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才,曹瑩瑩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管理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210044;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法政學院,江蘇 南京210044)
在區域經濟學中,區位熵是一種衡量和分析經濟發展強度和集中度的工具。 區位熵又被稱作專門化率,通過對區位熵的計算和分析,可以得出一個地區的優劣勢產業狀況,衡量出某一區域的產業集聚水平和程度,以及對整體的影響程度。 通過計算一區域內各產業的區位熵,并對各產業的區位熵進行比較分析,得出各產業在上一層次區域內的相對集中度,分析出區域的優劣勢產業的同時,還可以根據熵值的大小判斷產業的發展強度,確定產業集聚程度。 總而言之,熵值越高,產業發展強度越強,產業集聚程度越高。 當區位熵>1 時,該產業處于優勢;當區位熵<1 時,則處于劣勢。
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選擇法人單位數、從業人員數、資產總額、資產負債率、營業收入、職工工資等相對獨立且有經濟意義的指標分別進行計算。 具體介紹第三產業中某一具體產業的區位熵計算方法(以從業人員數為例):
假設全國n個地區,第三產業包含m個產業。 記qij為j地區i產業的從業人員數,LQij為j地區i產業的區位熵:
若LQij>1,則表明在第三產業中,j地區i產業的發展強度和產業集聚程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i產業中具有優勢,且LQij越高,優勢越明顯;若LQij<1,則表明j地區i產業的發展強度和產業集聚程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具有劣勢,且LQij若過低,說明存在明顯劣勢;若LQij=1,則表明j地區i產業的發展強度和產業集聚程度處于全國平均水平,產業發展水平一般。
論文依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分類方式,把第三產業分成14 個具體產業,這14 個產業分別是: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為了全面、精準地判斷產業發展強度,文章選取第三產業的四個指標進行分析,即各產業中的法人單位數、從業人員數、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分別計算出熵值,并綜合分析評價產業的發展強度。 如表1 所示。
表1 江蘇省第三產業的各產業區位熵
根據法人單位數計算的區位熵來看,江蘇省第三產業中大于1 的產業只有4 個,分別是衛生和社會工作(區位熵1.3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區位熵1.2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區位熵1.22),批發和零售業(區位熵1.14),說明在全國來看,這幾類產業的發展強度和產業集聚程度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優勢不明顯,且衛生和社會工作主要由政府部門承擔,對評價第三產業的發展強度意義不大。 根據法人單位數的區位熵分析,江蘇省第三產業中多數產業的熵值都小于1,發展強度都低于全國平均,特別是金融業(區位熵0.62),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區位熵0.62),教育(區位熵0.67),區位熵都在0.7 以下,住宿和餐飲業也僅為0.73,說明這幾類產業在全國發展中具有較明顯的劣勢。
根據從業人員數計算的區位熵來看,熵值大于1 的產業有7 個,占第三產業產業數的一半,這些產業在全國發展中存在優勢,但熵值皆不超過1.3,說明優勢并不明顯。 其他產業的發展強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且部分產業處于劣勢,金融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教育,區位熵分別為0.67、0.69、0.77。
根據資產總額計算的區位熵來看,區位熵大于1 的產業有6 個,分別是: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區位熵1.5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區位熵1.2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區位熵1.19),批發和零售業(區位熵1.10),房地產業(區位熵1.0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區位熵1.02),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熵值高于1.5,存在明顯優勢,其他5 個產業區位熵均不超過1.3,說明產業發展強度只是略高于全國平均,優勢不明顯。 在劣勢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存在明顯劣勢,區位熵僅為0.69。
根據營業收入計算的區位熵來看,區位熵高于1 的產業僅有3 個,即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區位熵1.59),房地產業(區位熵1.23),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區位熵1.04),可以看出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強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存在明顯優勢,但此產業由政府部門承擔較多。從營業收入計算的熵值分析,江蘇省第三產業中78.6%的產業發展強度存在劣勢,特別是金融業(區位熵0.62),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區位熵0.67),教育(區位熵0.7),住宿和餐飲業(區位熵0.71),衛生和社會工作(區位熵0.72),熵值均低于0.75,發展強度存在明顯劣勢。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江蘇省第三產業發展總體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且各產業發展比較均衡,無明顯優勢產業,亦無明顯劣勢產業。 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 優勢產業
江蘇省相對優勢的第三產業有4 個,即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其中批發和零售業的營業收入區位熵略低,優勢反映在法人單位數、從業人員數和資產總額,說明資源的利用率偏低;房地產業與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法人單位數熵值略低,產業發展效率有明顯優勢,產業發展存在一定潛力;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4 個熵值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發展強度較高。
2. 劣勢產業
江蘇省相對劣勢的第三產業有6 個,即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其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包含的主要是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對第三產業的發展影響較小;教育,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以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對地區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和拉動作用很大,但這幾項產業的四項區位熵都偏低,嚴重制約著江蘇省經濟社會的發展。
1. 優化產業結構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江蘇省第三產業結構已不斷調整,目前產業結構仍需優化。 應以市場為導向,優化主導產業,做優做強優勢產業,進一步壯大發展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等產業;加大對劣勢產業支持力度,推動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高質量發展。 發揮優勢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抓好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提高經濟核心競爭力,在調整中重塑和優化產業體系,促進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及提高產業的競爭力,推動城市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提升。
2. 加強人才引領戰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 其他資源只有在人才資源的支配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提高要素生產率,優化資源配置效率,產生最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堅持“以人為本”方針,加強戰略謀劃和長遠規劃,強化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3. 營造優質的產業發展環境
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能夠提升一個地區的品牌和形象,要通過發展硬環境,增強“軟實力”,營造優質的產業發展環境。 江蘇省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豐厚的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環境,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持續營造優質的產業發展環境,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