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蘭
【摘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變化,語文課程對“整本書閱讀”的關注不斷增強,作為學習任務群之一,整本書的閱讀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個階段。整本書閱讀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思維品質、人格養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整本書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利用閱讀任務單能夠讓閱讀真正發生,使學生深入地思考與體會,教師運用多種導讀策略,促使學生有質量地閱讀。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創新;任務單;策略
隨著新時代信息傳播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學生的閱讀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閱讀狀態呈現出碎片化、快餐式、淺表化的特點,對文本的閱讀大部分停留在瀏覽、獲取信息層面上,而很少進行深入的思考與體會。近幾年,溫儒敏呼吁以“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來糾正如今學生淺表化、碎片化、快餐化的閱讀傾向。整本書閱讀可以利用閱讀任務單凸顯“整”字,落實“讀”字。
一、凸顯“整”字
整本書閱讀,首先要讀一本完整的書。它不同于我們平常閱讀教材中的課文,整本書需要較長時間的閱讀,少則一兩天,多則三五個月。其次,讀完之后要整理。整本書閱讀因為篇幅較長,在結構上要善于歸納整理,可以將前后情節基本一致的內容放在一起閱讀,設計創新閱讀任務單,以便于學生有目的地閱讀。
比如,《紅樓夢》有120回,是章回體長篇小說,如果只是循序漸進地讀,學生也能讀完,但是相對于整理后的閱讀,難度就要大一些。我們可以根據閱讀任務群的問題設置,以語文核心素養為出發點和旨歸,立足于小說人物、情節、環境、主題等因素,分為11個閱讀板塊,即11個閱讀任務單。如,(1—5回)總綱:熟讀前五章可以從整體上把握《紅樓夢》,完成閱讀任務單,記住兩張表,即賈府人物關系表和賈府平面地圖;解讀人物判詞及《紅樓夢》曲,感受“伏脈千里”的特征。(6—18回)第一敘事單元:完成閱讀任務單,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例如,劉姥姥和周瑞家的。學生批注相關情節,品析場面描寫,評價人物。(19—36回)第二敘事單元:完成閱讀任務單,品鑒“特犯不犯”的寫作手法,品析詩詞對小說人物形象塑造所起的作用,分析小說人物性格的多面性。(37—52回)第三敘事單元:完成閱讀任務單,設計一些閱讀實踐活動與小說情節對接,例如,結合十二首菊花詩,搜集菊花圖片素材,設計一套書簽。(53—63回)第四敘事單元:完成閱讀任務單,在本敘事單元中,《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一節寫得別開生面,文雅至極。要求學生仔細品讀相關情節,隨文評點,并嘗試繪制宴會座次簡圖或制作《紅樓群芳譜》花簽。(64—69回)第五敘事單元:利用閱讀任務單梳理概括情節,完成設計表格。例如鳳姐冷酷而頗有手段,手里落下好幾條人命,表格從“回目”、“害命緣由”“喪命人”幾個方面示例相關情節,從而評價小說人物。(70—78回)第六敘事單元:閱讀任務單可以涉及對小說主題的理解,例如,抄檢大觀園,是一場由繡春囊引起的大搜查、大清洗,是《紅樓夢》中相當精彩的文字。讓學生從情節處理、人物刻畫和主題意義三個角度任選其一,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賞析。(79—91回)第七敘事單元:閱讀任務單中閱讀目標是以點帶面,具體具體掌握《紅樓夢》判詞對人物命運的預示。還有專題閱讀任務單,客觀全面地評價小說人物形象。(92—110回)第八敘事單元:利用閱讀任務單開展比較閱讀,比較情節內容及處理情節的手法。(111—118回)第九敘事單元:閱讀任務單中的主要任務是把握小說主題,品析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119—120回)第十敘事單元則主要是通過完成閱讀任務單,感悟在不同創作意圖影響下的小說結局處理以及藝術效果的差異。
此外,還應整合。如果說,整理是將前后章節內容相對集中,整合就是以“人物”或“思想”為線索,將全部內容打通。它需要對文本比較熟悉,對人物及思想內涵有精準把握。以《紅樓夢》為例,它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對人物的刻畫,我們可以選出最主要的人物金陵十二釵,利用閱讀任務單整理出她們的相關回目的情節。以便于我們更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性格以及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
