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體育

有錢就可以登珠峰了嗎?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的,珠峰早已不是職業登山者的專屬。
對于時下攀登珠峰的過度商業化,曾經有位著名的登山家表示:現在珠峰南北坡傳統線路上的攀登只能稱之為觀光。
在尼泊爾側的南坡,如果你想登珠峰,有多家國際性高山探險公司可以提供服務,商業報價3~12萬美元不等。“只要你交錢,不管有沒有登山經驗,總能找到商業登山公司帶你登頂?!?/p>
門檻低下讓越來越多的業余愛好者,甚至在沒有任何登山經驗的情況下,也想試圖攀登珠峰,這項極限運動,成為一項富人游戲。
登山技術和裝備的進步,在過去幾十年間,已幫助成百上千人站上世界之巔。逐漸拔高的數字向業余登山者和野心家們釋放出的信號是:我一樣可以。
有一組這樣的對比數據:2003年,為紀念人類登頂珠峰50周年,國內組織了第一次大型珠峰攀登活動,王石登頂時,排在1700人次左右。到了2019年,已經有近10000人次的登頂記錄了。
“在上世紀70、80年代,造訪珠峰的通常是著名的登山家。這些年,珠峰已是一座被商業化的山峰,來的都是那些有錢人?!蹦岵礌柕南臓柊拖驅orbu Sherpa,在2013年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曾這樣評價珠峰探險。
1953年,當英國登山隊隊員艾德蒙·希拉里與向導丹增·諾蓋成為有記錄以來第一支成功登上珠峰的隊伍時,兩人只能靠罐頭食品、堅果和沙丁魚維持生命。而如今,登山者可以在珠峰大本營吃到壽司,喝到紅酒,甚至還能參加瑜伽課程。
“事實上,對于絕大多數來到珠峰的旅行者而言,抵達峰頂并不需要任何技巧。近十年愈演愈烈的趨勢是,人們從基地營就開始使用氧氣,然而過去幾十年,職業登山家通常只會在海拔8000米以上才考慮用氧氣瓶。現在他們(指業余登山者)用起氧氣瓶來就像喝水一樣?!痹晒柖χ榉宓膶I登山者Ralf Dujmovits,在2012年時就向《衛報》吐槽過攀登珠峰的“業余”風氣。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現身珠峰的一些攀登者,甚至不知道如何穿上套在鞋底下增加冰上摩擦力的鞋釘?!皡⒓予F人三項賽有資質要求……攀登世界最高峰卻不需要?不覺得這里面有什么不對勁的嗎?”職業登山家Alan Arnette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提出了疑問。
登山每年能給尼泊爾創造約3億美元的收入。對于魚龍混雜的登山公司和無任何經驗的登山者,尼泊爾官員已表示,當局可能會對法律進行修改,對登山者和登山公司的資質提出更多要求。
不少業余登山者會在位于中國的北線和尼泊爾的南線之間,選擇后者。原因不只是尼泊爾一側的路程更短,更主要的是,相較于中國政府,尼泊爾對登山者的人數及資質并無限制,尼泊爾當地公司收取的服務費也更低廉。
位于尼泊爾境內的珠峰南坡攀登費用,已經從2016年的4萬美元/人,上漲至2019年的4.59萬美元/人,約合人民幣31.78萬/人。而在位于中國境內的珠峰北坡,一家西藏專業登山公司對記者的報價接近46萬元/人。
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選擇從珠峰的哪一側攀登,上述的報價僅僅是“團隊費用”,而另有數萬元的費用需要攀登者個人支付。
在攀登前期,主要是個人的裝備費用,以及國內往返尼泊爾的交通食宿費,個人保險通常不包含在其中,“前后約兩個月的時間,個人的保險費用約在3000-6000元人民幣”。
在珠峰南側大本營的每一項活動,都有明碼實價的費用。如在攀登者到達前,有著“冰川醫生”之稱的修路工,會進行各個營地固定橫梯和路繩修路的工作,因此在團費中,一個“明碼實價”的支付費用是600美元/人的“冰川醫生”修路費用。
而從3號營地至登頂的路段,則每年由幾家大型的攀登公司輪流開路,其他公司或個人攀登者則需要為此繳納500美元/人的開路費。此外,要獲得登山過程中的氣象服務,亦需要繳費。
在大本營如果想上網,費用為人民幣300元一個G的流量,且網速往往不能得到保證。
在攀登過程中沒有網絡服務,跟外界聯系主要通過衛星電話。由于部分地段與中國接近,因此在珠峰南坡的攀登過程中,也可以使用國內的服務商,海事衛星費用為1.8元/分鐘。而如果選擇國際服務商,如銥星的費用在一分鐘7-8元人民幣。
此外一項必要的個人花費是,給夏爾巴的小費(登頂獎金),而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是,不管登頂與否,通常都需要給夏爾巴1500美元左右的小費。
還有一項,則是給留守大本營的后勤團隊的小費。在大本營,有服務生、廚師、背夫,攀登者需要支付300美元的小費。
在直升機救援方面,7790米的C2營地的救援費用是7000美元一架飛機,如果多人使用則費用平攤。
