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越明
(遼寧省大連市一〇一中學,遼寧大連 116100)
人本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人的學習具有自發性,在真正的學習活動中,學習者不僅能夠獲得知識水平與能力的提升,還能夠得到認知的發展,更加全面地了解與認知自己。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活動,更加注重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與培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全面協調的發展。英語課程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需要學生通過實踐與互動對知識進行理解與掌握。將人本理念融入初中英語課程教學活動,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措施引導學生產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給人本理念的貫徹實踐和學生的發展提供保障與支持。
教材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工具,能夠對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學生知識能力的發展提供方向上的指導。教師從教材內容出發進行教學,能夠為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學生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要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人本主義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認知與能力,使其能夠學會學習,為推動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提供支持。在此前提下,學生要具備一定的英語知識,為自主學習做鋪墊[1]。因此,教師首先要從教材內容出發,夯實學生的英語知識基礎,以保障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實現人本理念的滲透與貫徹。
在初中英語課程教學中,為了更好地貫徹人本教學理念,推動英語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學生英語能力的發展,教師應將教材內容作為教學重點,通過講解教材中的詞匯和語法知識幫助學生夯實英語知識基礎,為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保障。外研版的初中英語教材在設計與編排內容時,會為每個模塊設置一個固定的主題,然后圍繞該主題對英語詞匯和語法等內容進行介紹與講解。例如,八年級上冊的Module 2My hometown and my country對形容詞的比較級和簡單的地點方位詞進行了介紹,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帶領學生按照詞類和詞性對詞匯進行分類,使其能夠通過類比記憶掌握本單元的詞匯和語法,從而促進學生英語知識水平的提升和學習能力的發展,落實人本理念。
課堂作為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其環境與教學形式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產生影響。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的形式與內容較為單一,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學生英語能力的發展。為了使這一問題得到有效改善,在人本主義教學理念影響下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課堂教學的形式與內容進行拓展與豐富,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的知識獲取方式,在實現其知識面延伸的同時,激發并培養其英語學習的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實踐中,從而為人本理念的滲透和學生的發展提供支持[2]。
興趣是學習活動持續進行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為了貫徹人本主義教學理論,讓學生更加專注地學習英語知識,實現學生英語素養的發展及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通過拓展課堂教學形式,激活其參與課堂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支持。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Module 5Lao She Teahouse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本模塊的任務Acting out a scene from a play ,選取作品中的一個或幾個場景進行表演,從而打破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練習與表演的過程中對本模塊的英語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與認知,從而推動學生英語能力的發展,實現人本思想的滲透。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是教學活動開展與進行的必要途徑。教師應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使課堂的教學氛圍更加和諧,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及學生的發展提供保障。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為了更好地滲透人本主義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增進與學生的溝通與互動,通過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從而進一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學生英語能力的發展[3]。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增進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不僅能夠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還能夠發揮人本理念的作用,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支持。例如,在How to learn English這一模塊的導入環節,教師可以講述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技巧進行總結和分享,并交流學習心得與經驗,從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為課程的開展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創造條件,實現人本教學理念的貫徹。
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個體之間的認知與學習能力差異逐漸體現并不斷拉大,給教學實踐活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以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在初中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滲透人本主義的教學理念,教師可以通過分層教學的方式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和發展預期進行劃分,并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與方法,讓學生在現有的英語基礎上進行知識學習與掌握。

分層教學法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提供不同難度層級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整體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與支持。在初中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分層教學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劃分,可以讓學生在現有基礎上得到有效的發展,從而實現學生自我價值的提升,達到人本主義教學理念的目的。例如,在進行模塊的綜合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將教學內容劃分為詞匯、語法、句型和語篇等不同的難度等級,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以基礎的詞匯和語法的教學為主,輔以簡單的句型結構及文章段落的講解;而對于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則在此基礎上增加語篇的比重,并鼓勵其進行自學,從而通過階梯式的教學內容推動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與發展,實現人本理念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
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融入人本理念,需要教師借助一系列教學措施對課堂進行改進,為人本思想的滲透創造條件。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教材內容夯實英語基礎;拓展教學形式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溝通與交流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行分層教學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從而促進教學效率和學生英語素養的提升,為實現學生學習能力與認知的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