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永明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稱《工作意見》),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稱《發展意見》),提出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指導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科學、規范、高質量地上好體育課。“配齊配強體育教師”,旨在改革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提升體育教師專業素養和能力,使其符合新時代學校體育發展的需求,真正能夠引導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體育教師專業素養是從事體育教育教學工作必備的特質,是廣大體育教師在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同時也體現在整個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是一個不斷優化、不斷提升的動態過程,在新時代教育發展大背景下,提升體育教師專業素養顯得日益重要,也越發被社會所關注和重視。只有擁有良好專業素養的體育教師才能擔負起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重任。
一、提升新時代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三個需要”
(一)未來學校教育發展的需要
目前,“互聯網+”戰略已成為國家戰略,積極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在學校教育發展中不斷深化應用、融合創新,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順應國家教育發展趨勢,“智慧校園”的建設是新的發展方向。由此,在未來現代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會逐步形成“互聯網+”的教學新常態,促使教育生態系統發生改變,這必將對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專業能力、創新能力等素養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是適應未來教育發展的需要。
(二)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發展的需要
隨著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逐步將“教會”“勤練”“常賽”等教學改革要求落實到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廣大體育教師在全面落實體育健康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和“健身育人”理念的同時,應當深刻領會《工作意見》《發展意見》等文件精神,充分認識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課程價值以及新時代學校體育的教育價值;充分認識學科核心素養對培養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重要性;充分認識體育課程一體化思路的前瞻性,注重學科融合和課程思政。由此,在體育教學中,需要體育教師能優化教學內容,具有創新與再組織教學內容的能力,需要具備良好的教學技能并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學定教、以評促教”,激發學生的鍛煉熱情。因而,良好的專業素養是滿足新時代體育與健康課程發展的需要。
(三)體育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發展的需要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版)》中指出“重視問題導向,注重活動和比賽情境的創設,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結構化的運動知識和技能”“每節體育課的運動密度要達到75%以上,運動強度要達到心率140~160次/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采用趣味性、結構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設計教學方案、開展課堂教學。對于廣大體育教師來說,體育專業知識是基礎,體育專業能力是根本,而其中教學能力是關鍵。面對不斷深化的體育教學要求,教師應努力學習新的課程理論、體育專業知識,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和身心素質,積極改進教學方法手段,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和研究課堂,以適應優質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要求。
二、新時代體育教師具備的專業素養
林崇德教授曾指出“體育教師,除具備一名普通學科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外,還應該具備具有體育學科特點的素質。”筆者根據文獻研究,發現目前對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界定尚未有統一的定論(見表1)。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是從事學校體育教育教學的整體素質要求,它是由體育教師的職業特點和工作任務決定的。體育教師應具備多方位的專業素養,主要包括體育科學知識、專業運動技能和專業情意等幾個方面。
隨著《工作意見》《發展意見》文件頒布,我國學校教育已經把學校體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了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對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提出了全面的工作要求。因此,“對標”新時代體育教育教學工作要求,結合諸多學者關于教師專業素養構成的觀點,筆者認為新時代體育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主要包括師德修養、體育專業知識與技能素養、教學素養、以及心理素養等方面。
(一)高尚的師德素養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指出“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作為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各方面表現的首要要求,必須強化政治素質考察,“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同時,作為體育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以協同育人為己任;應該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因此,新時代體育教師應當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與政治修養,成為學生的學習榜樣,潛移默化地以高尚的師德品格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二)過硬的體育專業知識與技能素養
隨著現代社會新事物的迅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新時代體育教師面對瞬息萬變的知識時代,一方面需要掌握學科教學必須要掌握的眾多體育課程理論等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需要擁有不斷更新自身知識體系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不斷完善自身的教育文化素養,提升教學中所需的體育文化基礎知識,積極掌握現代信息技術,賦能體育課堂教學。眾所周知,體育學科是一門身體練習與思維緊密結合的學科,體育教學有別于其他學科教學,不僅需要體育教師的語言傳授,還需要體育教師的動作示范。因此,體育教師應當具備過硬的體育專業知識與技能素養、完善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扎實的體育技能功底,從而勝任體育教學工作。
