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紫瑞?原婭麗?李淑宇
摘 要:傳承和弘揚工匠精神是技工院校的職責,本文以長治技師學院工匠精神育人網絡構建為例,通過長治技師學院構建主題課程,立工匠卓越之魂;技能榜樣引領,鑄工匠敬業之心;校企產教融合,塑工匠職業之形;營造文化環境,創工匠成長之境這四個維度,嘗試探尋一條技工院校將工匠精神育人落到實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工匠精神 育人網絡 探索
“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這一個個近年來在社會上流行的熱詞表明工匠精神已成為時代需求,也成為技工院校的職責擔當。
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是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但在育人實踐中,教育者必須將文字命題轉化為育人過程的具體行為,方能將工匠精神有效植入學生的內心,轉化為其本身具備的職業素養。
一、構建主題課程,立工匠卓越之魂
構建工匠精神主題課程是為了進一步豐富常規教學,讓學生在日常教學中能夠充分感受工匠精神,進而深化對工匠精神的理解。
(一)以技能大師主題講座引領工匠精神主題課程
筆者所在學院聘請本地區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周建民、韓麗萍擔任“高技能人才培養大師級指導師”,兩位大國工匠定期到筆者所在學院講學,其成長事跡、個人感悟成為學生對工匠精神認知的“引領器”,為學生樹立了成長的榜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技術能手親身授課是工匠精神主題課程的核心
教育者,尤其是實習指導教師如果本身技能水平有限,無疑會降低學習者對職業能力的追求。為此,筆者所在學院一方面聘請了范紹林、樊文淵等全國技術能手、航天技術能手擔任外聘教師,另一方面,通過內部提升、技能競賽培養出一批以全國技術能手、國家級技能大師領銜,三晉技術能手、太行技術狀元為骨干的實習指導教師隊伍。筆者所在學院實習指導教師中技師、高級技師占比在80%以上,學生在日常的實習實訓中進行的就是精湛的技能操作訓練,由此激發學生追求精益求精。
(三)課程思政不斷滲透是工匠精神主題課程的延伸
落實課程思政的要求,將工匠精神轉化為知識點、教學細節和教學行為,在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實習實訓課的教學環節中充分體現,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在感受中融入。
二、技能榜樣引領,鑄工匠敬業之魂
梁啟超先生將《禮記》中“敬業樂群”和《老子》中“樂其業”概括為“敬業與樂業”,闡明了人們對于職業和勞動的態度。工匠精神的培育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態度、職業愿景,就是通過技能學習而產生的職業追求、確立的職業目標、得到的職業成就。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中華技能大師、全國技術能手等令人敬仰的職業模范是技工院校學生終身追求的職業榜樣,而身邊可觸摸到的技能英杰和成才典范則是激發學生熱愛職業、熱愛勞動的強勁動力。近年來,筆者所在學院將技能競賽看作人才培養質量的“試金石”、成長的“高速路”,先后培養出全國技術能手9人、國家級技能大師1人、省級技能大師5人及三晉技術能手、航天技術能手等省部級技術能手50多人,有700多名師生在國家級、省級、市級和行業企業技能大賽中獲獎。為此,筆者所在學院建立了涵蓋“校園工匠”評選、“技能榜樣”專項事跡宣傳、個人成長講座、優秀校友交流等內容的工匠平臺,將身邊人的成才故事講授給學生,讓身邊的職業英雄成為學生成長的“養分”,讓學生明確職業發展目標,從而培育其敬業之心。
三、校企產教融合,塑工匠職業之形
(一)開放工廠式校區
培育學生工匠精神必須發揮校企合作、雙元主體的共同作用。技工院校要創設真的實企業環境,讓學生在接觸式認知中感受到職業情景,在真實企業生產環境的熏陶中了解工匠精神內涵。筆者所在學院對接裝備制造產業鏈,以國家示范校、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項目建設為依托,配置了4 000多臺(套)真實設備,建成了機械加工、鉗工裝配、數控加工、檢測等符合企業生產需求的實訓車間,建成了具有“校中廠、廠中校”特色的工廠式校區,實現了產業鏈與教育鏈的融合,使學生更加充分、完整、真實地熟悉專業工種。
(二)進行生產性實訓體驗
操作真實生產設備和技術能手現場教學使實訓教學貼近企業實際,但如果學習內容仍然是學科知識,就成了“新瓶裝老酒”“換湯不換藥”了。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從企業專家訪談會開始,貫徹“學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學一體”的理念,將提煉出的生產任務轉化為學習任務,主動將課程與崗位對接,使學生直接體驗真實生產規范。
筆者所在學院積極構建以“真實生產任務為引領的產教一體、工學一體”和“以工作任務為載體,基于崗位要求的工學一體”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教師師傅合一、學生學徒合一、生產教學合一”,實現“真能手教學、真設備操作、真項目訓練”,使學生能在真實生產環境和生產任務中具體掌握工匠精神的實質內涵。
四、營造文化環境,創工匠成長之境
工匠精神的內涵豐富,除了知識、技能、精神之外,關鍵在于文化認同。學生只有從內心認同自身職業和工作價值,才能主動創新,不斷成長,成為行業楷模、技能典范、工匠人才。因此,技工院校必須注重工匠精神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到的關鍵作用,在育人的各個環節中融入企業文化、產業文化,體現工匠精神。
(一)發揮校園宣傳主陣地的作用,營造工匠精神文化氛圍
充分發揮校園內板報櫥窗、校刊校報、網站平臺等媒體優勢,廣泛宣傳、報道工匠精神和當代工匠的典型事跡;有意識地以工匠精神為引領,豐富校園文化,讓行業、產業、職業的元素與校園的一草一木巧妙融合,陶冶師生,潤物無聲。筆者所在學院由“齒輪、卡尺、螺栓”構筑的學院“TOF”標志性雕塑和校園內隨處可見的真實機床標本,就是“工業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的具體實踐和開展以工匠精神為引領的校園文化建設的最好證明。
(二)發揮技能大賽的擴散效應,激勵未來工匠成長成才
工匠精神培育是從知識、技能、精神、文化等層面培養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敬業奉獻、專注努力的未來工匠。因此,開展技能競賽,暢通成長、考核、評價通道的作用就顯得愈加重要。近年來,筆者所在學院承擔了山西省首屆技能大賽、第45屆及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山西省選拔賽、全國智能制造技能大賽山西省選拔賽和兩屆長治市技能大賽等省、市綜合性技能競賽以及山西省國防科工辦、山西航天清華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等行業、企業技能賽事近30次,數千名高技能人才齊聚一堂,參與了技能競賽,交流經驗,加快了高技能人才成長步伐,激勵了未來工匠成長成才。
(作者單位:長治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