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平
(阿壩州廣播電視臺,四川 阿壩州 624000)
隨著廣播電視技術數字化、網絡化、高清化及智能化的不斷發展,電視節目的采集、制作、播出、管理及分發與IT技術的融合越來越緊密。為了適應廣播電視的發展趨勢,滿足生存、發展及競爭的需要,阿壩州廣播電視臺建設了含安多藏語譯制中心節目制作系統、漢語新聞制作系統、欄目制作系統、綜藝演播室、新媒體中心、總編室業務以及安全播出總控系統7大子系統的全臺網系統。
由于特殊原因,阿壩州廣播電視臺的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滯后,導致廣播電視高清化制播能力嚴重不足,亟待增強新媒體服務能力。為了適應和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保障少數民族地區受眾聽好廣播、看好電視及獲取信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阿壩州廣播電視臺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建成了適應事業發展和生存競爭的全臺網。
阿壩州廣播電視臺全臺網的建設目標是集新聞制作、新聞傳輸、節目收錄、媒資管理、總編室業務、安全播出、新媒體業務以及安多藏語譯制等功能于一體,涵蓋電視臺全部業務的一個完整的數字化、網絡化、高清化及智能化的全臺網系統[1]。根據設備配置和使用情況,阿壩州廣播電視臺全臺網建設分兩期建成:一期建設在新辦公區,主要建設高清制作網(漢語新聞和欄目)、媒資存儲、安全播出及總編室業務;二期建設在老辦公區和新辦公區,主要建設安多藏語譯制中心節目譯制生產、綜藝演播室及新媒體業務。一、二期系統通過主干網互聯,完成全臺網的整體建設規劃。
全臺網系統由安多藏語譯制中心節目制作系統、漢語新聞制播系統、欄目制作系統、綜藝演播室、新媒體業務、總編室業務以及安全播出總控系統7大子系統構成,采用“萬兆+千兆”的純IP以太交換網絡方式構建[2],其中萬兆交換機作為主干互聯設備,千兆交換機用于桌面連接。系統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總體架構圖
安多藏語(一辦公區)譯制和制作的節目,通過萬兆交換機與二辦公區安全播出總控機房實現互聯互通[3]。譯制中心可以將節目直接上載到視頻服務器,由總編室審查和編單后,發送到播控服務器進行播出。譯制中心制作節目時也可以調用二辦公區NAS儲存的素材,同時通過光纖將演播室和非編系統的信號傳輸到總控機房,實現節目調度和直播備用。系統結構如圖2所示。
安多藏語譯制中心的節目主要是譯制中央臺、省臺及本臺的重大新聞和精品電視連續劇,同時自辦制作部分文藝節目和專題節目。譯制中心收錄文稿和視頻素材,進行翻譯、校對及審核后上載送播。節目譯制流程如圖3所示。

圖2 安多藏語譯制中心系統圖

圖3 安多藏語譯制中心譯制流程圖
新聞演播室和欄目演播室總體配置基本相同,區別在于新聞演播室采用播出機房實景作為背景,而欄目演播室為了節目制作需要采用LED屏作為背景。新聞演播室和欄目演播室的節目既可以與總控機房互聯互通,實現節目直播,也可以上載到播出服務器編單播出。新聞演播室和欄目演播室系統結構如圖4所示。

圖4 新聞演播室和欄目演播室系統圖
除了制定宣傳計劃、節目策劃、節目引進、宣傳例會以及對外聯絡以外,總編室業務還有收錄節目、制作、存檔、節目轉碼及編審等。業務流程如圖5所示。

圖5 總編室業務
安全播出總控系統是全臺網的核心部分[4],系統架構及業務功能如圖6所示。新聞傳輸使用FTP服務器作為外網回傳;全州各市縣通過局域網內網與大網服務器實現回傳和共享;NAS存儲服務器根據需要設置不同的文件目錄和訪問權限;主備數據庫服務器互為備份,出現故障時可以迅速恢復系統,保證正常提供服務;衛星信號接收系統和有線電視信號接收系統為了轉播中央臺,保障《中國之聲》的安全,做了3種以上的信源備份;視頻服務器使用雙通道高清硬盤播出系統,播出新聞綜合頻道和安多藏語綜合頻道2套節目;廣播服務器播出安多藏語綜合頻率1套節目。
高清硬盤播出系統是全臺網重要的子系統。阿壩州廣播電視臺高清播出系統采用雙通道視頻服務器自動播出系統。單臺視頻服務器支持兩個頻道的全高清播出,采用主備熱備份方式播出,在線存儲空間達32 TB,全面支持高清視頻流媒體的實時播出。主、備通道通過2選1開關進行自動倒換,為安全播出提供了強有力保障,在保證播出信號正常切換的同時,節約了系統的整體成本。
新媒體業務包括美麗阿壩App、門戶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及各大視頻平臺的更新和發布。新媒體服務平臺主要包括視頻發布和管理系統、內容管理系統、數據傳輸系統、手機客戶端App系統、安全管理系統以及其他子系統,具有與運營管理相關的新聞管理、廣告管理、用戶管理、權限管理、采集管理、內容管理、專題管理以及統計管理等多個后臺管理功能。系統結構和業務功能如圖7所示。

圖6 安全播出總控系統

圖7 新媒體業務系統結構和業務功能
阿壩州廣播電視臺全臺網技術方案設計遵循以下7個原則。
(1)先進性。系統結構采用開放的體系結構,符合科學性和先進性的設計思維。
(2)實用性。充分考慮全臺業務需求,從業務流程處理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3)安全性。安全性是方案設計必須考慮的問題。為了建立完善的全臺網安全防護體系,系統設計引入了多重防護體系,采取了雙路由、網閘、日志審計及防病毒軟件[5]等多種安全措施,以達到國家信息安全等保要求。
(4)可靠性。系統能滿足長時間安全穩定運行,設備操作簡便、安全、可靠。
(5)可擴展。系統設計采用開放的技術架構,與其他系統有很好的互連互通,能根據需要隨時增加新設備,便于升級和擴充系統功能。特別是新媒體云平臺,能提供充分的擴展能力,滿足未來事業建設和媒體融合發展的需求。
(6)易維護。系統便于安裝,容易使用,且維護和管理操作要求簡單。
(7)經濟性。在滿足設計需求的前提下,非關鍵設備的選型需要依據性價比原則,盡量節省資金。
阿壩州廣播電視臺全臺網建設從自身實際出發,分步建設,定制系統,將業務、人員、流程及設備從業務角度串聯起來,實現了“一次生產、多元傳播”的現實需要。未來,在全臺網后續建設中,阿壩州廣播電視臺將考慮和阿壩日報社融合發展,采用成熟的技術方案和系統產品,保證全臺網高效、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