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文星(北京)
李瓊珍女士是本師曾來德先生的夫人,她賢惠勤儉,陪伴曾師度過數十年的風風雨雨。同時她熱情大方又細心,對我們這些曾老師的學生們以母親般的照顧,深受大家的愛戴。幾年來,瓊珍師母在悉心照顧曾師、輔助曾師藝術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對山水畫創作也發生了極大的興趣。或許,翰墨飄香的家庭環境使得她能在書畫上進行近距離的觀察與了解,從而激發出濃郁的創作興趣,而家中豐富的書畫藏品,也有助于她在名品佳構中尋求藝術真諦。不數年,李瓊珍師母的山水畫已經大為可觀。
從藝術定位上說,瓊珍師母的山水畫可以歸為傳統意義上的閨閣書畫。中國歷史上擅長書畫的女性也是代不乏人,有的甚至取得了驕人的成就。比如眾所周知的衛夫人、管道升,乃至近現代的蕭嫻、游壽等。當然,更多的女性從事書畫藝術,并不是說在這個領域里與男人們一爭長短,而是出于天性的熱愛或是養性怡情。在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書畫與中醫、太極拳一樣,都具有養生功能,所謂腕底風情,陶然自得,煙云供養者也。對瓊珍師母來說,她畫山水畫完全脫離了功利的目的,完全是一種悠游時光、調養情性的手段而已。然而,正是因為這種非功利的目的,反而使得的她在藝術上能夠更加地沉潛進去,進入中國山水畫玄遠、寧靜、超逸的世界。
瓊珍師母的山水畫具有一種蕭條空寂與靜穆平和的氣息,從她的作品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她那種超然事外、平淡中和的心境。這種“淡”“逸”在中國山水中是很高的一種藝術品格。六朝鮑照形容謝靈運詩“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黃休復在《益州名畫錄》中以“筆簡形具,得之自然”為“逸品”,并置其于“神品”之上;宋人歐陽修以蕭條淡泊為難寫之境;米海岳以“平淡天真”“平淡趣高”作為繪畫美的標準,一個“淡”字道盡了莊禪精神下的南宗山水畫的秘訣。要達到“淡”,即在于筆墨精微,更在于心氣靜穆平和,后者實際上更為關鍵。而瓊珍師母的山水畫作品,體現出這種淡、靜之美,和她的為藝態度、生活狀態甚至是生命狀態都是分不開的。在她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江南水色的清幽淡雅,也可以看到素雅蒼茫的水天一色,意象遠溢畫外,這是一種詩境的深致。
在藝術技巧上瓊珍師母的山水畫主要從古代經典山水畫作品中取法。她從《芥子園畫譜》入手,掌握基本的樹、石、云、水的畫法,進一步學習四王山水,可以說,走的是一條非常傳統的學習路徑。事實證明,這一學習方法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在古代大師中,我個人覺得王原祁對瓊珍師母影響比較多,她擅長淡墨干筆皴擦,焦墨醒提,追求“淡而厚,實而清”的筆墨效果,這一點與麓臺非常相近。值得的一提的是瓊珍師母對古人的學習,非常的認真與細致,她沒有像一般所謂畫家追求那種不求形似的草草用筆,而是認認真真地試圖靠近古人。在一定階段,這種學習態度非常必要。否則,基本的造型和用筆都沒過關,就追求什么寫意,必為自欺欺人者。正如《芥子園畫傳·學畫淺說》中說的:“筆墨間寧有稚氣……毋有市氣”。實事求是的說,瓊珍師母目前的作品中用筆用墨尚未脫去臨摹階段的稚氣,但這個不要緊,藝術的學習是必然需要一個過程的,由生到熟,再到熟后生,藝術家的成長脫離不了這樣幾個階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講,瓊珍師母山水畫中用筆用墨雖然有時不那么瀟灑或者揮灑自如,但是她畫得很沉靜、很認真,反而具有一種特別動人的力量。
俗話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個偉大的女人。瓊珍師母為了本師曾來德先生藝術及事業的發展付出了許多許多,其間甘苦,恐怕難為外人道。很多人都羨慕曾老師有這樣的賢內助,瓊珍師母自己在藝術上的追求和成績因為她的低調,反而很多人不知道。現在她瑰集近作,影印出版,相信一定會給大家帶來很多的驚喜。

蜀水巴山畫圖中 國畫 李瓊珍

蓬山溪水圖之三 136cm×68cm 國畫 李瓊珍

蓬山溪水圖之十 國畫 李瓊珍

蜀山云霧圖 國畫 李瓊珍

蜀山圖 國畫 李瓊珍

蜀山之春 國畫 李瓊珍

蓬溪 水墨寫生 李瓊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