(三)扎實的教學素養
隨著我國教育不斷發展,知識的生成不僅發生在課堂上,還體現在教師的啟發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上。體育教師不但要教會學生技能,還要教會學生鍛煉方法,使學生形成運動能力,養成終身鍛煉習慣。因此,執著善誘的教學態度是新時代體育教師的必備品格,扎實的教學能力是其應具備的關鍵能力。廣大體育教師應能夠運用現代體育教育教學理論,優化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樣趣味的教學方法手段,激發小學生興趣,培養初高中學生能力,使學生不僅“學會”鍛煉方法和運動技能,還能自覺“勤練”,更能“常賽”。
(四)健康的心理素養
體育運動是培養和造就身心和諧的學生的重要途徑,身心和諧就是健全人格的體現。要教出身心和諧的學生,首先教師要擁有健康的心理素養。面對當今時代的變化,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作業負擔過重、中高考壓力突出,教師更加需要培養學生堅強的心理素質,使其擁有良好的心理素養。而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素養,體育教師自身必須擁有健康的心理素養。學生喜歡的體育課堂教學,應該是體育教師靈活的教學方法、優秀的體育技能、良好的身體素質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質的完美結合。
三、提升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路徑與方法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在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途徑中,教師高度自覺和刻苦鉆研是前提條件,是自身成長的源動力。教師通過多上課、多聽課、多反思等方式提高教學專業能力。
盧梭曾說過: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想必這就是教師專業素養提升中所追求的目標。體育教師專業素養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實踐、反思,從而循環提升的過程,是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發展自己的過程。
應根據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規律,以及教師教育培訓經驗,逐步建立由“規范化培訓”向“自主發展”的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機制。“規范化培訓”即在體育教師剛進入教師隊伍時,實施規范化培訓,建立入門規格和考核;“自主發展”是體育教師在教學一定年限后,采用自愿、自覺、自主的方式發展培訓。實踐表明,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培訓、帶教活動為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一)實施見習期體育教師規范化培訓
見習期是指體育教師進入崗位的第一年。見習期規范化培訓是按照市級文件精神,建立見習期體育教師規范化培訓各項規章制度,圍繞見習教師規范化培訓的要點,開發見習教師規范化培訓課程,形成區域-基地-聘任校三級培訓機制。主要培訓內容包括“職業感悟與師德修養、課堂經歷與教學實踐、班級工作與育德體驗、教學研究與專業發展”等四大板塊19個要點,從制度保障、機制推進、提升培訓水平等層面整體優化,構建科學、多元、有效的培訓架構,達成初任體育教師“應知應會”目標。由此,培養了入職初期體育教師的基本專業素養。
(二)構建區域學習共同體
區域學習共同體主要是針對“2~5年青年體育教師”構建區域學習成長共同體。在初任教師規范化培訓的基礎上,引導青年體育教師制訂成長計劃和個性化階段發展目標,逐步提升青年體育教師專業素養和學科專業能力,培養具有理想信念、專業自信和專業自覺的青年教師隊伍,這是一種進階式提升路徑,以解決教育教學核心問題為主要目標。主要方式有:1.利用網絡學習平臺,精心設置適合青年教師學習的培訓課程,進一步提高理論和基礎知識水平;2.建立青年體育教師項目化研究專題,實施項目化管理與發展,同時,在項目化專題推進過程中實施導師指導制度,助力青年體育教師在實踐中成長;3.搭建青年體育教師展示平臺,設立2年、3年相應考核內容,形成“闖關式平臺”,如,考核體育教師基本功、體育教學技能以及人文素養等競賽性內容,激勵青年體育教師逐步成長;再如,開展青年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培訓學習,這些都將有效提升青年教師專業素養。
(三)學科名師工作坊(工作室)
學科名師工作坊是一種浸潤式的培訓學習方式,主要由體育學科名師(包括特級教師、首席教師、學科名師等)負責主持工作,按照區域相關培訓目標和制度要求,開展學科浸潤式的培訓活動。工作坊圍繞區域發展要求,制訂或者設置相應的項目研究、課題研究、教學研究等培訓內容,參與工作坊的教師一般經過一定程序的選拔,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和能力,在工作坊中能自覺學習,完成相應的實踐研究,在實踐過程中發展學科專業水平。一般經過一期(2~3年時間)的自覺學習、實踐和反思研究,教師自身專業素養會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專業能力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四)區域聯合教研
區域聯合教研主要以“主題教研引領、項目培訓引導、研訓合一引路”等活動內容開展區域性的教研活動。區域聯合教研有別于市、區級教研活動。市、區級教研活動的參加對象大多是骨干教師和教研組長,而一般的體育教師很少有機會參加,這就使得市、區級教研活動不能滿足廣大普通體育教師的需求。由此,區域聯合教研活動應運而生,其可以是學校間結對的教研形式,同類學校或者異質學校聯合起來教學,使大部分體育教師都能參與教研活動,取長補短,攜手共進,促進均衡發展,真正意義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區域聯合教研活動內容可以以共同存在的問題開展“主題式教研”,如,同一水平的水平教材內容,可以以學校教師都關注的項目進行項目化培訓,在培訓學習中共生共長;也可以以培訓為主題,結合教學研究具體內容,進行“研訓合一”的實踐活動,解決共同存在教學問題,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方法,提高教師教研能力,從而促進教師專業素養得到較大提升。
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和專業能力的發展,需要發揮行政管理職能,建立相應培訓管理機制,強化校本研修職能,形成體育教師學習、實踐、反思的成長途徑,建構助推體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發展體系,使廣大體育教師由規范培訓入門向自主發展方向進階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玉茜.體育教師專業素養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7,7(32):114-116.
[2]吳小毛.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理念下的體育教師專業素養探究[J].泰州職業技術學報,2010,10(6):123-125.
[3]渠寶蓮.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研究[J].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報,2006,21(Z1):55-58.
[4]周信德.再論體育教師的職業素養[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14(5):37-39.
[5]盛昌繁.臨沂市中學體育教師的素質現狀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23(4):528-531.
[6]冀萍.山西省中學體育教師職業素養的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6.
[7]黃瓊華.試論新時期體育教師師德建設與素質要求[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 2005,15(4):22-23.