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林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山東 濟南250353)
本建筑物位于濟南地區,建成于2004 年,層高3.75 米,平面布置主要是128 人教室。在中央空調設計的過程中,首先是計算空調負荷的大小,根據現行空調設計規范,利用冷負荷系數法進行逐時冷負荷計算,利用穩態傳熱法進行熱負荷計算。本文就此展開確定空氣源熱泵機組方案的過程討論。
根據(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表3.0.2 室內空氣設計參數的規定,教室溫度冬季取tn=22℃,夏季取tn=26℃。
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溫度[1]:-7.7℃,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34.7℃。
外墻設計做法:黏土空心磚做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填充墻,墻厚δ=0.24m,其導熱系數查熱工設計規范[2]λ=0.44(W/m.K),則熱阻R1=δ/λ 計算結果為0.24/0.44=0.545(m2.K/W)。磚墻內外共抹0.04m 厚。
水泥砂漿找平層,內外墻刷涂料,水泥砂漿導熱系數λ=0.93(W/m.K),熱阻R2=0.04/0.93=0.043(m2.K/W)。查熱工設計規范[2]知內表面換熱阻Ri=0.11(m2.K/W),外表面換熱阻Re=0.05 (m2.K/W), 則 墻 體 傳 熱 阻 R0=Ri+R1+R2+Re=0.11+0.545+0.043+0.05=0.748 (m2.K/W),Rmin,w=Ri(tn-tw)/ △tw-(Ri-Re)=0.11(22+7.7)/6-(0.11-0.05)=0.485(m2.K/W)<0.748(m2.K/W),滿足不結露條件(允許溫差△tw,外墻取6℃)。外墻體傳熱系Kq=1/0.748=1.337(W/m2.K)。屋面傳熱系數計算結果為Kw=0.547(W/m2.K);玻璃厚度6mm 鋁合金窗的整窗傳熱系數查表Kc=6.5(W/m2.K)[2]。

表1 北外墻逐時冷負荷計算結果CLWq=KF(twlq-tn),tn=26℃(下同),KF=39.27(W/K)

表2 西外墻逐時冷負荷計算結果CLWq=KF(twlq-tn),KF=45.12(W/K)

表3 屋面逐時冷負荷計算結果CLWm=KF(twlm-tn),KF=73.85(W/K)

表4 外窗(北)傳熱逐時冷負荷計算結果CLWc=KF(twlc-tn),KF=180.2(W/K)
空調設計規范規定,施工圖設計階段應對空調區的夏季逐時冷負荷、冬季熱負荷進行計算[1]。
為了說明問題,取樓頂西曬教室進行計算,房間(外墻)長15 米,寬9 米,層高3.75 米,位置西北角,北墻4 個鋁合金窗寬3.3 米,高2.1 米,玻璃厚度6mm。查空調設計規范附表H.0.1-5,外墻類型近似按6 類;查表H.0.1-6,屋面近似按1 類。
2.1.1 計算內容主要包括:通過圍護結構的傳熱、通過玻璃窗的太陽輻射得熱、室內人員散熱形成的冷負荷等(無新風負荷),各項逐時計算、逐項累加,按逐時分項累加的最大值確定。照明、設備等其它散熱引起的冷負荷在此項目中占比很小忽略不計。
2.1.2 圍護結構傳熱計算:圍護結構包括外墻面、屋面、門窗等,采用簡化計算方法時,通過外墻面傳入的逐時冷負荷的計算公式是CLWq=K×F×(twlq-tn),式中CLWq表示外墻傳熱形成的逐時冷負荷,K 表示外墻的傳熱系數,F 表示外墻的傳熱面積,twlq表示外墻的逐時冷負荷計算溫度,可從空調設計規范附錄H表中查到。本項目中K=Kq=1.337(W/m2.K),北外墻面積Fq=15×3.75-3.2×2.1×4=29.37m2,西外墻面積Fq=9×3.75=33.75m2,屋面面積Fm=15×9=135m2,北墻鋁合金窗面積F=3.3×2.1×4 個=27.72m2,玻璃凈面積按窗面積的85%計算得Fc=27.72×0.85=23.56m2。空調開啟時段7:30-21:00,因篇幅只展示11:00-20:00 的局部時間段的計算結果,如表1~4。
2.1.3 透過玻璃窗進入的太陽輻射得熱形成的逐時冷負荷,計算公式CLC=CclCCzDJmaxFc,其中Cz=CwCnCs=0.89×0.6×0.85[3]=0.45,DJmax=145(W/m2)[1],Fc=23.56m2。結果如表5 所示。
2.1.4 人體散熱形成的逐時冷負荷計算包括,人體顯熱冷負荷與人體潛熱冷負荷[4]。φ=0.96[3],人數n=128,Qrt顯=67[5],Qrt潛=41。其中人體潛熱冷負荷CLrt=nQrt潛=5038W。(表6)
2.1.5 各項冷負荷匯總
由表7 可知,最大冷負荷值為17377W,出現在下午17:00點。
本項目采暖負荷不涉及新風,采用穩態算法計算。通過計算整樓結果為1216.6KW。

表5 外窗(北)輻射逐時冷負荷計算結果

表6 人體(顯熱)散熱逐時冷負荷計算結果CLrt=CclrtφnQrt 顯

表7 各項逐時冷負荷匯總結果(W)
由于該建筑物處于夏熱冬冷地區,滿足夏季制冷冬季供熱的熱泵機組就成為首選,對于這種后加的中央空調系統,采用空氣源熱泵機組非常合適。它可以放置在樓頂,不占用空間,施工方便,對原有建筑的影響很小。根據制冷負荷、制熱負荷的大小,在決定機組容量時以較大的負荷為依據,校核較小的一方負荷。
機組選型的主要參數包括熱泵機組的制冷量、制熱量、COP值等。經房間計算、樓層匯總,本建筑物總的空調夏季冷負荷為1760.5KW,冬季熱負荷為1216.6KW。據此選用的某模塊式機組的型號為YCAE130DRME50,其制冷量為138KW,則模塊機組的數量,為1760.5/138 即12.8 臺,取14 臺。每臺模塊機組制熱量為101KW(工況:室外環境干球溫度-12℃),總的制熱量為101×14=1414KW,融霜修正系數取0.9 進行修正。機組設計工況下的制熱量為1272.6KW(1414×0.9)>1216.6KW,故機組選型滿足。本型機組COP=3.1,大于設計規范要求的2.0[1]。
夏熱冬冷地區,空氣源熱泵的全年能效比較好,尤其隨著制造技術的不斷提高,對環境溫度的適應越來越寬廣,超低溫空氣源熱泵也不斷面世,在節能環保的同時為人們創造了舒適的工作生活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