二、落實“讀”字
所謂整本書閱讀關鍵點還在于能讓學生“讀”,能從三個方面去發生真正閱讀,簡而言之就是:讀起來、讀進去、讀出來。
1.讀起來
“萬事開頭難。”整本書閱讀難在學生要真正開始讀起來,對一本書不產生畏懼情緒。像《紅樓夢》這類語言難度較大的一類書籍,師生共讀,能較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觀看說書視頻,如,《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在繪聲繪色的情境中,學生適應了這種語言方式,很快就會進入文本,讓閱讀真正發生。又由于《紅樓夢》內容煩瑣、人物復雜,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動手畫思維導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主動感受閱讀的快樂。
單章思維導圖。教師要求學生閱讀完每一回后,繪制相關情節的思維導圖。如學生在閱讀《紅樓夢》第三十三回后圍繞“寶玉挨打”這個情節繪制思維導圖,要抓住挨打前,挨打時,挨打后的主要情節。 此外,還可以繪制全篇思維導圖。這種思維導圖是為了使學生加深對整本書閱讀認知,通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或者值得探究的專題,從書中提取相關信息,梳理信息之間的聯系,重新組織這些內容,建構起客觀完整的認識,使整本書的閱讀更加深入。例如,金陵十二釵的思維導圖,圍繞人物、身份、判詞、主要經歷和結局繪制思維導圖。
這些閱讀方式旨在讓學生真正讀起來,了解文章的內容。
2.讀進去
通過整本書的閱讀,了解大致情節內容后,能在某些地方作一些技法上的思考,汲取一定的方法,切實提升語文閱讀、寫作能力。還以《紅樓夢》為例,運用一些方法提升閱讀能力。先初讀:根據設定的創新閱讀任務單瀏覽、跳讀,把握大意。初步把握小說中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轉衰的命運走向,了解寶黛愛情的發展歷程和眾女兒的命運發展變化,理清賈母、賈政、王夫人、王熙鳳、賈寶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關系。比如,給每一章節重新擬定回目。然后再細讀、研讀、深讀,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品味欣賞語言表達的精彩之處,并適時拓展。探索閱讀《紅樓夢》的門徑,總結閱讀《紅樓夢》經驗和方法,建構閱讀《紅樓夢》的策略,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3.讀出來
整本書閱讀最終要能從書中出來,為自我成長汲取一點能量。創新任務單上我們可以這樣設計“出來的方式”。
(1)與主人公對話,汲取人物的精神。閱讀完《紅樓夢》后,有一個女生有了這樣的感悟:“在封建時代里,你用孤傲的抗爭爭取自由。你崇尚質本潔來還潔去,于是,你對那污濁的社會保持著高度的警惕,與邪惡的人性拉開了最大的距離。面對寶玉,你這唯一的知己,你的理想化作了與他的共鳴,一次次向封建禮教宣戰。你的悲劇永遠隨著《紅樓夢》的意蘊一起流傳。黛玉,你是寶玉的依戀,是曹雪芹的寄托,你已超越了文學形象,活在我的生命之中……”
(2)與作者對話,探索作者的動機。一名學生在讀完《紅樓夢》后與曹雪芹對話:“曹雪芹叔叔,您的堅強很值得我敬佩。您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永遠激勵著我。生活是不公平的,我們無法擺脫時代對我們的控制,但是命運,在我們自己手中。”這個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不知不覺地提升了做人的思想意識,這是最值得慶賀的事。
(3)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加深閱讀理解。如今,很多名著都被拍成電影,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看電影,既是對原著內容的回顧,又可以檢測自己對書的理解,還可以通過書與電影的對比,作出自己的評價。創新任務單的形式,在跨界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到不同的藝術形式在表現人物、設置情節方面的特點,立體化地品評人物,加深對原著的理解,有助于客觀地、多角度地評價分析原著。
正如作家畢飛宇所說:“整本書閱讀豐富著我們,也界定了我們。”整本書閱讀對人的影響不是細節性的,讀整本書,就像是軟件升級。我們要想方設法,有計劃、有目的、有策略地促使學生向書的更深處閱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周青,徐雪蓮,鄭芳.基于核心素養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新課程研究,2019.
[3]王春晶.為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開單”[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