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 王獻哲
綠色發展既包含了使用清潔能源和降低碳排放強度的剛性目標,同時也囊括了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內在要求。隨著我國城鎮化率不斷提高以及鄉村振興建設行動不斷完善,建筑全過程能耗及碳排放總量在綠色發展總布局中的重要性逐漸加大。與此同時,建材工業剛剛完成到2020年末的產業結構優化,建筑與建材的綠色轉型已成為全面綠色轉型中的關鍵領域,同時也是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建設綠色家園的重要環節。但是我國目前的建筑節能手段主要是依賴暖通空調、電氣、給排水等設備技術手段,通過建筑材料優化自然采光而減少能耗潛力巨大;而建材工業在“十三五”期間的結構性改革主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未來的工業結構優化需更加契合建筑業綠色轉型的需求側。“十四五”時期,正是需要建筑與建材兩大產業更好對接,形成雙向促進,共同完成全面綠色轉型的最佳時機。
一、建筑與建材產業共同綠色轉型的重要性
(一)綠色建材可以助力建筑降低能耗
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綠色建筑”被定義為: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實現綠色建筑對能源的充分利用,應將建筑節能置于首位。低能耗建筑是適應氣候特征和場地條件,通過被動式建筑設計,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調、照明需求,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適室內環境。我國如果能在建筑上大量采用節能新型材料,會產生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潛力很大。門窗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部分,通過門窗的散熱損失占整個外圍結構散熱損失的50%。外墻門窗的保溫隔熱功能是影響建筑能耗的直接因素,節能建材可以從根本上提供材料支持和保障,其發展方向包括高效保溫隔熱材料,節能玻璃,相變儲能材料,光伏、光熱等新能源材料。我國節能新材料的性能指標與建筑節能的發展要求還有差距,一些發達國家已提出了實現零能耗建筑的時間表、技術路線圖和發展目標。只有將碳排放量明確納人我國建筑節能標準體系的指標中,才能真正意義上推動我國建筑領域為整個社會碳減排目標做出重要貢獻。
(二)建筑綠色轉型也能促進建材資源循環
在《中國建筑能耗研究報告(2020)》中指出,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總量應由過去的主要計算建筑在運行階段的能耗和碳排放總量擴展至“建筑全過程”(包括建材生產階段、建筑施工階段及建筑運行階段)能耗和碳排放總量。綠色建筑設計中,不僅要關注建材在使用過程中的能耗,還應考慮生產該建材所消耗的能源。在保證結構安全和滿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條件下,應盡可能地選用回收利用率高或者生產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利用工業和建筑廢棄物等合成的SF板材、水泥、瀝青等,不僅保護了環境,而且還解決了人們生產生活排放廢棄物污染的問題,并節約了有限的林業資源。加強建筑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不僅實現了節約能源、降低污染,提升經濟效益的目的,同時也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了實現建筑廢棄物逐步降低的目的,首先,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控制措施以及管理手段,最大限度的減少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其次,針對已經產生的建筑廢棄物應采取分類收集和處理的方式,以達到促進建筑廢棄物利用效率的穩步提升,避免不同類型廢棄物混合在一起而導致建筑廢棄物利用價值和效率的下降。
二、建筑與建材業當前所面臨的的問題
(一)我國建筑行業全過程能耗普遍較高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建設進程中,建筑設施的綠色升級是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體現,同時建筑作為資源與能源消耗的主要載體之一,現已成為完成減排目標的關鍵領域。目前,我國已有建筑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同樣的室內舒適度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高于同等氣候條件發達國家。2018年,全國建筑全過程能耗總量為21.47億tce,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46.5%,碳排放總量為49.3億tCO2,占全國碳排放比重的51.3%,發展低能耗綠色建筑已經成為綠色低碳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實現我國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及2060年前碳中和的重要方式。傳統建筑被稱為藝術與技術的結合,新時代中國的綠色建筑則應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科學自然觀、綠色發展觀、基本民生觀、整體系統觀、嚴密法治觀、全球共贏觀的集中體現。綠色建筑是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空間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組成,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助推器。
(二)建材產業的綠色升級之路應當繼續走
“十三五”期間,我國建筑材料產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發展為動力,著力壓減過剩產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綠色建材。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復合材料和建材生產性服務業日趨完善,要素配置優化,逐步構建新產業體系,拓展了發展空間,產業整體綠色轉型升級,為“十四五”期間建材工業及建筑產業全面綠色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到2020年末,建材產業結構優化已取得重大進展,技術、裝備水平和關鍵材料保障能力明顯提升,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基本解決,建材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綠色發展水平提高。建材工業的未來道路要繼續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全面推進清潔生產,開發推廣綠色建材,促進建材工業向綠色功能型產業轉變。此時正需要以傳統建材加速換代為動力,大力推進建筑產業全面綠色轉型,形成雙向促進。
三、加快推進建筑和建材產業綠色轉型的建議
(一)加大綠色建筑及綠色建材的宣傳力度
綠色建筑投資成本常被民眾誤認為比普通建筑高得多,實際上,如果采取綜合性的設計并加強管理,從長期來看,綠色建筑費用可大幅度降低,獲得良好經濟效益。舉例來說,綠色建筑由于節約了能源可以大大降低建造成本,而自適應性的設計理念會顯著地降低其后期費用,因此,需讓廣大企業意識到綠色建筑的整體效益十分可觀。另外,加大建筑廢棄物再生利用推廣宣傳的力度,為了建筑廢棄物生產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創造機會。對于循環性建材的使用方面,社會公眾的正確認識和積極支持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需要在社會公眾中加大這方面知識的宣傳普及,讓廣大群眾安心、放心。只有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將不再是夢想,而是實實在在的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美好家園。
(二)建材資源循環的政策制定及監管
政府部門必須將其主導和監督的職能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嚴格的按照誰生產、誰付費的原則,嚴格的按照建筑廢棄物排放等級制定收費和監督管理的政策和標準,加大企業分類排放監督管理的力度。在土地、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政策鼓勵,鼓勵企業積極利用現有場地、設備、人員等進行建筑廢棄物的處理以及再生利用。同時在滿足建筑設計施工質量要求的基礎上,要求建筑施工企業必須按照相應的比例使用再生建筑材料,為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的順利進行以及社會和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政府部門可以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建立建筑廢棄物集中處理中心,統一的進行建筑廢棄物的集中處理,精細化的建筑廢棄物分類是促進建筑廢棄物應用價值有限提升的重要手段。
(三)“自上而下”推動綠色建材技術革新
“十三五”期間,我國大規模工程建設放緩,已經進入建筑存量的時代。受技術及經濟水平限制,絕大部分能耗強度大,環境負荷高,室內環境和建筑功能有待改善提升。歐美等國家開展的建筑材料資源可循環利用大都是由政府主導、投資者和開發商參與互動, 并協商配合的 “自上而下”的方式, 且全社會對建筑資源保護的認識比較一致。中國在材料資源的可循環利用方面的手法比較局限, 更多的是采取舊建筑的整體保留與功能置換, 對于木材、磚石等傳統舊建筑材料及一般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應用甚少, 相關理論與技術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對新型可循環利用材料在建筑中的應用及技術措施方面, 近些年, 發達國家在研究的廣度與深度上不斷發展, 在創新的技術與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果。如果能夠很好地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 中國在建筑材料資源的綠色發展領域將呈現更好的前景與空間。
(作者單位:國家節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