如果到了8300米的C3突進營地,則費用更高,但很多情況下由于C3營地氣候惡劣,直升機很難到達此高度展開營救。
有部分登山公司給出了詳細的額外費用清單。其中,在保證攀登者和夏爾巴1:1的情況下,如果攀登者需要更多的夏爾巴協作,則每增加一名夏爾巴的費用是8000美元/人。而每增加一瓶氧氣,則費用為550美元(僅為大本營價格),額外增加的氧氣面具的租金為350美元/套。
最便宜的公司為尼泊爾當地登山公司,部分小型登山公司的團隊費用在3-4萬美元/人。而中國公司和其他國家的登山公司,其團隊費用則在中位數,4萬-6萬美元/人不等;歐洲公司的費用最昂貴,其團費報價在6-8萬美元,而如果客戶有特殊的要求以及指定的高山協作,則價格會更高,“他們使用的是最有攀登經驗的歐美向導,此外后勤保障方面亦頗有特色,有一種說法是喝著香檳和咖啡登珠峰”,一位山友如此形容。
而在攀登珠峰前,登山者通常有5000-6000-7000-8000米的完整進階路線:
5000米級別的選擇山峰眾多,其費用在2000-5000元人民幣;
6000米級別的山峰中,如果選擇玉珠峰或雀兒山,則報價在1萬元人民幣;
7000米級別的則有慕士塔格峰,其費用約4萬元人民幣;
而8000米級別的山峰,其包括希夏邦馬、洛子峰等,其價格飆升至15萬-20萬元人民幣。
這意味著,在攀登珠峰前,登山者完成一系列進階所產生的費用總計將接近30萬元人民幣,而再加上攀登珠峰的費用,一名登山者至少將花費70萬元人民幣左右。
自1949年尼泊爾的山脈開始向登山愛好者開放后,登山業逐漸成為尼泊爾旅游業中的重要項目,這是一項有利可圖的事業。
2012年的珠峰擁堵后,Ralf Dujmovits曾對《戶外》雜志表示,盡管他深深希望珠峰的人流量能減少,但他擔心,自己拍下長蛇般的登頂隊伍,可能只會讓珠峰更受歡迎:“人們可能會開始想,如果有這么多人(都能爬珠峰),我也可以排起隊來?!?/p>
事情的確如他所預想的那樣,變得更糟了。
想要改變現狀的職業登山家和登山組織,希望從源頭解決問題,推動尼泊爾政府制定嚴格的政策以限制登山人數和審核登山者的資質。
2015年尼泊爾政府也的確提出過,為提升安全性并維持珠峰的“光輝”,將要禁止經驗不足的登山者攀登珠峰。尼泊爾旅游局官員還煞有介事地表示,珠峰登山許可在未來只會頒發給能夠證明自己成功攀登海拔在6500米以上山峰的人;殘疾人、老人和未成年人,都不會獲得登山許可。
當年4月,尼泊爾發生7.3級大地震,珠峰爆發大雪崩。災難過后,尼泊爾政府擱淺了限制人流的事宜,并組織了一眾夏爾巴人向導和登山者,耗時數周在珠峰鋪設攀登路線。
在這個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的國家,僅僅是頒發珠峰登山許可,也可以創造一筆客觀的收入。更何況,珠峰熱還能帶活當地的登山產業。
對于尼泊爾政府而言,最直接的收益來自登山許可證的收入。尼泊爾旅游局局長Danduraj Ghimire向《紐約時報》表示,政府不會限制珠峰的人流:“如果你真的想要限制登山者數量的話,那么我們誰都不要再上我們的圣山好了?!?/p>
尼泊爾政府顯然不會拒絕缺乏經驗的業余登山者,而這些人恰好需要前者去開通實現野心的登山路徑。
這種“各取所需”的商業化現狀,在短期內不會改善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大概只有像2012年時的Ralf Dujmovits那樣,希望人們能自動被“大擁堵”和喪生者的經歷嚇退。
一定有人會問:都是些什么樣的人在登珠峰呢?
縱觀攀登珠峰的歷史,可以說,只要人類還存在,將海拔8848.43的世界最高峰踏在腳下的雄心就不會消失。
1953年5月29日,新西蘭人埃德蒙·希拉里第一次登頂珠峰。之后,源源不斷地有人加入登頂珠峰的行列。
1960年5月25日,《人民日報》頭版報道了中國登山隊員王富洲與貢布、屈銀華從東北山脊登上珠峰的喜訊,他們成為第一批登上珠峰的中國人,也首創從北坡登上珠峰的世界紀錄。
直到21世紀,52歲登頂的企業家王石開啟了新潮流。從那時開始,登山成為了商人們追捧的一項運動。
一位建筑裝飾工程公司的老板曾對記者說,他登山很多年,“登山這個圈子里的人年齡普遍偏大,個人資產至少都在五六百萬乃至上千萬吧,而且其中20%-30%的客戶都有社交目的。”他坦言,“現在大部分人都是為了登頂而登山,很少是因為熱愛登山而登山?!毕啾扔诖?,他更敬佩那些純粹熱愛這項運動的外國人。
在夏爾巴人天巴眼中,來尼泊爾登珠峰的有兩種人:一種是有錢人,想玩,但本身不了解登山的風險,甚至連氧氣瓶都不會換。他們指望夏爾巴人是他們的全權向導和保姆,卻沒想過,夏爾巴人也是人,萬一有什么意外,還是得自己來面對。
但是也有另一種人,他們是真正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他們一座一座山去征服。
世界上有百萬種活法,找到屬于你自己的活法就行。
(摘自微信公眾號“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