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余良
摘 要: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基于信息技術進行“情境-問題”教學,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在進行“情境-問題”數學教學時,應創設豐富情境,在情境中強調問題,注重對信息技術的創新性使用,優化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好地將中職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相結合,提高綜合素養。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職數學;“情境-問題”;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4-0076-02
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應用“情境-問題”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效果。為了實現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教師要主動融合信息技術,優化數學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情境-問題”教學模式下進行更加多元的能力塑造。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更好地開展中職數學“情境-問題”教學。
一、中職數學課程地位及教學內容分析
數學是一門以空間和數量關系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也是科學和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對于中職階段的學生來說,數學是關鍵的公共基礎課程,抓好每一堂課的學習質量是提高整體學習效率的關鍵。開展中職數學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個體能夠掌握基本的數學基礎知識,將之作為職業技能、繼續學習以及終身發展的基礎,讓數學知識能夠真正為個體成長服務。從中職數學課程內容角度看,學生在中職階段所接觸的數學知識更偏向于實際應用,與專業課的結合非常緊密。主要分為三大模塊,其中基礎模塊指的是各個專業的學生都要通過數學學習實現基礎能力的培養,職業模塊指的是學生要能夠根據自身的專業選修的數學類內容,拓展模塊指的是學生可以從自身的興趣以及繼續學習的需求出發選擇學習的數學內容。
二、“情境-問題”教學的概念
“情境-問題”教學模式的核心在于通過創設情境切入教學問題。具體來看,行之有效的“情境-問題”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做好情境創設的相關準備,并在帶領學生融入情境后,讓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情境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整個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都會得到增強。將“情境-問題”教學模式應用于數學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是如何應用于生活中的,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情境-問題”教學模式下,教師應選擇有吸引力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
三、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信息技術資源應用存在的問題
1.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仍停留在較淺的層次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中職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已經將信息技術手段應用于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圖片、聲音、影像、動畫等多媒體信息的整合,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更清晰直觀地了解數學定理是如何被推倒出來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創新能力。然而很多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仍然是較為粗淺的,甚至僅僅使用了信息技術的演示功能,沒有真正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
2.網絡平臺利用不充分
網絡化教學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由原本單一維度的知識獲取渠道向多元化方向轉變。依托網絡資源開展中職數學教學,能夠有效改進知識的組織形式和呈現形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雖然很多中職院校都構建了自己的校園網,但是教師對校園網的使用率較低,沒有充分利用校園網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整合。
四、基于信息技術的中職數學“情境-問題”教學策略
1.創建豐富情境
在構建數學學習情境時,教師要注重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將生活作為情境創設的落腳點,讓學生從自身的經驗及知識出發,快速融入到情境中,完成自主學習以及合作交流。教師在將生活實例引入數學課堂后,可以加上幾何畫板的動態效果,從多個維度刺激學生的感官,培養學生數學探究意識。例如,在教學“函數的奇偶性”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享在生活中看到過哪些對稱的形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生活中對稱的建筑物或者標志展現出來,讓學生分析這些圖形具備什么樣的特征,讓學生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將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再如,在教學“點到直線的距離”時,教師可以引入人和高壓電線的安全距離這一問題,讓學生以實際生活為獲取知識的背景,感受“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這種以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為出發點的情境創設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創新思維、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目的。
除了生活情境外,教師也可以在多媒體的支撐下實現數學實驗情境的構建。幾何畫板可以將實驗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可以自己動手進行數學實踐,主動發現和探究。例如,在教學“隨機事件的概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做拋硬幣的實驗,記錄下每次實驗的正反面次數。實驗結束之后,根據學生得出的數據,教師可以利用電腦代入函數,自動生成相應的曲線。這種教學方法更加形象直觀,學生也會對知識一目了然,學習印象自然也更加深刻。
2.在情境中強調問題
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教師在情境構建過程中還要注重通過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發現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所以,教師要通過更加有針對性的提問策略,幫助學生形成問題意識。教師要將情境和教學內容相結合,找到和教學內容相符合的問題情境,在拋給學生問題之后進行相應的啟發和幫助。例如,教學“正弦型函數”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在大屏幕上形成圖像,然后讓學生思考移動橫坐標上的點圖像將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讓學生先在腦海中想象。然后,教師可通過計算機進行操作,讓學生圍繞函數的特征進行積極總結和探索。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提問,針對圖像的特點多問為什么,找到數學學習規律。值得一提的是,在實際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情境的創設與提出問題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要將問題作為開展教學的重要主線,讓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由問題出發創設的情境,能夠讓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緊密相連,提高教學效率。
3.注重對信息技術的創新性使用
對于信息技術的使用,教師要能夠根據“情境-問題”教學的實際需求,依托互聯網以及其他教學工具,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完成認知體系的構建。除了在課堂上進行信息技術的應用外,教師可以在課下通過構建微信群或QQ群的方法,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解答,讓“情境-問題”教學模式能夠延伸到課下,幫助學生實現能力的提升。信息技術也可以用于“情境-問題”教學模式的實際內容反饋。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這一評估手段挖掘學生的能力,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盲點,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分,從大數據的角度獲取修正和完善教學方案的相關意見,讓“情境-問題”教學能夠真正幫助學生實現能力的提高。
五、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豐富“情境-問題”教學的維度,優化中職數學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豐富學生認知,培養學生技能。在開展“情境-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通過信息技術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立體的教學情境帶動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并與自身的專業特征進行結合,發現數學知識形成、推理以及演變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康小燕.淺談信息技術優化中職數學情境的教學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19(26).
[2]盧功敏.信息技術支撐下中職數學“情境—問題”教學實施要點[J].現代職業教育,2018(13).
[3]李立云.基于信息技術的中職數學“情境——問題”教學探究[J].職業技術,2018(02).
[4]郭群.基于信息技術的中職數學“情境—問題”教學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