傷大、出血量多、并發癥多,患者術后恢復較慢。而近年來,隨著微創理念及其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手術被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臨床各科室相關疾病的治療中,其能夠有效規避傳統開腹手術的弊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2]。本次研究就對兩種術式在盆腔炎包塊治療中的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時期內,選取到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東勝區婦幼保健院就診并進行治療的50例盆腔炎包塊患者,患者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宮頸痛、下腹壓痛、分泌物增多等癥狀。患者年齡26-48歲,平均(31.6±4.3)歲。按照隨機方式將全部患者劃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兩個組別,各納入患者25例。兩組一般資料經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25例盆腔炎包塊患者全部采用傳統的開腹手術對其進行治療。
1.2.2研究組
25例盆腔炎包塊患者全部采用腹腔鏡手術對其進行治療。手術前,檢查患者是否存在盆腔粘連以及具體的粘連情況,切除無生育要求患者的患側輸卵管,同時清理其他盆腔膿腫病灶。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行輸卵管造口術進行治療。手術后使用0.9%氯化鈉溶液對腹腔、盆腔進行有效的沖洗,保證清洗徹底。同時還應用甲硝唑對患者的腹盆腔進行沖洗,沖洗干凈后,在患者腹腔內部置入一條引流管,并采用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手術治療的整個過程中都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
1.3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8.0軟件對全文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對比,研究所得包括術中出血量等計量資料和并發癥等計數資料,前者的表示方法為±s,行t檢驗,后者的表示方法為%,行x2檢驗,統計學差異存在的標準為P<0.05。
2結果
2.1兩組盆腔炎包塊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
研究組為(20.7±4.3)ml,對照組為(39.8±4.1)ml,兩組盆腔炎包塊患者的數據進行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盆腔炎包塊患者臨床癥狀、體征評分比較
兩組盆腔炎包塊患者治療前的腰酸、腹痛等評分對比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盆腔炎包塊患者的腰酸、腹痛等評分均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且研究組下降更為明顯,P<0.05。見表1。
2.3兩組盆腔炎包塊患者術后并發癥對比
研究組并發癥0例,對照組并發癥4例,對照組明顯更高(16.00%),P<0.05。
3討論
盆腔炎包塊是由盆腔炎引起的后遺癥,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目前對于炎性包塊的處理還存在較大爭議,傳統的治療方法為開腹手術+藥物治療,但經大量臨床實踐證實,此種方法造成的創傷較大,患者出血量多,術后極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而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日趨成熟,腹腔鏡手術在盆腔炎疾病的治療中展現出了較大的優勢,得到了臨床廣泛應用。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通過腹腔鏡手術治療盆腔炎包塊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對盆腔炎性包塊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顯著,能夠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健康,臨床可予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馬曉玲.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盆腔炎性包塊的臨床療效對比[J].母嬰世界,2019(016):33-34.
[2]韋明.腹腔鏡微創手術和傳統開腹手術在盆腔炎性包塊中的療效比較[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8,43(7):925-927.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東勝區婦幼保健院 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